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臥床休息 急性期臥床休息是一個較好的緩解癥狀的方法。臥床后局部靜脈回流改善,無菌性炎癥反應(充血、水腫)消退,椎管內的狹窄得以緩解,加上腰背肌放松,一般臥床2~3周,主觀癥狀多會減輕。
2.藥物治療
(1)中醫中藥治療:本病主要是由腎氣虧虛、真陰不足、勞損久傷,或外邪侵襲,以致風寒濕邪瘀積不散所致。
?、倌I虛型:偏于。腎陽虛者,宜溫補。腎陽,可用青娥丸、右歸丸或補腎壯陽湯加減:偏于腎陰虛者,宜滋補。腎陰,可用左歸丸、大補陰丸。
?、谕庑扒忠u型:屬寒濕腰痛型者,治以祛寒除濕,溫經通絡法。風濕甚者,以獨活寄生湯為主;寒邪重者,以麻桂溫經湯加減;濕邪偏重者,以加味術附湯為主。屬濕熱型者,治以清熱化濕,方用加味二妙湯為主。
(2)消炎止痛類藥物治療: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等可部分緩解癥狀。
3.推拿按摩治療 手法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可以活血舒筋、松解粘連,使癥狀得以緩解或消失。常用手法有腰臀部揉按法、點穴法、滾法、提捏法等。手法操作要輕柔,禁用強力的旋轉手法,以免加重病情。除采用上述一般性手法外,還可選用以下手法治療。
(1)蹬腿牽引法:患者仰臥位,術者立于患側,以右下肢為例。術者一手托住患肢踝關節前方,另一手握住小腿后方,使髖、膝關節屈曲。雙手配合,使髖關節被動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各3~5圈,然后囑患者配合用力,迅速向上蹬腿,術者順著蹬腿的方向用力向上牽引患肢,操作3~5次。必要時依同法治療另一側。
(2)直腿屈腰法:病人兩腿伸直端坐床上,兩足朝向床頭端。術者面對患者站立于床頭一端,盡量用兩大腿抵住病人兩足底,然后以兩手握住患者的兩手,用力將患者拉向自己身前,再放松回到原位,一松一拉,迅速操作,重復操作8~12次。
4.骨盆牽引 可拉開關節間和椎間距離以擴大椎管容積,緩解神經受壓,消除充血、水腫以達到緩解癥狀。
5.功能鍛煉 病情緩解后應加強腹肌鍛煉,增強腹肌的力量,緩解腰肌的緊張,使腰骶角減少,恢復正常姿勢,以增加椎管的容積,緩解壓迫。每次作10分鐘仰臥起坐,每天至少2次。此外,骨盆傾斜鍛煉也有助于減輕癥狀。
6.硬膜外類固醇注射療法。
7.理療 可采用醋離子局部透入治療。
(二)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1)日?;顒邮芟藁蛱弁礋o法忍受,經系統的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2)神經癥狀進行性加重,如股四頭肌無力、踝關節不能背伸等;
(3)有膀胱功能障礙。
2.手術目的 預防功能障礙進一步加重,減少疼痛以及改善日常活動。應向患者講清,術后功能改善明顯,但腰痛的預后難以預料。有時手術很徹底,但腰痛仍存在。
3.手術原則 手術不僅要徹底有效地解除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而且要保持或恢復脊柱的穩定性。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精確地了解疼痛的部位和起因。手術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不了解病變的病理生理,以及不正確的手術技巧:①減壓不充分,如只切除椎板,未對擠壓神經根的狹窄的側隱窩及神經根管進行減壓或減壓不充分,遺留神經癥狀;②過分減壓,如切除膨出的椎問盤,不必要地過多切除椎板和關節突,導致腰椎失穩。近年來多強調針對不同病因和有限化手術,不主張單一模式大范圍減壓的手術方法。主張采用以較小的手術創傷,達到徹底的減壓并維持術后腰椎的穩定性、保留小關節的擴大椎管減壓術和椎板成形術。
4.術式選擇 手術方法取決于病人的癥狀和檢查所見。
(1)全椎板切除減壓術:以往認為全椎板切除減壓術是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標準手術,但長期隨訪仍存在一些問題。應用全椎板切除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大的問題是對脊柱后部結構的破壞,破壞脊柱的穩定性,而使手術效果不滿意。但不等于全椎板切除術不可取,全椎板切除術允許充分的神經減壓。
(2)多節段椎板切開減壓術:此方法維持脊柱的穩定性優于全椎板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