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3年2月12日
蔣琬(生年不詳-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與諸葛亮、董允、費袆合稱“蜀漢四相”。
蔣琬最初隨劉備入蜀,為廣都縣長。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才免于一死。后重獲啟用,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養,累官丞相長史兼撫軍將軍。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蔣琬繼其執政,拜尚書令,又加升都護、假節, 兼任益州刺史, 升為大將軍, 錄尚書事, 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開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采納。
(蔣琬與費袆)
思惟背親舍德,以殄百姓,眾人既不隱於心,實又使遠近不解其義,是以君宜顯其功舉,以明此選之清重也。這段話是諸葛亮的《答蔣琬教》大意是:想想你離開家鄉親朋,放棄侍奉父母的義務,是為了使百姓好,你這樣做大家都不愿意,又會使遠近的人不理解,因此,你應該向天下人顯示您是因功而被舉薦的,以此來表明這次銓選的人是清高而有聲望的。
蔣琬, 字公琰, 零陵郡湘鄉縣人。他二十歲上與表弟泉陵人劉敏都成為當地名人。公元209年,劉備攻取荊南四郡,成為荊州南部的主人。隨后不久,一批荊州精英投靠劉備。代表人物有魏延、黃忠、馬良、楊儀、蔣琬等。這些人,后來普遍受到重用,成為控制蜀漢軍政大權的荊州幫。不過,與魏、黃、馬等人相比,蔣琬投奔劉備后的仕途并不順利。長期不受重用。起先,做了五年的州書佐。(吏,不是官);中間做了五年的縣令。后來,又做了五年尚書郎。(相當于儲干)可以說,蔣琬入職集團的前十五年,一直沒干過中層以上的管理崗位。發展遠不如同期投靠劉備的其它荊州派。蔣琬以州書佐的身份跟隨先主劉備入蜀, 升為廣都縣縣長。也正是發展不順,蔣琬在擔任縣令期間,自暴自棄,借酒澆愁,故意怠工,差點被老板劉備炒了魷魚。幸虧是荊州派的老大諸葛亮力保,蔣琬這才撿回一條老命。軍師將軍諸葛亮為蔣琬求情說:“蔣琬, 乃社稷棟梁之才, 其才干不止于治理一個百里的小縣。他為政以安民為本, 不以表面文章夸飾, 希望主公深加考察。”劉備一向敬重諸葛亮, 于是沒有治蔣琬的罪, 匆忙之中只罷免他的官而已。
蔣琬被究查后, 夜里夢見一個牛頭在門前, 流血滿地, 蔣琬心中十分厭惡這個夢, 叫來占夢的趙直問其兇吉。趙直說:“所謂見血之事, 是事情已有分明。牛角和鼻子, 是'公’字之象, 您的職官一定達到三公, 此乃大吉的征兆。”不久, 他被任命為什邡縣縣令。劉備為漢中王, 蔣琬入朝為尚書郎。建興元年(223) , 丞相諸葛亮創置相府, 征召蔣琬為東曹掾。被薦舉茂才, 蔣琬堅持讓給劉邕、陰化、龐延、廖淳。諸葛亮在教令中回復說:“ 想到您離鄉背親, 為百姓奔走, 大家既不安于內心, 又確實使遠近之人不理解您的本意, 故此您應該顯示您因功績而受薦舉, 以表明這種選舉的清貴與慎重。”升蔣琬為參軍。建興五年(227 ) , 諸葛亮駐守漢中, 蔣琬與長史張裔統領留府事宜。建興八年( 230 ) , 蔣琬替代張裔為長史, 升任為撫軍將軍。諸葛亮多次帶兵出外, 蔣琬常常以足夠的糧餉與兵力供應前線。諸葛亮常說:“公琰的志向在于忠正清雅報效國家, 他是輔佐我一道共同完成統一大業之人。”他還秘密上表后主劉禪說:“為臣若不幸去世, 后事應托付蔣琬。”
諸葛亮去世, 朝廷任命蔣琬為尚書令, 很快又加升都護、假節, 兼任益州刺史, 升為大將軍, 錄尚書事, 封安陽亭侯。當時元帥諸葛亮剛死, 遠近的人都憂心忡忡。蔣琬才干出類拔萃, 處在百官之首, 既無悲戚表情, 又無歡悅聲色, 神態舉止, 一如既往, 由是大家心底漸漸佩服。延熙元年( 238 ) , 詔命蔣琬說:“賊寇反亂未除, 曹睿又兇狠驕橫, 遼東三郡人民難于忍受暴虐,于是相互連結, 與魏分離。曹睿又大舉興兵征夫, 與其相互攻打。往者秦朝滅亡, 陳勝、吳廣首先發難, 如今有此變故, 這是天賜良機。您應嚴整治軍, 總率各軍屯扎漢中, 一待東吳舉兵北進, 兩國構成東西犄角之勢, 伺機進擊。”又命蔣琬成立相府, 次年就地加官為大司馬。
東曹掾楊戲性格素來簡略, 蔣琬同他談話, 他有時不應不答。有人想在蔣琬面前誣陷他, 便對蔣琬說:“您與楊戲講話而他不答理, 其傲慢上級, 不是太過分了嗎!”蔣琬回答說:“ 各人心性不一樣, 就像人的容貌有差異, 當面應承背后非議, 這是古人告誡人們注意之事。楊戲想要贊成我, 但不是他的本心, 想要不贊成我, 又怕暴露我的不是, 所以默然不應, 這正是他的誠實之處啊!”又督農楊敏曾經毀謗過蔣琬說:“做事昏昏然, 確實不如前人。”有人以此話告訴蔣琬, 主管官員請求讓他們去推究其事治罪楊敏, 蔣琬說:“ 我確實不如前人, 有什么可推究楊敏的呢?”主管官員再次陳說而蔣琬不允推究。主管官員則請蔣琬去責問楊敏說他昏昏糊糊的情狀。蔣琬說:“ 若不如前人, 則處事不合理, 處事不合理, 則昏昏糊糊。還有什么好問的呢?”后來楊敏犯罪坐監, 大家都擔心他必死無疑, 而蔣琬心中不存成見, 故楊敏得以免除重罪。蔣琬的好惡愛憎合乎道義, 都像這樣。
蔣琬考慮到過去諸葛亮數次出兵秦川, 因道途險惡運輸艱難,最后都沒有什么成果, 不如改從水路順勢而下。于是多造戰船, 打算從漢、沔地區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一帶。恰逢他舊病連續發作, 沒有及時去這么做。而大家議論都認為如果不能迅速取勝, 退路十分艱難, 這并非長遠之計。于是派尚書令費?? 和中監軍姜維等前去見蔣琬陳述這種意見。蔣琬接受大家意見上疏后主說:“ 消滅曹魏平息國難, 這是為臣我的職責。自為臣奉命屯守漢中, 已過六年, 為臣既蠢愚不明, 又身患多病, 規劃方略不得實現, 晝夜擔心憂慮不安。如今曹魏跨據九州之地, 根深蒂固, 平靖清除他們很不容易。如果吳蜀東西合力, 首尾成犄角之勢,雖說不見得就能迅速實現成功的志愿, 尚且可以對魏國進行分割蠶食, 先翦除它的枝葉羽翼。然而吳國約定出兵時間一再拖遲, 幾次不能實現, 確實左右為難, 令人寢食不安。每與費袆 等人商議, 認為涼州胡人地區乃邊塞要地, 進退有據, 敵人很重視這塊地盤, 況且羌、胡民族都十分思念漢朝, 又過去偏軍入羌, 郭淮失敗逃走, 考慮事情長短得失, 認為涼州是最重要的事情, 應當以姜維為涼州刺史。如果姜維出征, 與敵人對峙河右之地,為臣則統領大軍為姜維后援。如今涪地水陸四通, 可以應急, 如果東北一線有戰事, 奔赴救援不難。”于是蔣琬退還駐守涪縣。病情加劇, 至延熙九年( 246) 去世, 謚號為“恭”。
他的兒子蔣斌繼承了爵位, 任綏武將軍、漢城護軍。魏國大將軍鐘會至漢城, 給蔣斌的信說:“ 巴蜀之地賢智文武之人才太多了, 至于您與諸葛思遠, 譬如草木, 與我為同類之人。敬重桑梓先賢, 古今稱道。今日來蜀, 打算瞻仰尊父大人的墓地, 理當祭掃了蔣琬墓瑩, 進行祭祀以表敬意。希望您告訴我先君大人的墳地所在。”蔣斌回答說:“得知您以我為知己, 愿與您為氣味相投之人, 雅書惠及, 不便拒絕您的要求。亡父當年患病, 逝于涪縣, 占卜者說那是一塊風水寶地, 于是在其處安葬。知道您西來蜀地, 竟要屈駕瞻視墓地以表敬意。顏回視孔子如父, 這是他的仁德呵。知悉您的命令頗為感傷, 更增我的情思。”鐘會收到蔣斌的回信, 深深嘉嘆他的真意高義, 到了涪縣后, 像致蔣斌的信中所說的那樣祭掃了蔣琬的墳墓。
后主劉禪投降鄧艾后, 蔣斌前往涪縣歸降鐘會, 鐘會以朋友的禮節相待他。他跟隨鐘會到成都, 被亂兵所殺。蔣斌弟弟蔣顯, 為太子仆, 鐘會也愛其才學, 他與哥哥蔣斌同時死于亂兵。
劉敏, 左護軍、揚威將軍, 與鎮北大將軍王平一道鎮守漢中。魏國派遣大將軍曹爽襲擊蜀國時, 大家議論, 有的人認為只能堅守, 不可出戰迎敵, 敵人必然自己引退。劉敏認為男女百姓滿布四野, 糧食都在田地中, 如果聽任敵軍深入,則大事已去。于是率領自己的部下與王平據守興勢山, 遍插旗幟,連綿百余里。時逢大將軍費袆親自從成都趕到, 魏軍當即退兵, 劉敏因功被封為云亭侯。
蔣琬墓位于四川省綿陽市郊西山.由長方形條石砌成,呈八角形,通高四米,周長25米。墓側建有蔣恭候祠,祠前的蔣琬銅像,神情端莊平和。大門兩邊有聯云:“小心自可襄諸葛;大度尤能恕二楊”贊賞蔣琬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