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3年1月10日
在中華大地上,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天象,年歷,易經學說,這是老祖宗在天、地、人三者之間通過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而總結并經幾千年的驗證而得來的,所以,有著十分寶貴的實用價值。農曆十二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蠟月。在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并沒太多的關係,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
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漢代應劭的作品《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蠟,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不論是打獵后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農村老話說:“臘月不定親,正月不成親。”
臘月殘冬里,萬物休養生息,景色凋零蕭瑟。但定親是歡樂喜慶的,和沒有生機的臘月格格不入。而且臘月是全年最冷的月份,喪事白事多,也不利定親。再加上臘月諧音拖拉,在這個月定親寓意著婚姻不順。可婚娶的大事,從來都圖個順順當當,好兆頭,好彩頭。還有個說法,就是臘月忌尾,臘月諸事都要有所完結。每家每戶,大事小事都得處理妥當,不能留尾巴到年后。而且接近年關,還要打掃屋子,買年貨,準備過年。所以,在這個忙碌的月份,自然也就沒有閑暇時間準備定親事宜。
農歷臘月的風俗介紹
臘月初八:臘月初八是臘月的第一個節日,因此也叫臘八節。隨著時代的演變,很多地方不過臘八節,在北方這個節日比較盛行。這天重要的習俗,那就是喝臘八粥,同時也會拜祭先祖。
臘月二十三,拜灶王: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這天是“灶王爺”向玉帝稟報此家人的善惡。
臘月二十四,須掃塵:為了明天迎接玉帝,家人必須在這天把房屋打掃干凈,因此也叫掃塵日。
臘月二十五,迎玉帝:25號是迎接玉帝的日子,這天起居、言語都必須注意,不宜與任何人發生爭吵。
臘月二十六,備肉食:準備過年的肉食的活動,也就是說這天要殺豬、鴨、雞。
臘月二十六,要洗浴:這天是家長為孩子準備新衣服,新被子的日子。不論多大年齡的人,一律要沐浴理發。
臘月二十八,發面食:這天是準備過年的面食,如面條、水餃等等。有些地方需要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貼年畫:這天是除夕夜的前一天,所做的事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臘月三十,除夕夜:這天是除夕夜,一家人要團圓在一起吃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