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充分利用現有垃圾處理場,結合地震災后建筑廢棄物總量及分布狀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建筑廢棄物處理項目。圖為在都江堰市一家垃圾處理生產線示范點內,工人正在往車上搬運磚塊,這些磚被大量用在災后重建項目中。
中國環境報記者 徐俊華 周迎久 通訊員 馮濤
隨著城鎮建設快速發展,建筑大規模更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有專家稱,全國每年將有50億噸以上的建筑垃圾產生,若處理方式不改變,將面臨垃圾包圍城市或無地可埋的嚴重局面。
河北省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不僅讓建筑垃圾有了好歸宿,將它們制成輕便耐用的建筑新磚、現澆墻體及再生混凝土,而且在全國率先形成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生產模式。
城市發展帶來哪些難題?
一面是建筑垃圾處理難,一面是耕地因取土燒磚被毀壞
對許多人來說,建筑垃圾并不陌生。拆房屋,推磚墻,都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特別是在城鄉接合部、環城路、農田周圍、河渠旁等,一片片,一堆堆建筑垃圾隨處可見,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濕滑泥濘。曾做運輸工作的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寇全有目睹了大片耕地因取土燒磚而被毀壞。他想,如果能對建筑垃圾進行回收,制成建材重新利用,難以消化的建筑垃圾和被毀壞的田地這兩大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2003年,寇全有看準了建筑垃圾制磚這個環保節能項目,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籌建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2004年,在邯鄲市委、市政府“開放總攬,環境先導,民營突破”的總體思路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作為企業循環經濟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寇全有說:“效益決定發展,環境決定生存。要想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發展循環經濟。”從此,將建筑垃圾制成建筑用磚,成了寇全有追求的新技術、新課題、新事業。
天道酬勤,寇全有終于開發出了新型節能墻體環保再生磚。為解決市場、資金等制約公司發展的“瓶頸”問題,寇全有先后十多次到江蘇、廈門、上海等地聯系一些大的制磚設備生產企業,彌補了公司生產大型砌塊和便道地磚的空白,也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生產能力。
“建筑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他們生產的再生磚比實心黏土磚輕45%以上,可大大減輕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工程總造價。與傳統砌磚相比,隔熱、抗震、防滲等性能也顯著提高。據測算,同樣生產1.5億塊標準磚,建筑垃圾制磚與以往生產黏土磚相比,每年可以節省取土約24萬立方米,減少占用耕地約180畝,節約建筑垃圾堆放占地160畝,銷納粉煤灰約4萬噸,節約標準煤約1.5萬噸,減少向空氣中排放二氧化硫約360噸,而且在生產過程中不產生二次污染。
現在,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80%的產品在許多重點工程、重點項目上都有使用,許多產品供不應求。
2006年5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人員現場考察后認為:邯鄲建筑垃圾制磚形成了“建筑固廢建材化”的新亮點,并將其總結為“三節”(節地、節水、節煤)、“三潔”(環境潔、空氣潔、生產潔)、“三化”(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2008年3月,中國建筑科學院特邀寇全有參加國家標準《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細骨料》和《混凝土再生骨料應用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并被列為編委。
2008年9月,由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建筑垃圾管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全國地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研討會在邯鄲召開,會議結合邯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充分討論了全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模式和程序并指出:邯鄲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模式,為全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樹立了典范,對各城市地區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參考作用。隨后,全國幾十個城市來企業考察學習,西安、深圳、哈爾濱等一批大中城市正在采用這項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技術辦廠。
幾年來,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生產能力不斷擴大,并在上海、四川、深圳等地投資建廠。現在公司每年可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120萬噸,生產新型墻材折標磚3.6億塊,產品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
為災區重建添磚加瓦
將成堆瓦礫變成建材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寇全有看到災區建筑垃圾到處都是,更是坐不住。他表示,如果需要,我們無償轉讓建筑垃圾制磚技術,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災區廢墟成為重建家園的新型建筑材料。
地震后沒幾天,邯鄲全有公司就迅速組建了一支技術實力較強的專業隊伍奔赴災區,對垃圾處理進行指導。寇全有決定在災區建廠,將成堆的瓦礫變成新型建材。
為了選廠址,從來沒去過四川的寇全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往返四川20多趟,這期間,他遇到過不少滑坡,也遇到過泥石流,但他沒有退縮,他想得更多的就是趕快把廠子建好。汶川地震后3個月,在綿竹市召開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國內外招標會上,他們從200多家企業中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一舉中標,獲得了四川綿竹市年產3.6億塊建筑垃圾標準磚的生態環保項目。公司的“建筑垃圾處理技術”成果也被《災后重建適用技術手冊》采用并大力推廣。
寇全有說,把災區的廢墟循環利用,一是保護了耕地;二是不用燒煤,減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節約了能源;三是利用了廢棄物,保護了環境。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后,邯鄲全有公司受建設部委托,又在第一時間趕赴地震災區,與當地建設廳有關領導就災后垃圾處理工作進行現場探討,共同研究處理意見。
建筑垃圾資源化勢在必行
綜合利用大有可為
將建筑垃圾循環利用,意味著建筑垃圾已經成為一種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大有可為。
據了解,在我國,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目前絕大部分建筑垃圾仍采取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處理,不但耗用大量土地征用費、垃圾清運費等費用,而且占用了大量土地,污染地下水源,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地表沉降。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沙飛揚,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有關專家認為,未來幾年,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將會產生更多建筑垃圾,而作為資源消耗少、廢棄物排放低的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將是一個惠及子孫的民心工程。如果每個城市都能這樣做,中國土地節約的紅線絕不會被超過。
因此,建筑垃圾建材化,不僅很好地解決了資源、建設、環境之間的矛盾,而且充分體現了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原則、再利用原則、再循環原則。
寇全有告訴記者,面對明天的挑戰和機遇,邯鄲全有生態建材有限公司將以“造福子孫后代,推動循環經濟,節約土地資源,發展新型建材”為宗旨,有決心、有信心把更多建筑垃圾變成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