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3年1月14日
話說我國近代史上第二十八件重大事件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舉行),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著深刻的國際國內背景和條件:
第一,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外國列強對中國發動了多次侵略戰爭,中國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尤其是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不能解決中國社會面臨的基本問題。
第三,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五四運動中,他們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了巨大威力,實現了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五四運動之后,工人運動進一步發展,中國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黨的條件日趨成熟。
第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宣傳新文化的報刊大量涌現,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紛紛建立,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籍陸續翻譯出版,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隊伍逐漸形成。
第五,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和文明的沖擊,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歐亞革命浪潮的高漲,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必要的時代條件和國際背景。
1921年7月23日,來自全國和旅日的黨組織派出的13名代表,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現興業路76號)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原定由陳獨秀主持,因陳未能出席,遂推舉張國燾主持會議,毛澤東與周佛海任記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致詞,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表示祝賀。7月24日,各地代表向大會報告本地區黨、團組織情況。7月25日和26日,休會兩天,由張國燾、李達、董必武起草供會議討論的黨綱和今后實際工作計劃。7月27日、28日、29日連續舉行三次會議,對黨的綱領和決議進行詳盡的討論。7月30日晚,代表們正在開會時,因一位陌生男子突然闖入會場,環視一周后又匆忙離去。馬林建議會議中止,代表迅速轉移。十幾分鐘后,法租界巡捕包圍和搜查會場,結果一無所獲。由于代表們的活動已經受到監視,會議無法繼續在上海舉行。
于是,代表們分批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開了最后一天的會議。黨的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定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聯合共產國際。綱領明確提出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并確定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綱領還包含屬于黨章性質的一些條文。中共一大通過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中國的先進分子經過長時期的艱苦探索,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正確的革命理論,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他們對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躍。黨的一大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執行委員會,只設立中央局作為中央的臨時領導機構。大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擔任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李達負責宣傳工作。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從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以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奮斗目標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將7月1日而不是7月23日或閉幕日期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其歷史原因是:有關黨的一大,國內沒有留下任何文獻資料,而共產國際保存的兩份文件,沒有名稱,也沒有時間。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以及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黨或處于秘密狀態,或處于艱苦的戰爭環境和白色恐怖下。那個時候,黨還顧不上組織大規模的統一活動慶祝自己的生日,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考證黨的一大召開的確切日期。
為紀念黨成立15周年,黨的一大代表陳潭秋在共產國際機關雜志《共產國際》(中文版)1936年8月第4—5期合刊上,發表了《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回憶》一文。此文是以黨誕生的月份為依據進行紀念的,并沒有確切指出黨的一大開幕的具體日期。
黨的一大究竟在1921年7月的哪一天開幕,長期存在著不同說法。參加過黨的一大的代表中,李達回憶說是“7月1日下午8時”,張國燾也說是7月1日;陳公博的《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說是7月20日;陳潭秋1936年發表的文章中說是7月底;共產國際指派參加黨的一大的代表馬林在1922年給共產國際執委會的報告中籠統地說是7月,周佛海在《往矣集》中也說是7月。
將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最早是毛澤東于1938年提出來的。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逐漸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比較穩固的根據地。1937年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國內政治環境相對寬松。到了1938年,為紀念黨成立17周年,當時由于抗戰形勢緊張,一時也無法考證,于是就象征性地將7月的第一天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毛澤東在作《論持久戰》的演講時明確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黨的領導人第一次提出7月1日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第一次正式以中央文件形式確認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并要求進行相關紀念活動,是在1941年。這年6月,黨中央發出了《中央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明確指出,“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這年7月1日,延安的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出版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0周年特刊,發表了題為《紀念中國共產黨二十周年》的社論和朱德、林伯渠、吳玉章等人的紀念文章,報道了在延安的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舉行慶祝活動的盛況。當天,重慶《新華日報》等黨的重要報刊也以發表社論等形式隆重紀念黨的誕生紀念日。此后,7月1日成為我們黨的誕生紀念日。
黨的一大召開的準確日期,是經歷了嚴謹細致的研究才得以確定的。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黨史專家通過對黨的一大代表行蹤、可以借助的間接事件、當時的文字記載等進行多方面的認真考證,最后得出了黨的一大確切開幕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的結論。但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仍舊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