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戰國時代顯赫的人物;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成者,縱橫家的始祖,精通百家學問,是個海納百川的大集成者;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由于歷史的種種原因,許多人不一定知道鬼谷子本人,但大家對于影響戰國時期,四個主要人物一定不陌生;蘇秦、張儀、龐涓、孫臏,這四個人在歷史有明確記載,他們出師于鬼谷子。可以說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老師;他的縱橫思想,一直得到后人所稱贊。
今天跟大家學習,他所留下的巨作《鬼谷子》第二章中幾句名言“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起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這里的意思是“任何的話,都可以找到相似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拿來比對的,或者在歷史上是可以找到相似的案例;通過象比的語言表達方式,就像無形中,給對方下了釣一樣,對方自然而然的把真實的情況告訴你。”
說話要舉例子,或者用比擬的方式;也就是你所說的話,最好有歷史的案例可套用;通過我們所說的話,然后觀察對方的反應;如果這個人的反應,跟以前歷史上的事件反映相似,我們再對他說話的言辭,進行比對考察;我們就可以用無形的語言,旁敲側擊的方法,得到他人真實的想法。這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說的“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山水有相逢。”下面我們通過兩個例子,來學習一下。
一、
故事的主人,是戰國時期四大公子,孟嘗君的父親田嬰。有一天齊王對選王后的事情煩惱,抓不定主意,齊王請來的田嬰問道;“國不可一日無后,田愛卿,你認我這五個妃子,誰可以擔此重任呢?”。田嬰不急不忙說道“大王,選后是國家大事,我不能草率回答;讓我回去想想再答復大王您,如何?”。齊王說道“愛卿!好吧”。田嬰回到府中,心想,選對了自己有功,以后會有幫助;沒選對,這可得罪未來王后的,那還會有好日子過。于是田嬰想出一辦法,叫工匠打造出五個手鐲,其中一個特別大并且很漂亮,其它四個是一樣的;當天田嬰就拜見齊王說道“今天我帶來一些禮物,送給各位貴妃的,請大王準許”,齊王收下,田嬰也告辭離開。第二天田嬰提前來到王宮,打聽到最大最漂亮的手鐲給云貴妃;等到齊王召見,見到齊王說道“微臣認為云貴妃為王后最合適”,齊王連連稱贊說“正合我意,就這么決定了。”田嬰通過贈送禮物,來看齊王對哪個妃子比較寵愛,順著齊王的意愿,選云貴妃為皇后。不單止沒有得罪王后,還得到齊王的信賴。為孟嘗君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就是象比的使用案例(我們都會把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己最喜歡的人,都是人是有相象的地方的)。
二、
張儀從鬼谷嶺出山到楚國的時候,楚王對張儀的才能,抱滿懷疑的態度;于是就找了個機會,邀請張儀到王宮,對張儀說刻“都說張子你智慧超群,口如懸河,今天我要看看,您到底有何才能?”接著叫出一批宮女,對著張儀說到“張子,你能在這些宮女中找出王后是誰嗎?本王重重有賞”,張儀說到“那我就先謝過大王了”,接著走到宮女的面前說到“都說王后跟別人不一樣,她是仙人下凡;您看王后就是王后,真的是跟凡人不一樣;頭頂是有一片彩云的,多美呀!”,其他宮女的眼睛都不約而同朝著一個人的頭頂看去,只有身穿綠衣女孑眼睛向上看;張儀對楚王說:“綠衣女子,嫻熟大方,美麗動人,并有一身王后氣;綠衣女子是王后,大王對嗎?”楚王哈哈大笑說到“張子不愧為鬼谷子的徒弟,真是滿腹經綸,智慧卓越超群,本王要重賞你。”張儀通過了,象比的方式,巧妙借用了,王后與凡人的不同的傳說,將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到了王后的身上,張儀就可以輕松的知道誰是王后了。
通過象比的說話方式,可以有效的深入,別人的心里,從而達到通達人心,無所不知,無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