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胃炎、胃潰瘍患者都習慣了采用西藥的方法來調理胃病。可謂是久病成良醫,許多老胃病患者們都知道,保護胃黏膜是養胃護胃的重要手段。能說出來的西藥數不勝數,像某某替丁、拉唑等等。
但似乎忘了,咱們中醫里面也是有很多養胃、保護胃黏膜的手段和門路的,
郭老師現在就來說說中醫上的保護胃黏膜的方法。
中藥保護胃黏膜的的方法主要有一下四種:
1.健脾益氣法
如補氣運脾湯、補中益氣湯就是分別治療胃腸道副反應、胃潰瘍的良藥。這種方法主要是痛感提高胃黏膜的自我保護和防衛能力,從而達到消除胃潰瘍的效果。
據研究,在多數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人做胃鏡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病人的胃鏡像大多呈胃黏膜變薄、灰白色,舌淡體大,舌苔呈白色。這些在中醫上都是脾氣不足、不能生肌。所以在和胃降氣的同時,再加入益氣健脾之物,如香砂六君子,四君等,效果極好。
2.活血化瘀法
通過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微循環,從而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例如,可以用胃安泰膠囊、乳沒愈瘍湯治療消化性潰瘍。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治療中,也可以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三七、丹參、蒲黃等。因為血瘀絡阻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病變、惡化的關鍵環節,故加入活血化瘀之物可以在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改善胃黏膜的微循環,促進其損傷修復;另一方面也可延緩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消除疼痛等相關癥狀。
3.清熱解毒法
消化性潰瘍也可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來治療,如英連湯可。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幽門螺桿菌感染形成的消化性潰瘍。這個原理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黨參、白術、甘草達到上面所說的活血化瘀的效果;黃連蒲公英作為君藥,主要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海螵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可中和胃酸,以達到消耗胃里多余胃酸的目的;元胡、陳皮和枳殼三藥能行氣以止痛;白芨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從而達到消除癥狀,修復胃粘膜的效果。
除此之外,清熱解毒法還能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的治療,如白花蛇舌草、蛇莓等清熱解毒之品。除西醫藥理學證實上述藥物具有一定的抗癌療效以外,從中醫角度而言,慢性萎縮性胃炎因情志失和、飲食失調、外邪犯胃(包括Hp 感染)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脾胃進一步損傷,致使脾失健運,胃失和降,中焦樞機不利,升降失調,而致氣滯、食停、濕(痰)阻、寒凝、火郁、血瘀等各種病理產物。而這些病理產物日久蘊而成毒,又會進一步損傷脾胃,從而使脾胃氣機升降失司,氣血生化乏源而致胃絡失養。所以,這種病癥胃本虛標實之證。除了健脾益氣能夠固其根本外,也是可以用化濁解毒來治療表面的癥狀。這種辦法在中醫中的療效是很為顯著的。
4.疏肝理氣法
這種方法在應激性的消化道潰瘍,尤其是在平時容易生氣的患者。如,柴胡疏肝散在消化性潰瘍的應用極其廣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社會壓力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會導致干胃不和、肝胃郁熱的情形逐漸增多。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會加入理氣之品。既可有效調暢情志,又能恢復肝胃之氣機,還能有效的緩解因氣機不暢導致的腹部疼痛、脹滿的癥狀。對于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有很可觀的效果。
對于中藥和胃粘膜的保護關系,有效的藥物不僅僅局限于上面。主要以單味藥與復方為主。
單味藥則以補益藥和活血化瘀藥為多,如補益藥,例如黃芪、甘草、黨參、白術、干地黃等,活血化瘀藥如丹參、川芎、大黃、五靈脂等。
復方藥則似乎更為多加,如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沙參麥冬湯、瀉心湯、左金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胃黏膜如果出現問題,則會讓胃暴露在眾多危險環境之下,會滋生出各式各樣的胃病。牢記這些保護胃粘膜的放法,打造出一個健康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