作者:潘長宏
2021年11月6日
我們說到劉邦,大家一定會知道他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405年。
漢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兩漢極盛時東并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蒙古。
華夏族自漢朝以后逐漸被稱為漢族,漢朝在科技領域也頗有成就,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西漢時期,劉邦當皇帝后在都城洛陽南宮擺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問百官他與項羽的區別,百官紛紛夸贊他大仁大義。劉邦說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們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
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徹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一個人真正之能,不在于自己有多能,而在于用人之能!
張良是秦末漢初杰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并稱為“漢初三杰”。
張良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并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借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隨赤松子云游四海,漢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謚號文成。漢高祖劉邦曾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蕭何早年入仕秦朝,擔任沛縣主吏掾,輔佐沛公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漢之爭時,留守關中,穩固后方,向前線輸送士兵、糧餉,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漢建立后,擔任相國,史稱“蕭相國”,冊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實施《九章律》。主張無為而治,采用黃老之術,休養生息。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后,輔佐漢惠帝。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蕭何去世,謚號“文終”。
韓信,泗水郡淮陰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一說淮陰區 )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杰” ,“兵家四圣”,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為“兵仙”、“神帥”。
秦末大亂之際投奔項梁、項羽,未得重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為大將,制定“漢中對策”,申軍法 ,設還定三秦之計 。劉邦兵敗于彭城后,韓信先破楚軍于京、索之間,后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 。劉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戰,擊敗趙國 ,派人降服燕國 。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的同時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齊國 ,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韓信攻打楚國,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后,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呂后與蕭何合謀,誘殺于長樂宮鐘室,夷滅三族 。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時人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著有《韓信兵法》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