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拜讀孔子【十翼之十《雜卦傳》分析思考附原文-譯文】

作者:潘長宏

2023年1月5日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書籍,在《周易》之前還有《連山易》與《歸藏易》。《易經》是中華祖先從上古傳承下來的文明智慧,包括象(符號學相關)、數(數學科學相關)、理(哲學相關)、占(甲筮占卜相關)。《十翼》即《易傳》,是對《周易》作注釋的著作,內容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共有十篇,故稱《十翼》。

《雜卦傳》又稱《雜卦》,是《十翼》之一。《周易大傳》七種之一。說明各卦之間的錯綜關系,晉韓康伯注:“雜卦者雜揉眾卦,錯綜其義,或以同相類,或以異相明也。”以相反相成觀點把“六十四卦”分為三十二對,兩兩一組,一正一反,用一兩個字解釋其卦義和相互關系,《雜卦傳》與《序卦傳》互相補充印證,一般認為與《序卦》相同,都是晚出作品,可能出于漢代人之手。

第一、《說卦傳》分析與思考 

       1.根據《系辭傳》,雜卦與互體中爻有關。將雜卦列表并附以互體中爻,于是雜卦規律昭然若揭。《雜卦傳》奧秘的破譯揭開了《周易》原本就有互體的真相。

       2.雜卦“三才”之道與《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思想相呼應,故《雜卦傳》屬于《周易·易傳》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3.雜卦“三才”之道與《周書》“三極”吻合,《雜卦傳》思想接近文王、周公所處的商周之際,《雜卦傳》與《周易》古經存在傳承關系。

       4.《雜卦傳》上組為“坤”,中組為“人”,下組為“乾”,似乎是與《歸藏》有關,《歸藏》又名《坤乾》。

       5.《雜卦傳》保存了二十七宿體系向二十八宿體系演變的歷史信息,《雜卦傳》在《歸藏》與《周易》之間承前啟后,濃縮了殷商文明到成周文明的演變,具有巨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雜卦傳》是《十翼》的最后一篇,最具權威的解釋文獻,是孔子及其弟子在《連山易》《歸藏易》古經原始解釋文獻和《周易》古經原始解釋文獻的基礎上編注而成。《雜卦傳》是利用《周易》六十四卦“錯綜”即“非覆即變”的原則,將卦義同類的或相異的的兩卦作為一組,通過對舉使其義凸顯。人們一般都論定:《雜卦傳》“以同相類”者少,“以異相明”者多。“以異相明”是《雜卦傳》主要的解釋方法。

       《周易》六十四卦,按二至五中爻為互體卦,則只有八對卦:

       1.中爻為乾、坤:乾、坤,剝、復,大過、頤,姤、夬四組錯綜卦。

       2.中爻為剝、復:比、師,臨、觀,屯、蒙,損、益四組錯綜卦。

       3.中爻為解、蹇:震、艮,謙、豫,噬嗑、賁,晉、明夷四組錯綜卦。

       4.中爻為漸、歸妹:大畜、無妄,萃、升,隨、蠱,否、泰四組錯綜卦。

       5.中爻為既濟、未濟:解、蹇,睽、家人,漸、歸妹,既濟、未濟四組錯綜卦。

       6.中爻為姤、夬:咸、恒,大壯、遁,大有、同人、革、鼎四組錯綜卦。

       7.中爻為大過、頤:渙、節,小過、中孚、豐、旅,離、坎四組錯綜卦。

       8.中爻為睽、家人:兌、巽,井、困,小畜、履,需、訟四組錯綜卦。

       《周易》六十四卦,以中爻互之,只此十六卦,既以六爻循環互之,亦只此十六卦。這十六卦是《乾》、《坤》、《剝》、《復》、《大過》、《頤》、《姤》、《夬》;《漸》、《歸妹》、《解》、《蹇》、《睽》、《家人》、《既濟》、《未濟》。把這十六卦再提煉,這十六卦以中爻互之,只此四卦:《乾》、《坤》、《既濟》、《未濟》。《乾》、《坤》、《既濟》、《未濟》統乎《易》之道矣,故《序卦》、《雜卦》皆以是終始焉。乾坤為六十四卦起點,既濟未濟為六十四卦終點。把乾坤既濟未濟四卦再提煉,只能是八經卦乾坤坎離了。而重卦乾坤坎離正是《周易》上經的始終點。周易崇尚“中”道,互卦是中道的表現之一。“中”找到了,兩端(終始點)也就找到了。

        雜卦互體中爻表第一組:
        
雜卦第1至28卦明顯為一組。筆者稱之為雜卦第一組。乾坤、震艮、兌巽、剝復是《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節點,十六卦的剝復、歸妹漸、解蹇都非常有序地集中在這一組。“剝復復剝剝復復剝”的這種互覆式的排列是《周易》的通例(反象說)。

       雜卦第一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中爻一欄出現了五個剝卦、五個復卦,再取中爻,全是坤卦,加上第2卦坤,共有11個坤卦。另外節點震艮、兌巽都是四維卦。這給人一個強烈的暗示:雜卦第一組雖以乾卦為首,實際講的是“地”道。

       在為首的1乾2坤之后是3比4師,比卦上坎下坤,月從大地升起之象,師卦上坤下坎,月沒于大地之象。最后兩卦27晉28明夷,晉卦上離下坤,日從大地升起之象,明夷卦上坤下離,日沒于大地之象。可見雜卦第一組無疑是在闡述“地”道。

       雜卦互體中爻表第二組:
       
雜卦第29卦至56卦明顯為一組。筆者稱之為雜卦第二組。否泰是《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的節點,十六卦的睽家人、姤夬、頤大過集中在這一組。
       雜卦第二組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周易》家人卦、同人卦帶“人”字的卦全部都在這一組。家人卦出現了四次。代表夫婦之道的咸卦與《周易》卦序相同都是第31卦,恒卦亦然,與《周易》都處于第32卦。代表人倫之道的履卦(禮也)也在這一組,位于第54卦。人位于天地之中,故否泰二卦居焉,八經卦中唯有坎離二卦主爻得中,51離卦、52坎卦,頤為大離,大過為大坎。
       雜卦第二組始于井困,終于需訟,這四卦都有坎卦。井為村落吃水用,需從雨為農田用,皆人道也。又,人乃性命組合,命來自地,坤卦,性來自天,乾之中陽孕育于坤之中,得坎卦為人,此所以坎為腎為先天之本。雜卦第二組中爻始于家人,終于家人,可見雜卦第二組無疑是在闡述“人”道。雜卦的最后八個卦打破了前邊五十六個卦“非覆即變”的通例,于是令古往今來的易學家猜想連篇。筆者稱之為雜卦第三組。

       雜卦互體中爻表第三組:雜卦第三組出現了三個乾卦,無疑是在闡述“天”道。
       
雜卦第三組完全諧韻,這說明不可能有錯簡。更重要的是古人傳易不是靠竹簡,整個《雜卦傳》是諧韻的歌謠,古人傳易是口傳背誦!如此更不會有錯亂了!有學者認為淳化出土西周陶罐上11個數字卦的卦序,以乾卦為首,夬為尾卦,這與《周易·雜卦傳》中六十四卦排列次序基本相同。由此說明《雜卦》本身就是西周易卦筮占的古體系之一。天圓地方,故《周禮》“以蒼璧禮天”,將大過卦的六個爻刻畫在一個蒼璧上,正好形成了雜卦第三組的卦序。如此巧奪天工,非圣人之作,孰能為之?

       在具體表現上,剛柔思想反映在人事上,則剛為男,柔為女;剛君子----而柔小人。如說:“歸妹,女之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歸妹上震下兌,震為長男,兌為少女;漸為歸妹之綜卦,上巽下艮。巽為長女,兌為少男。兩卦都是以嫁女作解,長男配少女,與禮相宜,故歸妹云“終”;少男配長女,與禮不宜,故漸云“待”。這是以男女為剛柔。

       《雜卦傳》結尾云:“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姤卦形為上乾下巽,一柔初生,《雜卦》不言柔“反”,而言“柔遇剛”。夬為姤之綜卦,卦形為上兌下乾,五剛下長,一柔僅存,剛占絕對優勢,故云“剛決柔”。既然是五陽決除一柔,所以“君子道長”,而“小人道憂”。所謂“君子”、“小人”,也是“剛”、“柔”。《雜卦傳》以“乾剛坤柔”始,以“柔遇剛”、“剛決柔”終。中間的六十卦,雖未明言剛柔,但剛柔之義或示之于六爻,如否、泰、剝、復,或顯之于上下卦,如漸、歸妹。未言剛柔而實寓剛柔之義于其中。所以,《雜卦傳》實際是以反對為內在結構形式,以剛柔思想為主線的一篇《易》說。

第二、《雜卦傳釋義

       乾剛坤柔:此以錯言,言乾坤之情性也。文王序卦六十四卦止乾坤坎離大過頤小過中孚八卦相錯,蓋伏羲圓圖,乾坤坎離四正之卦本相錯,四隅之卦,兌錯艮,震錯巽,故大過,頤,小過,中孚所以相錯也。

       比樂師憂:此以綜言,因二卦同體,文王相綜為一卦,后言綜者仿此。順在內故樂,險在內故憂。凡綜卦有四正綜,四正者,比樂師憂,大有眾同人親之類也。四隅之卦,艮與震綜,皆一陽二陰之卦。艮可以言震,震可以言艮,兌與巽綜,皆二陽一陰之卦。兌可以言巽,巽可以言兌,如隨蠱咸恒之類是也。有以正綜隅,隅綜正者,臨觀屯蒙之類是也。前儒不知乎此,所以言象失其傳,而不知象即藏于錯綜之中,因不細玩雜卦故也。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此以綜言。君子之臨小人也,有發政施仁之意,故與;下民之觀君上也,有仰止觀光之心,故求。曰或者,二卦皆可言與求也。蓋求則必與,與則必求。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此以綜言。見者居九五之位也,居者以陽居陽也。八卦正位,坎在五,言九五雜于二陰之間,然居九五之位,剛健中正,故見而不失其居。蒙九二亦雜于二陰之間,然為發蒙之主。故雜而著見,皆以坎之上下言,言蒙之坎上而為屯矣。見而不失其居,屯之坎下而為蒙矣,雜而又著。

       震起也,艮止也:此以綜言,震陽起于下,艮陽止于上。

       損益盛衰之始也:此以綜言,損上卦之艮,下而為益下卦之震。帝出乎震,故為盛之始。益上卦之巽,下而為損下卦之兌,說言乎兌,故為衰之始。震東兌西,春生秋殺,故為盛衰之始。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此以綜言。大畜上卦之艮,下而為無妄下卦之震,故孔子曰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無妄下卦之震,上而為大畜之艮,故孔子曰剛上而尚賢。止其不能止者,非理之常,乃適然之時。得其不當得者,非理之常,乃偶然之禍。

       萃聚而升不來也:此以綜言。升上卦之三陰,下而為萃之下卦。三陰同聚,故曰萃。萃下卦之三陰,上而為升之上卦,三陰齊升,故曰升。惟升故不降下而來。

       謙輕而豫怠也:此以綜言。謙之上六,即豫之初六,故二爻皆言鳴。謙心虛,故自輕;豫志滿,故自怠。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此以綜言。賁下卦之離,上而為噬嗑之上卦,故孔子曰柔得中而上行。噬嗑上卦之離,下而為賁之下卦,故孔子曰柔來而文剛。頤中有物,食其所有,白賁無色,文其所無。

       兌見而巽伏也:此以綜言,與震艮同,震艮以陽起止于上下,此則以陰見伏于上下。

       隨無故也,蠱則飭也:此以綜言,隨則以蠱上卦艮之剛,下而為震,故孔子曰剛來而下柔。蠱則以隨上卦兌之柔,下而為巽,故孔子曰剛上而柔下。隨無大故,故能相隨,蠱有大故,故當整飭。

       剝爛也,復反也:此以綜言,剝則生意漸盡而歸于無,復則生意復萌而反于有。

       晉晝也,明夷誅也:此以綜言。明夷下卦之離,進而為晉之上卦,故孔子曰柔進而上行,明在上而明著,明在下而明傷。

       井通而困相遇也:困上卦之兌,下而為井下卦之巽。井下卦之巽,上而為困上卦之兌。養而不窮,通也,即不困。剛過其掩,遇也,即不通。

       咸速也,恒久也:此以綜言。故孔子曰柔上而剛下,剛上而柔下。有感則速,速則婚姻及時。有恒則久,久則夫婦偕老。

       渙離也,節止也:此以綜言。節上卦坎之剛來居渙之下卦,渙上卦巽之柔來居節之下卦。風散水故渙,渙則離而不止。澤防水故節,節則止而不離。

       解緩也,蹇難也:此以綜言。蹇下卦之艮往而為解上卦之震,出險之外,安舒寬緩之時,居險之下,大難切身之際。

       睽外也,家人內也:此以綜言。睽下卦之兌,即家人上卦之巽。睽于外而不相親,親于內而不相睽。

       否泰反其類也:此以綜言。大往小來,小往大來,故反其類。

       大壯則止,遁則退也:(止:當作上講)此以綜言,止字乃上字之誤。二卦相綜,遁之三爻即大壯之四爻,上字指大壯之四爻而言,退字指遁之三爻而言,皆相比于陰之爻也。孔子因周公三爻四爻之辭,故發此上退二字,言大壯則壯于大輿之輹,上往而進,遁則退而畜止臣妾,使制于陽,不使之浸而長也。故大壯則上,遁則退。

       大有眾也,同人親也:此以綜言。同人下卦之離進居大有之上卦,大有上卦之離來居同人之下卦,勢統于一,所愛者眾,情通于同,所與者親。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此以綜言。鼎下卦之巽進而為革上卦之兌,水火相息,有去故之義。水火相烹,有從新之理。

       小過過也,中孚信也:此以錯言,過者逾其常,信者存其誠。

       豐多故,親寡旅也:此以綜言。旅下卦之艮,即豐上卦之震。人處豐盛,故多故舊。人在窮途,故寡親識。

       離上而坎下也:此以錯言,炎上潤下。

       小畜寡也,履不處也:此以綜言,二卦皆以柔為主。小畜柔得位但寡不能勝,眾陽所以不能畜,故曰寡也。履柔不得位,惟以悅體履虎尾,故曰不處也。不處者非所居也,故六三小象曰位不當。

       需不進也,訟不親也:此以綜言,天水相上下,安分待時,故不進。越理求勝,故不親。

       大過顛也,頤養正也:此以錯言。弱其本末故顛,擇其大小故正。《序卦》曰: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有此作證,蔡氏方改正,所以《序卦》有功于易。

       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此以綜言,水火相為上下,六位皆當故定,三陽失位故窮。

       歸妹女之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此以綜言。歸妹下卦之兌,進而為漸上卦之巽,漸下卦之艮進而為歸妹上卦之震,歸妹者女事之終,待男者女嫁之禮。

       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以綜言。君子小人,迭為盛衰,猶陰陽迭相消長。一柔在五陽之下,曰柔遇剛者,小人之遭遇,君子之所憂也。一柔在五陽之上,曰剛決柔者,君子之道長,小人之所憂也。易之為書,吉兇消長,進退存亡,不過此理此數而已,故以是終之。本文取自易學網。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縱觀易學中,十翼之髓,都匯聚在《雜卦傳》中。《雜卦傳》言辭甚簡,或以一字釋一卦,或數字釋一卦,或天然成韻,或信手拈來,或有心用韻,或無心用韻,錯落有致,極造化萬有不齊之妙,揭天地自然陰陽變化之機,教人知陰陽剛柔進退消長之理,示人合天合道進德修身之道。圣人作易,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盡顯于一部《雜卦傳》中。 圣人“則圖畫卦,觀象系辭”,自羲文周孔四圣人之后,數千年來,卦象失傳,卦辭之意終不得明。

        后世歷代眾賢巨儒,窮盡世智辯聰,拘玄索隱,于卦辭雖多有發明闡釋,但似是而非,終不明圣意。或錯解其義,如“兌見而巽伏也”,解為兌一陰現于上,巽一陰伏于下;“損益盛衰之始也”,解為損為盛之始,益為衰之始;或因難解而竄改原文,如“大畜時也”,改為大畜痔也;“無妄災也”,改為無妄不災也;“升不來也”改為升來也。真是“依文解意,三世佛冤”,實可嘆也。 陰陽相揉謂之雜,剛柔相摩謂之揉。后世皆將《雜卦傳》之雜字解為雜亂之雜,是不知夫子立言的根本。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臨當春分之末,內卦二陽初長,三四五六諸爻之陰,俱將就消,陽便容納得它,可以不用理會,所以或與。觀當大雪之初,外卦之二陽并出,初二三四之陰,欲留莫挽,蓋陽不與陰爭,自家要去外出,所以或求。 同二陽四陰之卦,其義固自不同。臨雖四陰處上,其勢在陽升之時,二陽內升,其權在陽,可從容聽其陰之自消,任其自去,故曰或與。觀雖二陽處上,其道似猶可行,然四陰內盛,權不在陽,陽難久居而出外遠去,故曰或求。

附件

第三、《雜卦傳》的原文與譯文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 《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遁》則退也。

《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譯文】

乾卦剛健,坤卦陰柔。比卦快樂,師卦憂愁。臨卦觀卦的意義,或者是給與,或者是請求。屯卦是萬物開始出現,各不喪失其位置,蒙卦是萬物雜處而顯著。震卦是奮起。艮卦是靜止。損卦益卦是盛大和衰微的開始。大畜卦是講時機。無妄卦是講災禍。萃卦是聚集,升卦是不來。謙卦是輕浮,豫卦是懈怠。噬嗑是吃東西。賁卦是沒有顏色。兌卦是看見,巽卦是遜伏。隨卦是無緣無故。蠱卦是整頓治理。剝卦是爛掉。復卦是回去。晉卦是白天。明夷卦是誅殺。井卦是水通于地上,困卦是彼此相逢。咸卦是迅速。恒卦是永久。渙卦是離散。節卦是制止。解卦是緩和。蹇卦是困難。睽卦是講外面,家人卦是講家里。否卦泰卦將變得各自與它的同類相反。大壯卦是停止。遁卦是后退。

大有卦講得到眾人支持。同人卦講與眾人親近。革卦是去掉舊的。鼎卦是取得新的。小過卦是講小有過失。中孚卦是講要有信用。豐卦是講多事。旅卦是講親近的人少。離卦是火向上升。坎卦是水向下降。小畜卦是講少。履卦是講不停止。需卦是不前進。訟卦是不相親,大過卦是講顛倒。姤卦是講碰上,是陰柔碰上陽剛。漸卦是女子出嫁要等待男子親迎才走。頤卦是培養正氣。既濟卦是已經成功。歸妹卦是女郎的終了。未濟卦是男子的窮困。夬卦是沖開,是陽剛沖開陰柔,是君子之道不斷上升,小人之道不斷下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華國學300句(中)
周易全解(下半部)
周易系辭上譯注
第四十三卦夬澤天夬兌上乾下
《周易·系辭傳》釋義
劉大鈞《周易古經白話解》【經傳合輯版】第四十三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河北省| 莲花县| 宜都市| 新郑市| 宜阳县| 汝城县| 永和县| 延边| 深州市| 怀远县| 梨树县| 仁布县| 红原县| 青田县| 北安市| 墨竹工卡县| 北票市| 和政县| 鄱阳县| 体育| 栾川县| 乃东县| 阿拉善盟| 商洛市| 谷城县| 聂拉木县| 朔州市| 延津县| 皮山县| 文成县| 腾冲县| 壶关县| 奈曼旗| 长沙县| 旬阳县| 霍邱县| 阳西县| 吴堡县| 贡山|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