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前說:若張飛不死,夷陵不敗”?
劉備死前說:馬謖不可大用。
劉備死前說:此人不死,蜀國必亡。
劉備死前:說了兩句話差點讓趙云和諸葛亮反目成仇。
劉備死前,選擇兩位托孤大臣,是不信任諸葛亮。
劉備死前說:趙云不可重用。
劉備死前說,你們讓我死吧,我太難了。
總能在自媒體上看到這樣的問題,那么,趙云和劉備的關系怎樣呢?
《三國志》上劉備最后一句話是對他的二兒子魯王劉永說的: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劉備死前沒有詆毀任何人。
這句話被選上史書,也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劉備對諸葛亮很重視。
相處16年他對諸葛亮完全放心,讓自己的三個兒子都把諸葛亮當父親對待。
劉備對趙云呢?他為何對趙云也是無條件信任的。
趙云不是劉備集團最初的創始人,比如關張那種。
趙云是河北人,本來最佳投靠的對象是袁紹,但是他卻去投奔了公孫瓚。
他的理由很簡單:覺得公孫瓚能成事兒。
公孫瓚和劉備是同學,老師是漢末大儒盧植。
有一段時間,劉備靠著公孫瓚混飯吃,這時候他和趙云認識熟識。
時先主亦依托瓚,每接納云,云得深自結托。
跟著公孫瓚混了些日子,大約覺的公孫瓚和袁紹也差不太多,不是成大事的人,趙云動了跳槽的想法,這時候他大哥去世,趙云向公孫瓚請辭,要回家料理大哥的喪事。
大約他以前和劉備談過要離開公孫瓚,劉備知道他這一走就不會再回來,于是拉著他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
這一幕我看著有點眼熟,后來想想,宋江對武松也是這么膩乎。
此時的劉備和趙云算是相識于微時,劉備事業剛剛起步,在公孫瓚手下很努力的工作。
有一次北海太守孔融被黃巾軍的管亥圍城,他派大將太史慈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
劉備看到孔融的求救信高興的差點沒跳起來,說的:孔融還知道有我劉備這個人嗎?
可見當時的劉備是多么的籍籍無名,和多么想出名。
劉備在公孫瓚手下當了個縣令,干的很好,很得民心,連刺殺他的刺客都能被他感化的放下屠刀。
他的名聲漸漸響了。
興平元年陶謙截殺曹操他爹曹嵩以及曹操的弟弟曹德,和曹操結下了梁子。
曹操舉兵攻打徐州,陶謙求助公孫瓚,劉備被派到徐州。
這時候劉備手下有兩三千兵馬,陶謙給了他四千兵馬,劉備第一次有了六千兵,他從沒如此闊過。
由于阻攔曹操有功,陶謙推薦劉備當了豫州刺史,讓他駐軍小沛,把他留在徐州,劉備從公孫瓚手下跳槽到了陶謙的徐州。
在徐州劉備認識了他的投資人糜竺,糜竺后來成了劉備的大舅哥。
劉備在徐州的故事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上很精彩,比如陶恭祖三讓徐州,比如呂奉先轅門射戟。
陶謙臨死怕曹操報復自己的家人,在糜竺的建議下推薦劉備當徐州牧。
這就是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操更是表奏劉備為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劉備的事業風生水起。
但是他沒有高興多久,興平二年呂布來投奔,第二年徐州由于袁術的收買,呂布偷襲徐州,一夜之間劉備事業又回到了原點。
為啥兩年后,劉備慫恿曹操弄死呂布?
真恨他啊。
劉備這人的有個特點就是跟誰都能玩到一塊去,在曹操手下混了兩年,沒事兒和曹操喝喝酒,論論天下英雄。
在京城這兩年,劉備有倆收獲,一個是獲得皇叔這個稱號,這個稱號太好了,讓他也有了孔北海一樣的名聲,另一個就是參與衣帶詔。
漢獻帝的衣帶詔劉備到底有沒有參與這事兒很是存疑,但是后來他卻可以以衣帶詔名義,對抗曹操,師出有名。
衣帶詔很好用,千年后有位姓康的圣人從劉備哪兒受到啟發,借口自己有衣帶詔,大發其財。
建安四年,劉備和曹操攻打袁術,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再次占領徐州,北聯袁紹對抗曹操。
第二年衣帶詔事發,曹操趁劉備在徐州立足未穩出兵討伐,劉備倉皇而逃投奔袁紹,關羽被擒張飛亡命,哥三暫時分開了。
這算是劉備最艱難的一段日子,關張被打散了,好不容易湊起來的創業班子散了。
前途一片迷茫。
這時候趙云來了。
從公孫瓚哪兒一別,十六年后兩人再次重逢。
這時候的劉備雖然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混到到天下皆知。
不管袁紹還是曹操對劉備都禮遇有加,但是此時也正是劉備事業的低谷期。
事業的基本盤沒了,他光桿司令般的寄居在袁紹手下。
這時候趙云這個老熟人的到來太重要了,這是雪中送炭,劉備見到趙云很高興:
先主與云同床眠臥,密遣云合募得數百人。
劉備和人關系好的一個表現就是和人同塌而眠。
這時候劉備的媳婦都沒在身邊,關張也不知去了哪兒,他寄居袁紹地盤,大約需要趙云這個保鏢來貼身保護自己。
劉備讓趙云辦的第二件事就是秘密在袁紹的地盤招募幾百親兵,他覺得在袁紹這兒還是不安全,他想要走了。
在冀州呆了不到一年,劉備帶著趙云踏上了南行之路,這次他要到相對安全的荊州去。
趙云此時還算不得劉備的嫡系,但是患難見真情,他逐漸贏得劉備的信任。
趙云在劉備創業的關鍵時刻登上了蜀漢這條大船。
趙云跟隨劉備在荊州呆了七年。
在荊州劉備坐了七年冷板凳,事業毫無起色,但是趙云都無怨無悔的跟著他。
建安十二年,劉關張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七年時間,趙云足夠讓劉備對他建立起絕對的信任。
這種信任表現在劉備把自己的家小,媳婦和唯一的兒子托付給趙云,這等于把自己的后背交出去。
要知道當時四十多的劉備就阿斗這么一個寶貝兒子,如果不是親近自然,他也不敢托付。
長坂坡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亂軍中趙云為了尋找甘夫人,殺回曹營。
有人去報告劉備說:趙云去投降曹操了。
劉備用手里的短戟指著那人說:子龍不會拋棄我的。
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可見劉備對趙云的信任。
趙云和劉備唯一一次的意見不和的地方就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趙云強力反對,劉備沒聽,把他留在了后方。
劉備這一生別的本事也許差強人意,但是看人,從來沒有走眼過。
所以在臨終時,他為啥要懷疑自己一生沒有懷疑的兄弟呢?
蜀漢荊州集團的勢力這次被他消耗了不少,他難道還要在諸葛亮和趙云之間制造矛盾,嫌自己死后蜀漢不夠亂嗎?
文:薛白袍
特別聲明:本文有償閱讀,自愿付費。不付費我也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