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上一講中講了,大道至簡這個中國四大智慧之一的道理和意思,今天我想就我所學得的知識,說說中國四大智慧之二的大智若愚。
余以為,大智是什么?大智者是在所不慮。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我看來的大智慧在于不思慮不能考慮和不該考慮的事。所以余以為,真正的智者,不是豪無節制的多慮,而是知道什么事情該慮,什么事情不該慮,拿得起,放得下!其實我十分佩服一位古人的說法:既往不戀,當下不染,未來不迎。這個不難理解,就是說你這個人,不要老是對過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提醒你要專注當下而心智不雜亂,再一個就是對于未來也不去刻意逢迎。把更多的精力留著去做更重要的事。所以,這樣的大智若愚之人,他們一定會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再一點余以為一身能做到勤與敬,即使是真正的愚者亦不失賢智風范。什么是勤與敬,就是勤勉、恭敬,這是一個所具備的兩種品德和行操,倘若你具備了這兩種品德與行操,再愚笨,也會顯得有大賢、大智者的風范。
可是作為智者也需要多做、多實踐,在學習和實踐中找真知灼見。不過要少說話!言多必失。這樣的大智者,余以為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必須能勤能敬!一個不懶惰而勤勉,不驕傲而恭敬的人,是完全可以立于不敗之地的!而觀古今之人不少者以惰字致敗,又有才居之人傲字同樣致敗!
最后還必須和朋友們說明的是:要說真話,但真話不一定全說。也有人說看透不說透。在我看來,真正大智慧的人話不多,禍從口出的道理時刻記著,特別在與人相處時,能夠做到看透而不說透,其實要想管住自己的嘴是很不容易的事,在這個社會上,喜歡議論他人的人是人類的天性,如果一個體真的能克制住自己的嘴,真乃是大智慧之人。尤其是與親朋好友交談相處時,明知他們有某種毛病,而不去直接說透說穿,免得他們現場難堪,用一種緩和的方法提醒他人,也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同時還尊重了自己,一舉兩得的事都好!所以說,真話不全說,看透不說透,可以說得上是真正的大智若愚蠢之人。
這里所說的”愚“是表面糊涂,心里明白,小事糊涂,大事清明;老子說:”知人者智,知已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三國中的楊修聰明過人,可惜用錯了地方,時間,對象,終落得可悲的下場。反誤了卿卿性命。盡管有大才而非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