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醫學家程文囿在《醫述》里面說∶“衛氣虛則多汗,營血虛則無汗”。
我們先來看“衛氣虛則多汗”,因為氣有固攝的作用,衛氣不足之后,就不能固攝汗液,就會多汗。此時要補益衛氣,衛氣是怎么來的呢?是從脾胃化生而來,所以衛氣的多少在于脾胃,所以補益衛氣要健脾胃,可以用四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五味子、陳皮來治療。“汗為心之液”,汗出過多則傷心氣,故加五味子以養心氣而安神,五味子還可以補腎,衛氣的強弱根本在腎,故腎強則衛氣強。衛氣的分布在肺,所以也要補益肺氣。而且津能載氣,汗出太多,則氣也會損傷。曾經就有患者說∶“如果出汗太多之后就會乏力”,這就是津能載氣最生動的解讀。故衛氣之多少在于脾,衛氣之強弱在于腎,衛氣之分布在于肺。玉屏風散治肺,四君子湯治脾,五味子補腎。
藥方∶
生黃芪30g 炒白術20g 防風10g 黨參20g 茯苓10g 炙甘草10g 五味子10g 陳皮10g
我們再來看“營血虛則無汗”,汗血同源,故血虛則無汗,有句話叫做“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說的也是汗血同源。治療這種情況就要補血,而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要兼顧脾胃,再有,氣能生血,所以也要補氣。可以用八珍湯加肉桂、陳皮、砂仁、焦三仙來治療。在補氣血的藥物之中少佐肉桂,可以鼓舞氣血的化生。補益藥物比較滋膩,故用陳皮、砂仁、焦三仙來運化脾胃。
藥方∶
熟地20g 當歸10g 炒白芍10g 川芎10g 黨參20g 炒白術10g 茯苓10g 炙甘草10g 肉桂3g 陳皮10g 砂仁5g 焦三仙(各)10g
氣虛可致多汗,血虛可致無汗,但都與脾有著密切的關系,脾可以化生氣血,故從脾來治,這樣才是治本。
溫馨提示∶文中藥方請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應用。
最后,祝大家元氣滿滿,身心俱佳……
2023.11.10 寫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