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樣宮廷小吃
[align=center]豌豆黃[/align]
豌豆黃
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后傳入宮廷。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仿膳
[align=center]小窩頭[/align]
小窩頭
用黃豆、玉米加工成精細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特點是上尖下圓,小巧玲瓏,看上去像一個個金色的小寶塔,吃起來味道香甜,細膩滋潤。
哪里吃:天地一家、仿膳
[align=center]蕓豆卷[/align]
蕓豆卷
原先是民間小吃,傳說是慈禧太后聽見宮外有小販叫賣,便召進宮內品嘗,覺得很好吃,于是命令御膳房專門制作,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
哪里吃:天地一家、仿膳
[align=center]肉末燒餅[/align]
肉末燒餅
1975年周總理養病期間經常到仿膳飯莊,稱贊到“你們的燒餅不錯,別處比不了,家里做不出這個味來。”外焦里酥,咸中略甜,香酥可口,味厚醇正。
哪里吃:天地一家、南來順、護國寺
[align=center]奶酪[/align]
奶酪
牛羊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被認為是酒后佳品,乳白滑潤,入口即化,香甜爽口,是人們夏季喜歡的清涼食品,也是一種健康的保健食品。
哪里吃:天地一家、三元梅園
回復引用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1020 個閱覽者
1 樓:
mayanchina 于 2011-08-05 14:50:34 發表
只看該作者發短消息加為好友17樣清真小吃
[align=center]豆汁[/align]
豆汁
使用優質綠豆為原料,發酵后的豆汁須用大砂鍋先加水燒開,兌進發酵的豆汁再燒開,再用小火保溫,隨吃隨盛,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等。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
[align=center]茶湯[/align]
茶湯
相傳源于明代,因用水沖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湯。如今,茶湯主要有山東茶湯和北京茶湯兩種。北京茶湯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味道細膩耐品。
哪里吃:茶湯李
[align=center]羊雜湯[/align]
羊雜湯
多在立秋后供應(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用羊肚、羊肺、羊腸、羊心、羊頭肉等為原料,吃時碗內放香菜、芝麻醬、辣椒油,湯色奶白,香辣味濃。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
[align=center]面茶[/align]
面茶
面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有詩說:“午夢初醒熱面茶,干姜麻醬總須加。”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九門小吃
[align=center]醬牛肉[/align]
醬牛肉
選料很講究,鮮肉必須腰窩或腿肉,醬必須用三伏老醬,香料也要經過認真選擇。傳統制作技巧和掌握火候也是關鍵,吃時越嚼越香,十分入味。
哪里吃:馬記月盛齋
[align=center]綠豆面丸子湯[/align]
綠豆面丸子湯
源于北魏時道家的素食配方,將綠豆面丸配以葷湯,就成了這款丸子湯。吃的時候,可以在湯中放入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辣椒油、香菜末調味,味道更好。
哪里吃:南來順
[align=center]杏仁豆腐[/align]
杏仁豆腐
潔白如玉的杏仁豆腐經過冰鎮盛在碗內,兌入冰鎮過的桂花糖汁,點綴紅綠櫻桃及葡萄干等,紅綠果料,清淡雅麗。食后甜蜜醉人,冰涼的感覺沁人心脾。
哪里吃:護國寺、三元梅園
[align=center]豆腐腦[/align]
豆腐腦
鹵的味道堪稱一絕,其鹵不泄,腦嫩而不散,清香撲鼻。用切得薄薄的鮮羊肉片、上等口蘑、淀粉、醬油打出的鹵汁橙紅透亮,色白軟嫩,鮮香可口。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王府井小吃街
[align=center]奶油炸糕[/align]
奶油炸糕
上好面粉制成燙面,白糖、香草粉、適量雞蛋液分幾次加入燙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勻。圓蓬蓬的,外焦里嫩,香味濃郁。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九門小吃
回復引用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1020 個閱覽者
2 樓:
mayanchina 于 2011-08-05 14:53:36 發表
只看該作者發短消息加為好友[align=center]薄脆[/align]
薄脆
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薄脆可以現制現吃,也可以捏碎與菜餡拌和當素餡的原料,現在通常放在煎餅中,與口感綿軟的煎餅相得益彰。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
[align=center]白水羊頭[/align]
白水羊頭
羊頭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鹽。色白潔凈,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鮮,醇香不膩,佐餐下酒皆宜。白水羊頭的口味及技藝在北京小吃里堪稱一絕。
哪里吃:白魁老號、護國寺
[align=center]爆肚[/align]
爆肚
把鮮牛肚(多選肚仁和百葉)或鮮羊肚洗凈整理后,切成條塊狀,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口味香脆。
哪里吃:爆肚馮、護國寺
[align=center]豆面糕[/align]
豆面糕(驢打滾)
以黃豆面為其主要原料,制得后再放在黃豆面粉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層次分明,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九門小吃
[align=center]糖卷果[/align]
糖卷果
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將炸得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軟綿香甜,十分可口。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隆興盛名優小吃
[align=center]炸咯吱盒[/align]
炸咯吱盒
每到過年的前幾天,老北京人就開始攤煎餅皮,做這道炸咯吱盒。蘸蒜汁吃,內里口感厚實綿軟,蘸料也可以加醬油,辣椒等等,外表香脆。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王府井小吃街
[align=center]脆麻花[/align]
脆麻花
將麻花坯子分批下入油中炸制,炸時用筷子將麻花坯子在油里抖動,使條與條之間稍微松散開,便于炸透。焦、酥、脆,有甜味,存放幾天仍保持脆性。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
[align=center]門釘肉餅[/align]
門釘肉餅
牛肉上腦和鮮嫩肥瘦相間的部位剁成餡,調以輔料拌制,用精白面粉和成松軟面皮,包成像宮廷紅門上的門釘形狀,外焦里嫩,清香潤口。
哪里吃:天地一家、南來順、護國寺
回復引用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1020 個閱覽者
3 樓:
mayanchina 于 2011-08-05 14:55:29 發表
只看該作者發短消息加為好友18樣傳統小吃
[align=center]艾窩窩[/align]
艾窩窩
用糯米洗凈浸泡,爾后入籠屜蒸熟,晾涼后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即成。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仿膳
[align=center]姜絲排叉[/align]
姜絲排叉
原料中有鮮姜,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將炸得的排叉入姜絲熬出的桂花飴糖中過蜜,過蜜后的排叉成淺黃色,有酥、甜、香的特點,食用時有姜味。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隆福寺小吃
[align=center]糖耳朵[/align]
糖耳朵
棕黃油亮,質地綿潤松軟,甜蜜可口。好吃的糖耳朵質量穩定,主要是放堿合適,沒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勻,達到了松軟綿潤的質量要求。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九門小吃
[align=center]馓子麻花[/align]
馓子麻花
古名為“環餅”、“寒具”,秦漢以來成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它是用發酵面揉擰成麻花形后炸制而成,是遍及全國各地的小食品,質地酥脆,香甜可口。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九門小吃
[align=center]焦圈[/align]
焦圈
老北京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炸好的焦圈個個棕黃,大小一般,特別是具有香、酥、脆的特點,放在桌上,稍碰即碎。
哪里吃:餡老滿、隆福寺小吃
[align=center]豆餡燒餅[/align]
豆餡燒餅(蛤蟆吐蜜)
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
[align=center]鍋貼[/align]
鍋貼
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包制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芽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面皮軟韌,餡味香美。
哪里吃:張記鍋貼、天地一家
[align=center]開口笑[/align]
開口笑
在熱油下鍋后就要降低油溫去炸,當油溫低于五成熱以下時,又要回到火上加熱稍炸一下,這樣,才能慢慢炸成老黃色且開口。香酥微甜,十分可口。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
[align=center]芝麻燒餅[/align]
芝麻燒餅
制作秘訣是要用半發面,其次要用熟醬料,這是保證芝麻燒餅口感香鮮的關鍵。第三要有多層次,才能酥軟可口,吃時噴香撲鼻。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
回復引用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1020 個閱覽者
4 樓:
mayanchina 于 2011-08-05 14:56:26 發表
只看該作者發短消息加為好友[align=center]墩餑餑[/align]
墩餑餑
做法簡單,用酵面加堿、白糖、桂花揉在一起,先用餅鐺用微火烙,兩面成黃色后,碼入烤盤,入爐烤熟。墩餑餑顏色白黃,松軟有彈性,味甜潤,宜涼吃。
哪里吃:南來順、九門小吃
[align=center]核桃酥[/align]
核桃酥
在每個餅坯中央用手指壓一小孔,掃上蛋漿,粘上欖仁,再掃一次蛋漿,入爐烘烤至金黃色,餅面有裂紋為佳。香甜細嫩,油而不膩,滋陰補肺腎。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
[align=center]螺螄轉[/align]
螺螄轉
也是一種面制品,因其形似而得名,質地松軟,表皮酥脆,味咸香而可口。螺螄轉有甜咸兩種,甜螺螄轉外酥脆內松軟,味甜香。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隆福寺小吃
[align=center]油酥火燒[/align]
油酥火燒
將好的火燒坯料放進餅鐺時,還要用手輕輕一壓,隨著嘶嘶的油煎聲,油酥火燒開始成形、發黃并開始向外散發蔥油的香味,口感香甜、酥脆、爽口。
哪里吃:東華門夜市、南來順
[align=center]褡褳火燒[/align]
褡褳火燒
因制作成形后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而得名,色澤金黃,焦香四溢。吃褡褳火燒時配用雞血和豆腐條制成的酸辣湯,鮮香酸辣,余味無窮。
哪里吃:天地一家、隆福寺小吃
[align=center]灌腸[/align]
灌腸
古法是把淀粉加紅曲灌到豬腸子里面,現在通常是用淀粉加上紅曲捏成個棒槌形,切成片后上鐺煎,澆鹽水蒜汁食用,外焦里嫩,用竹簽扎著吃,滋味獨特。
哪里吃:隆福寺小吃街、王府井小吃街
[align=center]栗子涼糕[/align]
栗子涼糕
多在夏季食用,用純栗粉加白糖、桂花壓制而成,為小吃上品。相傳此糕原為元代、明代時高麗及女真人的食品,清涼爽口,甜糯醇香。
哪里吃:南來順、護國寺
[align=center]鹵煮小腸[/align]
鹵煮小腸
主料有豬小腸和心、肝、肺、肚等,此外還有豬五花肉、油豆腐和火燒。每次煮腸肉時,把前鍋的剩肉湯倒入鍋中,改用文火煮,辣中有酸,腸肥而不膩。
哪里吃:天地一家、小腸陳
[align=center]炒肝[/align]
炒肝
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淀粉勾芡做成。最初吃炒肝時講究沿碗周圍抿并配著小包子一塊吃,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