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征(NS)是指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高脂血癥為表現的一組臨床癥候群。可由多種病因引起腎小球損傷而發病,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遺傳性三大類,原發性NS屬于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由多種病理類型構成,臨床通常需要做腎穿刺活檢確定病理類型,以便對癥用藥。
點擊加載圖片
大量蛋白尿是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也是腎病綜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機制。成人每天尿蛋白排出量大于3.5g。早期一般不易發現,多數患者往往在病情發展到水腫時才去就醫。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現為尿中泡沫增多,而且高血壓、高蛋白飲食或大量輸注血漿蛋白可加重尿蛋白的癥狀。有的患者出現低蛋白血癥、水腫等。腎病綜合征常見的并發癥有感染、血栓栓塞、腎衰竭、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等,因此,一旦發現早期癥狀,就要積極進行規范治療。
腎病綜合征的治療分為一般治療、對癥治療、并發癥治療,一般治療包括臥床休息、飲食調理、適當活動等;對癥治療是使用藥物利尿消腫、控制尿蛋白、降血壓等;同時=防治感染、血栓、腎衰等并發癥。
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中醫專家張振忠表示,腎病綜合征的常規的治療是使用激素類藥物,但治療效果往往容易反復,很難徹底治好。根本原因是腎臟的固有細胞受損,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導致大量蛋白的漏出,服用激素只是緩解癥狀,把免疫復合物和大量的破壞性物質堵在了腎臟內部,繼續損害腎臟,等腎臟損害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繼續使用激素類藥物不能控制病情,病情會再一次復發。中醫治療主要是辨證論治,通過使用一些健脾補腎、活血化瘀的中草藥,增強機體的排泄功能,清除腎臟的沉積物,緩解水分和腫脹,減少腎損傷,控制并發癥。
男子腎病綜合征激素治療不佳,用中藥治療病情穩定
患者xxx,男,36歲,江蘇淮安人。從小被家人十分溺愛,過分地溺愛養成了任性、脾氣暴躁的性格,從10幾歲就開始抽煙、喝酒,生活放縱、無節制。
2002年18歲時因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身體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在一次感冒后出現了泡沫尿,反復下肢浮腫,當時認為休息一下就緩解了,也就沒在意。就這樣反復了1個多月后,浮腫又進一步加重。患者怎么休息也沒有明顯緩解,漸漸地全身都腫了,還出現了尿少、胸悶、憋氣等癥狀。隨后家人把患者送到了縣醫院就醫,尿常規檢查尿蛋白( ),B超示“腹腔積液”,胸片示“胸腔積液”,被診斷為“難治性腎病綜合征”。
點擊加載圖片
父母看到這個結果后,帶著患者到上海、南京等大醫院治療,但住院后都是吃激素、輸蛋白、吃利尿藥,治療方法基本都是一樣的,病情時好時壞。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已經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考慮再三,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治療。盡管家人強烈地反對,患者還是回到了家鄉,開始拒絕所有的治療,只能聽天由命了。因為患者不想讓年邁的父母再操心了。當時周圍的親朋好友紛紛解囊幫助,開導患者,還到幫助處打聽治療方法。家人打聽到有個病人也是得了腎病,在某醫院用中藥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勸患者去試試。患者再次燃起對生活的信心。
2002年6月2日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某醫院。入院時患者的腰骶部及雙下肢重度浮腫,嚴重胸水、腹水,尿少,檢查尿蛋白( ),醫生詳細了解了病情,包括飲食,活動,情緒等方面,使患者更深一步了解了腎醫療不只是吃藥,還有生活調養。認識到這些年治療過程中的一些誤區。入院后通過專家會診,制定詳細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經過半月多的時間綜合治療,胸悶、憋氣等癥狀都消失了,治療1個月后浮腫逐漸消失,3個月后復查各項指標全部恢復正常,腎功能恢復正常。出院后繼續遵醫囑服藥,定期復查,半年后停用激素,中藥調理1年,病情穩定,全部停藥。門診隨訪8年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結婚生子。
醫生表示,腎病綜合征患者在明確病理類型后,通過中醫辨證,口服中藥方劑,配合中醫外治法、針灸、推拿等。健脾補腎益氣,活血化瘀,增加基底膜的通透性,使破壞性物質或免疫復合物迅速由腎臟排出,腎臟的病理結構不斷地修復,慢慢好轉。緩解了激素的副作用,降低了復發的風險。如果單純使用西藥控制尿蛋白,不能從根本上治療腎病,不能有效地清除沉積在腎臟上的破壞性物質和免疫復合物。通過中藥可以改變腎小球硬化,改善腎臟血流灌注,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從而使病人康復。
中醫如何辨證治療腎病綜合征?
據中醫專家張振忠介紹,腎病綜合癥在中醫學中多屬“水腫”、“虛癆”、“腰痛”等范疇。認為水腫、蛋白尿等癥為水精輸布失調之故,而肺、脾、腎是水精輸布過程中的主要臟器,其標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腎。
肺主氣,為水之上源,故有通調水道,散布精微的功能,如外邪侵襲,風水相搏,肺氣壅滯,失去宣肅功能,則可導致水腫;脾為生化之源,主運化水谷,轉輸精微,上歸于肺,利水生合,若脾不健運,水谷不歸正化,水濕內停,泛濫肌膚;腎為水臟,司開合主二便,如腎氣不足,則開合不利,水液代謝障礙,便可出現小便異常和水腫。若脾氣下陷,腎氣不周,升運封藏失職,則水谷精微隨尿外泄。水腫消退后,尚可見脾腎陽虛,陰陽兩虛,陰虛陽亢等證。若水病及血,久病入絡,則又可見瘀血阻滯之證。腎病綜合征中醫常用的辨證施治方法:
點擊加載圖片
1、肺腎氣虛,風水犯濫證。癥候:患者平素少氣乏力,易患感冒,多因外感后突然出現眼瞼及面部水腫,繼則四肢及全身高度水腫,多兼外感表證,舌質淡胖而潤,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或沉數。治法:益氣固表,宣肺利水。方藥:防己黃芪湯和越脾湯加減。
2、脾腎陽虛,水濕泛濫證。證候:高度水腫,按之凹陷,以下肢及腰背為主,或伴胸腔積液、腹水、小便不利,納差便溏,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質淡潤或舌體胖大質嫩而潤,邊有齒痕,舌苔白膩水滑,脈沉弱。治法:溫補脾腎,通利水濕。方藥:真武湯合實脾散加減。
3、肝腎陰虛,濕熱互結證。證候:腹大脹滿,甚則青筋暴露,腰膝酸軟,心煩少寐,咽喉紅腫疼痛,煩熱口苦,渴不欲飲,小便短少赤澀,大便稀薄而熱臭,舌質紅少津,苔黃膩,脈弦數。治法:滋補肝腎,清利濕熱。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
4、氣滯水阻證。證候:全身水腫,甚則可伴胸腔積液、腹水,腹脹胸滿,胸脅脹痛,肢體腫硬,舌質紅,苔薄膩,脈弦滑。治法:行氣利水。方藥:中滿分消湯加減。
5、瘀水互結證。證候:尿少水腫,面色黧黑,或萎黃,口唇及肌膚有瘀斑或瘀點,常伴見腰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血尿,皮膚粗糙或肌膚甲錯,舌質暗紅或淡暗,或有瘀斑瘀點,舌苔黃膩,脈弦細或沉澀。治法:活血利水。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文/李烈,醫師/張振忠;約2600字)
點擊加載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