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父親和母親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說父親是孩子們背后的大山,那母親就是安定的基石,而一般來說,孩子都和母親關系比較親,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很有可能決定他們的一生。
有一位日本寶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包括為人處世的方式、生存法則等等,值得各位父母借鑒。
1、見到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面道歉。
禮貌和教養不僅僅是客套話,還有待人的周到,這是對你情商的考驗,所以想培養孩子的禮貌習慣,那就從最簡單的打招呼、感謝和道歉開始。
2、在公共場合(除了可以放開玩兒的地方)說話音量控制到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隨心所欲,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不能孩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考慮到這件事給別人帶來的影響和后果。
我們平時在公交車、地鐵上也總能看到淘氣的孩子,這背后都是教養的缺失,雖然說孩子活潑好動不是壞事,但是沒有正確的引導,就會缺乏禮儀。
3、不愿意告訴爸爸的事情可以只告訴媽媽,不愿意告訴媽媽的事情可以只告訴爸爸,但是不能對兩者都不說。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當他們在外面受到了委屈,或者經歷了某種不好的事情時,千萬不能獨自忍受,否則很容易憋出病來,正確的做法就是傾訴。
另外,父母要及時向孩子表明,你也是信任孩子的。
4、誠實是最優良的品格,不許撒謊騙人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會讓你后悔一生。
一個人撒謊的初衷無非就是想掩蓋事實,孩子當然也不例外,所以當孩子撒謊的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報以寬容的態度,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讓孩子沒有心理負擔。
5、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能用工具和牙齒,也不能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媽媽則希望你能打贏。
當孩子遇到危險或者受人欺負的時候,禮貌只會讓他們成為受氣包,在不傷害對方和自己的前提下,孩子要懂得保護自己,雖然不能做一個施暴者,但是也不可以成為一個受氣包。
6、撿到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拿回家積攢起來,但是錢包卻不能據為己有。
拾金不昧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底線,掉在地上的一毛錢硬幣可以撿回去,但是別人丟失的錢包一定要歸還。
7、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可以說“我吃飽了”,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所以父母的做法決定著孩子的情商高低,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想法而去傷害別人,否則你會成為別人眼中尖酸刻薄的人。
8、任何食物都曾是有生命的,絕對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在日本,大家吃飯之前是要雙手合十,說一句“我要開動了”,既表達了對做飯人的感謝,又表達了對自然饋贈食物的感恩。
9、用不著刻意和別人比較,就像名字、長相各不相同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人無完人,一個人有缺點也有優點,所以不要太計較自己的缺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總有和別人與眾不同的東西,所以要認可自己。
10、當感覺到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任何規矩都不用遵守,因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任何一件事情都沒有自己的生命重要,在危險來臨的時候,無論是大喊大叫,還是打碎東西,都要先保護自己。
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思想決定了培育出來的孩子是否優秀,換句話說就是,家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縱觀古今,有多少成功人士都是在家風中耳濡目染,蔡元培曾經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寫到: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但是很多家長都失去了對家風本質的認識,對孩子的教育逐漸偏差,在我看來,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優秀的未來,就少不了卓越的家風教育。
就連世界百年名校哈佛大學,都很注重學習家風之道,為此特意出了一本著作——《哈佛家訓》,值得家長們閱讀。
《哈佛家訓》是一本教子書籍,其中用多種角度詮釋了人生哲理,被家長們譽為“教子指南”,當然,它也是孩子們的心靈導師和作文寶庫。
它可以讓家長在迷茫中找到教子的方向,讓家校共育變得越來越和諧。
《哈佛家訓》讓學生在這個短暫的歷程中汲取著智慧的營養,教會了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成功的人,并引領他們思考和感悟人生,為實現人生目標,取得成功做好積極而充分的準備。
全書僅需68.8,平時帶孩子出去吃一頓肯德基還要上百,現在幾十塊錢就可以得到家教指南,非常劃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