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瘀散結湯
【方 源】 陳景河效驗方
【組成用法】 鹿角20g 浙貝母15g 瓜蔞20g 乳香20g 沒藥20g 香櫞20g 白芍30g 甘草10g 牡蠣15g(無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將藥收入容器內,加溫水浸泡一小時,即行煎煮,剩藥液100ml為宜,煎兩次,將藥液混合一起,分兩次服之。
【功效主治】 理氣活血,軟堅化結。治療乳核腫痛,或滲乳汁,或乳汁中帶血者。
【加減應用】 若口干燥,心下滿者,為肝脾氣逆化熱傷陰,宜重用瓜蔞至50g,甘涼潤燥,清熱而祛滿,加青果5g,平肝開胃而化瘀;乳腺腫脹痛甚者加川芎10g,郁金10g,利用其氣香竄,同香櫞舒解氣機,同乳、沒活血化瘀而止痛,并外用木香100g、鮮生地200g搗成泥狀為餅,敷在局部;若舌苔白膩、不欲食者,為脾虛濕濁不化,加白術10g,健脾燥濕,雞內金3g,啟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氣郁結;若硬結不消,宜加甲珠10g,取其穿透破結之力,助軟堅散結之藥消堅止痛;若用此方治療急性乳腺炎,紅腫痛甚有寒熱者,加柴胡15g,黃連15g,蒲公英50g。
海藻連翹方
【方 源】 李偉成效驗方
【組成用法】 海藻20g 昆布20g 法夏15g 浙貝15g 青皮15g 陳皮10g 連翹20g 當歸15g 川芎10g 甘草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 疏肝健脾、活血行氣、化痰軟堅。治療肝郁氣滯、痰濁凝聚之“乳癖”,相當于現代醫學的乳房纖維瘤、乳腺增生病。
乳 癖 湯
【方 源】 許履和效驗方
【組成用法】 柴胡2g 當歸10g 白芍6g 甘草2g 制香附10g 橘葉10g 夏枯草10g 青陳皮各6g 制半夏6g 全瓜蔞10g 川貝母6g 茯苓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 疏肝理氣,化痰軟堅。治療乳癖(乳腺小葉增生)。
【加減應用】 大便溏薄去全瓜蔞,加白術、木香;乳房脹痛較甚者,加金鈴子、延胡索;乳頭作癢或感灼熱者,加丹皮、山梔;乳房結塊質地較硬者,加海藻、昆布。
消 癖 湯
【方 源】 王玉章效驗方
【組成用法】 當歸10g 香附10g 女貞子10g 仙靈脾15g 白芍10g 郁金10g 菟絲子15g 雞血藤30g 柴胡10g 首烏藤30g 旱蓮草10g 每日一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主治】 舒肝安神,健脾補腎,養血調經。治療肝郁、脾虛、腎虧而引起的乳腺增生及由此導致的月經不調、心神不安等癥。
復元通氣飲
【方 源】 梁劍波效驗方
【組成用法】 青皮 陳皮各10g 炒穿山甲 天花粉 浙貝母各15g 連翹12g 漏蘆 木香 生甘草各6g 水煎服,日1劑。
【功效主治】 本方有疏肝解郁、消痰散結、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乳腺增生癥。
【加減應用】 經前乳房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2g;乳脹者,加柴胡12g,郁金15g;肝郁化火,乳房灼熱者,加丹皮10g,梔子12g;乳核堅硬者,加王不留行15g,莪術10g,牡蠣30g;氣虛者,加黨參、黃芪各15g;血虛者,加雞血藤20g,當歸10g;脾虛納差者,加炒麥芽、山楂、萊菔子各15g;陽虛者,加淫羊藿、鹿角霜各15g;若是可疑癌變者,加山慈菇15g,海藻、蒲公英各30g。
疏肝散結湯
【方 源】 歐陽锜效驗方
【組成用法】 柴胡6~10g 絲瓜絡3~4.5g 赤芍12~15g 漏蘆6~10g 夏枯草10~12g 蒲公英15g 橘核5~10g 香附6~10g 浙貝母12~15g 郁金10g 茜草12g 白芍12g 當歸5~7g 甘草1.5g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本方有疏肝活血,化痰軟堅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乳腺(小葉、囊性)增生病。因肝氣郁結、痰血凝聚于乳房所致,證屬痰血郁結。癥見經期前乳部脹痛,有塊質軟,經后腫塊縮小或消退,月經不調,或量少色紫成塊,煩躁,口苦,舌紫,脈細等癥(用逍遙散,因其中夾有溫補之品多有不效者)。
【加減應用】 月經期乳房脹痛者加枳殼、青皮;月經色黑有塊者加澤蘭;乳部腫塊發熱者加山慈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