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生長于大自然之中,老竿新篁,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各具神態。歷代畫家畫竹時,都十分注重不同情境下竹子不同的形態表現。元代張退公指出:“春夏長于柔和,秋冬生于劈刊。天帶晴兮,偃葉而偃枝。云帶雨兮,墜枝而墜葉。順風不一字之鋪,帶雨無人字之排?!彼栽诋嬛案鶕磉_的意境選擇竹態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還要根據畫面的要求,考慮好竹竿、葉子的布局和穿插關系。今天小伙伴們就和繪客君一起,跟著國畫名師王寶欽老師,來學習一下水墨畫中竹的繪制吧——
畫竹
先來嘗一下,王寶欽老師給我們帶來的開胃干貨小菜吧~
竹竿的畫法
竹由解?。╠ian,第四聲)漸成枝桿,枝桿由多節構成。以大小分竿、分枝丫,大為竿、小為枝,再小為椏。桿上節間長出為枝,枝上節間長出為丫,皆為對生。
竿上凸起之環,雖無名目,但在畫法卻呼為“勾”。無勾不成節,遠竹不須勾。畫竿一般由下而上,如竹之發;有時也可由上而下,因筆底墨色所需要。
八字節
乙字節
畫竹節常見的格式是“八”字節,有些像“冠”字的頭那樣用筆連貫起來,古譜稱“蜻蜓眼”或“鳥看腹”,依形取名。這種方法表示視點低于竹節,竹竿似有向內傾倒的感覺。
“乙”字節,其實就是顛倒的“冠”字頭形,舊譜稱“銀鉤”,表示視點高于竹節,使竹竿有向畫面前傾倒的感覺。
竹枝的畫法
竹子的榮盛生機往往從枝葉上體現。竹枝依附于竹竿,從竹節處生發出來。最常見的剛竹屬一節并生二枝,前后左右互生。畫竹分枝要從竹子的生長規律出發。枝要從節處生出,切勿“節外生枝”。注意竹枝要有長短粗細變化,左右不可對稱,行筆疾速,不可猶豫。
繪制過程中,枝的布局走勢要依畫面需要調整,若展示天氣晴朗,枝葉大多向上向外伸展;刮風時,枝葉隨風勢偏向一邊;雨雪天時,枝葉略向下低垂。
竹葉的畫法
布葉是畫墨竹最后一道工序,數量大,因此要注重濃淡虛實變化,顯出全畫氣勢,是最難的一關。畫葉必先“成字”,字有“人”“個”“重人”“介”“分”等。由“成字”入手,再隨筆“破”之,使其不成字。
中鋒行筆,要實按虛起,收筆有回鋒之勢。葉尖不可過長、過寬,粗細要適中,避免畫成柳葉、桃葉。
春雨圖繪制
接下來就是今天竹之春雨圖的教程學習啦~話不多說,先奉上視頻為敬……
視頻教程
圖解教程
網不好?沒流量?視頻節奏太快跟不上?這些都不是問題~貼心的繪客君還為小伙伴們帶來了清晰明了的圖解教程,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 ̄)~
1.調淡墨由下而上地畫遠處較粗的竹竿及竹枝。用筆要連貫,竹節處要有頓筆,竹竿行筆要快 。
2.竹枝要有所交錯。調淡墨畫竹葉,依據“個”“介”“人”字形畫竹葉,要有疏密錯落變化。
3.待墨色干后,調重墨勾畫竹節及前端竹枝,要和后面的竹子有所交錯且要有所重疊,以示其前后關系。
4.調重墨畫前面竹枝中間的竹葉 ,表現方法同畫淡竹葉,其形態多為下垂外伸式。
5.接著畫前面竹枝上部的竹葉,注意竹葉的生長規律,要下大上小,依勢而生。
6.進一步勾畫最下部的竹枝、葉,注意要和上面的竹枝、葉有所呼應。且竹葉要有大小相間、疏密的變化。
7.調赭色加少許淡墨畫小鳥頭及背部,用重墨勾畫其嘴、眼、腹、翅羽、尾及腿爪。注意小鳥的擺放位置要略偏中下部。而后調淡墨略干勾畫山石,重墨復勾且點苔。用淡赭墨皴擦山石,以強調山石和小鳥的主次關系。
8.接著題字落款,其位置在左側中間偏上,適當留出一定的空白,以示空間通透。同時要和小鳥山石形成呼應。
9.最后以手指蘸清墨在竹葉處彈墨作效果,以增加畫面整體的靈動性及趣味性。
End
以上內容來自
《國畫名師指導 王寶欽寫意花鳥畫技法
(微信視頻教學)》
王寶欽 編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公眾號“繪客”授權轉發,轉載請標注以上版權信息!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