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3年1月13日
一種行業可以只敬奉一個祖師爺,也可以同時敬奉幾個祖師爺。如筆業只拜蒙恬,紙業只奉蔡倫,但各地的染業卻同時敬奉梅福、葛紅兩人為祖師;北京成衣社同時敬奉黃帝、伏羲和神農三人為祖師。同一神被若干不同行業敬奉為祖師,是祭拜祖師習俗的普遍現象,如魯班被木匠、瓦匠、石匠、棚匠、扎彩匠、雕匠、皮箱行、造船工等諸多行業敬奉為祖師爺;黃帝被帽業、鞋業、成衣業、彈花業、絲織業、醫藥業、弓匠等行業敬奉為祖師。有的行業,由于地域不同,所奉祖師也不一樣,如陶瓷業敬拜的祖師,景德鎮奉童賓,宜興奉范蠡,石灣奉舜帝,湖南奉陶正;再如理發業祖師,北方奉羅祖,南方奉呂洞賓,南京奉關公,還有的地方奉盧天錫或黃帝。從業者對祖師爺的稱謂在各地也有不同,有神師、祖師爺、祖師、本師、先師、師傅等。呂洞賓 羅祖衩奉為理發祖師爺。
關于理發行業的祖師爺,民間說法有兩個祖師爺,一個叫做呂洞賓,也就是《八仙過海》里面的神話人物;另一個叫做羅隱(又名羅真人)。
呂洞賓早年浪跡江湖,有一天,他來到江淮地面上,見一大戶人家朱門大開,便想進去蹭頓飯吃。看門的一看,上下打量,陰陽怪氣問:“想吃飯是不是?要想吃飯,就得想辦法治好我家老爺的病,好了的話大魚大肉讓你吃個夠,你要是沒辦法,趕緊走人”。呂洞賓一聽,吃飯還得治病?那就瞧瞧吧!看門的把他領進門,呂洞賓一看,并不是什么大病,就是虱瘡。唐朝以前,大多數人都還沒有理發的習慣,長了就盤發髻在頭上,天長日久,人再懶點,頭上就幾乎成了虱子的天堂了。呂洞賓知道治病除根的道理,虱瘡病根就是虱子,而要除虱出必把頭發除掉,可當時沒工具怎么除?總不能一根根往下拔吧?想了想,讓看門的從廚房拿來一把鋒利的菜刀。老爺一看,嚇得哆唆起來:“你干嘛?”,呂洞賓搖搖頭:“老爺,你的病除發方能根治,我來給你除發”。大約一個時辰后,發除完,果真舒服多了,老爺當即賞了一桌酒席!從那家出來,他眼前一亮,江淮這地空氣潮濕,得這病的一定不少,可拿菜刀實在太累,除一半若掉了,非把人腦袋砍下來不可,應該弄把又小又快的刀,于是他去刀鋪打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背厚刃薄的刀。他一想,給人除發就象佛門剃度一樣,干脆叫剃刀得了,就這樣中國第一把剃刀誕生了。
從此后他開始了走街串巷給人剃頭治虱瘡,技術越來越高,設備越來越講究,唐朝咸通年間,他已經是江淮一帶的名人了!這天,他正挑著剃頭挑子走在大街,一匹快馬飛奔而來,馬上人跳下馬,用馬鞭一指呂洞賓:“剃頭的,我們家少爺讓你去剃頭,跟我走!”,說著弄根繩子往呂脖子上一套,牽著就進了一個深宅大院。這院子是號稱臥江蛟的江淮總兵布得錄的住處,他有個兒子布士人,仗著老子橫行鄉里無惡不作,人們都叫他“不是人”,百姓一提他就恨的咬牙切齒。這位“不是人”,讓呂洞賓進府剃頭,這個頭肯定不好剃。果然到了大庭之后,“不是人”指著綁在椅子上的人說:“剃頭吧,你把這個人的頭給剃了,前面留三根、左邊留四根、右邊留五根,后面一根都不留,剃吧,剃好了小爺有賞”。呂洞賓一聽,這頭怎么剃呀,可不剃不行,剛把剃刀往那人脖子上一放,那人的腦袋趴嗒一下就掉了下來滾出老遠,“不是人”一揮手,幾個打手立馬上來按住主呂洞賓:“你怎么把人的腦袋給割了下來?來人啊,把這個人給我押到官府里面去!”。
呂洞賓就這樣稀里糊涂的被定了個殺人罪,被打入了死牢,那人原本是“不是人”殺的,他想找個替罪羊,就把那人的腦袋又放在了脖子上,用后面那一撮頭發拽著,呂洞賓把頭發一剃掉,腦袋就掉下來了,結果就把呂洞賓誣陷成了殺人犯。被關死牢后,他這個哭啊,平白無故成了殺人犯,自己死得多冤啊!正哭著,牢房里有個老叫花嘆了口氣:“事到如今哭是沒用的,還是你剃頭手藝不高,難剃的頭剃的太少,老夫教你倆手,說不定能幫你逃過此劫,但要記住,以后一定要管盡天下不平之事,剃凈天下難銻之頭!”說著老叫花從懷里陶出把寒光閃閃的剃刀,在刀子上吸了一口氣,“嗤……”地吹到呂洞賓腦門上,呂洞賓就覺得一股涼氣鉆進了腦袋里,好象漁目疙瘩一下子就開竅了。老叫花教了呂洞賓幾句控制剃刀的口訣,他立刻銘記于心。教完之后就把剃頭刀送給了呂洞賓,就在此時,牢門打開了,牢頭一指先砍這老家伙:“帶走……”
呂動賓一看,眼淚掉下來了:“老人家尊姓大名?我該怎么報答您呢!”,老叫花搖頭:“不用,我和你有緣,以后我們還會相見的”,說完跟獄卒走了……時間不長,兩獄卒又回來了,牢頭問:“老家伙砍了?”,“砍了,下個砍誰?”,牢頭一指呂洞賓:“就砍這個……”,獄卒一聽,架起呂洞賓就走往刑場,江淮巡撫皮生農坐在監斬臺監斬,布得錄和“不是人”站在兩邊陪同。老叫花尸首已分兩處,鮮血染紅一地,呂洞賓一看,哭得泣不成聲:“老人家,你把護身絕技傳于我,你卻遭此橫禍,你讓我心里怎么過意得去?”,正哭著,皮生農大聲一喊:“斬”,劊子手一聽,高高舉起鬼頭刀,倫起刀就往下就砍。
呂洞賓一看,自己不能辜負老人家一片苦心,想著,便念起剃刀的口訣,只見那刀閃著寒光從洞賓身上飛出“當”的一聲,劊子手的鬼頭刀便被格上了天,緊接著,剃刀三兩下砍斷了呂洞賓身上的繩索,他站起身來,接住空中的剃刀,手腕一抖,刷刷刷,劊子手的腦袋一下子變成了光禿瓢兒,嚇的白眼一翻就躺在地上……巡撫皮生農一看,蹭的站起來:“反了,把人給我抓住!”,官兵揮刀撲向他來,他并不驚慌,把剃刀往空中一扔,念動口訣,片刻功夫,那些官兵頭發精光精光,全逃命去了……
巡撫皮生農、總兵不得錄,和“不是人”,一看媽呀一聲大叫,掉頭就跑。呂洞賓一看,想跑,哪成啊!這三家伙都是難剃的頭,不剃掉他們,不知還會有多少老百姓遭殃。想著,剃刀一揮,那三人的頭被剃得精光。收拾完這三個惡人之后,呂洞賓來到老叫花尸首前,剛要給他收殮,老叫花的腦袋“咕嚕”在地上打了一個滾回到身子上,說:“不用了”。呂洞賓嚇得“撲”地一下就坐到了地上,說:“你你,死了怎么……”,正說著,老叫花蹭的一下站了起來:“我說過,我和你有緣嘛,怎能輕易死?你大劫已過,將來可有重任了”。 呂洞賓這才知道,他就是終南山道人,鐘離權,因呂洞賓為人剃頭治病,普度眾生,功德圓滿。鐘離權是特意下山度他入道的,于是,呂洞賓便跟鐘離權上了終南山,修道多年以后,便四海云游……從此,“專管天下不平之事,專剃天下難剃之頭”這句話就這樣流傳開了,呂洞賓從此也被尊為理發祖師爺。
羅真人的故事
也不知哪朝哪代,有個皇帝頭上長著三只虱子。這三只虱子非同一般,它們趴在皇帝的頭頂上,弄得皇帝一身癢酥了,覺得十分舒服。久而久之,這位皇帝嗜癢成癖,頭上也就少不得這三只虱子。皇帝老子喜歡三只虱子,沒啥了不得。可他頭發長長了要理呀,那些理發師傅可不懂皇帝的虱癖。他的頭發理好了,虱子也剃到地上去了。皇帝頭上沒了虱,渾身都難過,就像得了病。結果生起氣來,殺了理發匠解恨。說來也怪,那掉到地上的虱子過不了多久,又會自動爬回到皇帝頭上,給皇帝癢癢。這樣一來,理發匠死在皇帝手上的可就不是一個兩個了。遠遠近近的理發匠都懼怕被召進宮去替皇帝理發。年復一年,眾從屈死的理發匠冤魂直沖牛頭,驚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便派神仙呂洞賓下凡查問。
呂洞賓下到凡間,化作一個半大小子,直奔當地一位年最長、藝最高的理發師傅羅隱家里,請他收留為徒。羅隱見來人面慈目善,便答應了。呂洞賓學藝勤快,敬師如父,不多久就學成一手好功夫,在當地很快就有了些名氣。一天,太爺派師爺手持圣旨來找羅隱,要羅隱派一位高徒急速到京城給皇帝理頭發。縣太爺為啥不要羅隱自己去呢?因為他心里明白,羅隱此去必然兇多吉少。縣里沒了羅隱,理發一行的高檔絕技就要失傳了,那不是要遭全縣人罵幾輩子的事嗎?呂洞賓在旁聽見,趕緊手遂自薦,愿意上京。羅隱雖舍不得高徒,卻抗不得圣旨,只好悲悲戚戚又強裝笑顏地打發他上路。呂洞賓到了皇宮,不待休息,便擺開架式為皇帝理發。他是神仙,一眼便看出皇帝頭頂的秘密和皇帝的心思。不消片刻,他給皇帝理完發,又將收攏在手心的三只虱子放回到皇帝頭上。這下皇帝再沒有失去癢癢感,很是高興。待正要黃門官宣旨詔封呂洞賓為三品官時,階下卻報理發匠不知去向。氣得皇帝老子恨恨地說:“這些個剃頭匠,生成不是做大官的料。”圣旨口一開,從此理發匠再難出人頭地,而淪下九流。
呂洞賓隱形疾走,頃刻回到羅隱面前。羅隱見了驚喜不已,忙問其情。呂洞賓將此行經歷細細告訴師父,叮囑他轉達諸位師叔伯、師兄弟,以及滿天下理發匠,日后若輪到給皇帝理發,務必如此這般,方可無虞。說完,化作一縷青煙去了。羅隱這才醒悟過來,知道高徒原是天帝派來護佑理發匠人的。于是,提議公立呂洞賓為理發業祖師。不過,這呂洞賓既然拜過羅隱為師,大家自然也就把祖師之師尊為祖師。這樣,理發業便有了兩個祖師。
這兩則故事都是民間流傳版本,頗有些神話的趣味。呂洞賓是神話人物,因此也不可能在正史中記載,倒是有幾本可查的書籍,記載了羅隱(羅真人)確有其人……清朝的紀曉嵐在《烏魯木齊雜記》中說:“剃工所奉神曰羅祖,每賽會,剃工皆赴祠前。”舊時記載理發業行規行語與隱語的《凈發須知》,今存于《永樂大典》中,可《凈發須知》凈發業的祖師是羅祖并稱羅真人,說:“羅真人住江東,七歲學藝通。丙戌年中舉,刀鉺動玄宗。”按此說羅祖應是唐明皇時人,但《凈發須知》又說羅祖于獻宗時,曾為皇帝“整頓龍顏”,皇帝賜給金玉真珠,不受而歸。但唐朝并無“獻宗”皇帝,傳聞恐有失實之處。民間還傳說,武則天時,她的兒子驢頭太子性格暴虐,誰為他剃頭都伺候不好,他動輒殺人。羅祖雖年幼,但手藝精湛。自動替師傅去為驢頭太子剃頭,挽救了天下的剃頭師傅,因而被尊為祖師。
由此可見,羅隱(羅真人)確有其人,只不過歷史發展到很多年以后,人們也很難考證羅隱到底是哪個朝代的人了,但這并不影響到他成為美發行業祖師爺的盛名!后來民間流傳一句話:“無讀詩書報天子,全憑手藝見皇帝”。史留下的老話,但卻說明,就是皇帝老子,也得理發,人人皆需要。羅道士(真人)死后,歷代剃頭匠把他視為羅祖,奉為剃頭的祖師爺。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日是羅祖的延辰日,剃工皆赴羅祖祠前紀念。七月十三(農歷)全國理發行業都放假(1—2天),一直沿續到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當時在理發行業的老一輩理發師都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