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稍微吃點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上火,出現臉上長痘痘,嘴唇干裂上火,口腔潰瘍,你說吃點清熱祛火的藥,立馬就拉肚子,肚子冷痛。
其實這就是上熱下寒的情況,上熱下寒,就是上半身一片火熱之象,下半身一片虛寒之象,多由脾胃運化功能失調以及腎虛火旺兩種情況引起。
第一種情況是由于中焦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濁邪壅滯、心火不能下降只能上沖,多表現為上部火熱之象,可出現口渴煩躁、牙齦出血、痤瘡等;心火不能下潛于腎,因此下焦失于溫煦,表現為易腹瀉、怕冷、手足不溫、腹脹、食欲不佳等。
點擊加載圖片
上熱下寒:上半身易上火,下半身總怕冷,張仲景一個名方巧化解
第二種情況是腎虛火旺,腎陰虧虛,導致虛火上炎,而出現咽喉疼痛、口腔潰瘍等,而下部失去腎之充養,則表現為一派虛寒之象,出現腰膝酸軟、女性痛經等
那該如何調理上熱下寒呢?——需要“打通中焦、引火歸元”,把把上焦的熱引下去,來溫暖下焦的寒;把下焦的寒導上去,來清上焦的熱。
給大家分享一個經典方劑——甘草瀉心湯(黃芩、半夏、大棗、黃連、干姜、甘草)
黃連、黃芩可清瀉心火,能夠把上焦的火清掉,又能把中焦的痞塊清掉;整個方子清上火而不會傷陽氣,溫下火又不至于上火,既能調和寒熱,又能從根源上健脾消痞,簡單幾味藥打通中焦,引火歸元,巧妙的化解了上熱下寒的癥狀。#超能健康團##健康2023##健康科普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