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學
研究戰爭及非戰爭軍事行動全局性指導規律的學科。戰略學以戰爭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各種客觀條件對戰爭和國家安全的影響,戰略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戰爭指導的歷史經驗,未來戰爭的性質和特點,戰略方針和基本作戰思想,戰略指導原則,武裝力量各組成部分的任務和戰略運用,非戰爭軍事行動準備與實施的戰略指導,以及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指導原則等。基本任務是揭示戰爭的特點和規律,闡明指導戰爭的理論和方法,為建設和使用軍事力量,準備與實施戰爭,提供戰略理論指導。其分支學科主要有軍事戰略學、軍種戰略學和戰區戰略學等。戰略學為軍事科學其他學科提供理論指導,同時也利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豐富自己的理論體系。
戰略
(1)軍事戰略的簡稱。籌劃和指導戰爭及非戰爭軍事行動全局的方略。戰略一詞,在中國最早見于西晉初史學家司馬彪所著《戰略》一書,后屢見于《三國志》、《廿一史戰略考》等史籍中。其本意是指導戰爭的謀略。現代軍事戰略是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是國家軍事政策的集中體現,是一切軍事活動的主要依據。按行為主體,分為國家軍事戰略、軍種戰略、戰區戰略;按性質和作戰類型,分為進攻戰略和防御戰略;按使用的武器,分為常規戰爭戰略和核戰爭戰略;按戰爭持續時間,分為速決戰略和持久戰略。軍事戰略構成要素主要有:戰略目的、戰略方針、戰略任務、戰略力量、戰略措施等。(2)泛指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外交等領域長遠、全局、高層次重大問題的籌劃與指導。如國家戰略、經濟發展戰略、外交戰略等。
地緣戰略
利用地緣關系謀取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方略。可分為海洋型地緣戰略、陸海并重型地緣戰略和大陸型地緣戰略。它通常是從自然地理條件、位置和環境的角度去分析國際關系,考察和處理國際問題,謀取國家利益,籌劃國家的生存與發展。
核戰略
亦稱“核戰爭戰略”。籌劃和指導核力量建設與運用的方略。是擁有核武器國家的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核威脅形勢判斷結論,核力量建設的方針與原則,核力量運用的基本原則,核戰爭的方法及其打擊的目標等。
國家安全戰略
籌劃與指導國家安全斗爭全局的方略。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目的是:保障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并不受外敵入侵,維護國家政治穩定,保證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領域不受敵對思想侵蝕,確保國家經濟、科技發展利益不受侵害,增強抵御各種安全威脅的能力等。加強綜合國力建設,做好戰爭準備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斗爭準備,是實現國家安全戰略目的的主要措施。
國家戰略
(1)籌劃和指導國家安全與發展全局的總體方略。是一個國家戰略體系的最高層次,國家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和制定軍事戰略的基本依據。主要包括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其任務是依據國際、國內情況,籌劃指導國家建設與發展,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和外交等手段,增強綜合國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達成國家總體目標。(2)—些西方國家學術界認為,國家戰略意指:“為實現捍衛和推進國家利益的目標而協調運用國家力量的一切手段(軍事的與非軍事的)的國家計劃”,通常與國家安全戰略或大戰略等概念混用。但也有的認為這些概念是有區別的,國家安全戰略或大戰略是運用國家力量達成軍事目標,國家戰略是運用國家力量達成國家總體目標。
戰略封鎖
綜合使用軍事、政治、經濟等手段,對敵國、敵方戰略區或重兵集團實施隔離、封閉的行動。按范圍,分為全面封鎖和局部封鎖;按空間,分為地面封鎖、海上封鎖和空中封鎖。可能在戰時也可能在和平時期實施。目的是切斷對方與外部的聯系,使其陷入困境,以便最后戰勝之。
戰略空襲
從空中對敵方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戰略目標實施的大規模襲擊。目的是削弱和摧毀敵方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保證己方戰略行動的順利實施,或直接達成一定的政治目的。
戰略防御
在戰爭全局上對敵實施的防御。是戰略行動的基本類型之一。分為全線實施的全面防御和在某個方向或地區實施的重點防御。通常由戰略反偵察、戰略反突襲、戰略反封鎖、戰略相持、戰略退卻、戰略反攻等組成。
戰略進攻
在戰爭全局上對敵方實施的進攻。是戰略行動的基本類型之一。分為全線實施的全面進攻和對一定方向或地區實施的重點進攻。通常由戰略突擊、戰略包圍、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擊等組成。是大量殲滅敵人,奪取勝利的主要手段,對實現戰爭目的起著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