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后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人世間惴度和估量人的應變能力和才干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遠近的人才歸附投奔,這就要造就一定的聲勢,建立一種吸引人的制度。
(這種制度的建立)首先,一定要先觀察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辨別言論的是非;預見內外的說辭,掌握或有或無的可能;決擇國家安危的大計,確定親疏關系的問題。然后,就可以權衡估量這些關系的比重,根據這些分析制定出招聘人才的標準、規范,這樣,就可以進行人才的征召、求取,選用。
(解讀:飛箝術主要是用來控制人的,對于國家就要造就一定的聲勢,建立一種吸引人的制度。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
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戲。
在選用人才時,要運用鉤引和鉗制的言辭,將像飛鳥一樣自在的人吸引過來并將他控制住。鉤引和鉗制的言論,是說服人的說辭,其特點是開始鉤引時采用與別人的相同觀點,當別人被控制后再進行改變。對于那些用鉤箝之術仍無法控制的人(才能較高或持才傲物的人),可以先征召他過來,進行考察后,再給他擔任重要的官職拖累他;也可以先給他重要的官職,讓他勞累,再來找出他的缺點。也可以用繁重的工作使他暴露缺點,還可以利用他的缺點脅迫他干繁重的工作。只要他有能力,可以給他財物、美玉、珠寶、絲絹、美色等,也可以衡量他的才能,確定他的發展趨勢后,用他喜歡的東西吸引他過來,等到他的弱點暴露后再伺機控制他,上述方法就是運用抵戲之術達到自己的目的。
(解讀:用飛箝術吸引人才,就像捕獲空中自由飛翔的鳥類一樣,要有相應的食物,找到他的缺點,再加以控制,從而做到人為已用。)
將欲用之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岨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于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飛箝之綴也。
要將“飛箝之術”運用于管理天下,一定要惴度和估量人的應變能力和才干,識別天道運行的興盛與衰落,知曉地理形勢的廣闊與狹窄,山川險阻的險峻與平坦,以及人民財富的多少。諸侯之間的交往及與誰親密與誰疏遠,與誰友好,與誰敵對,心中具有何種思慮與愿望:審察對方的心意,就知道對方的愛好和厭惡,就可以針對對方所最重視的問題進行游說。用飛箝的言辭投其所好,然后再以誘導手法控制住對方。
(解讀:用飛箝術管理天下,就要仔細分析天時、地利、人和之間的關系,掌握對方的喜好和厭惡后,就能很好地誘使或控制對方勢力。)
用之于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飛箝之綴也。
將飛箝之術運用于人,就要觀察測試對方的智慧和才能、權衡對方的財富和能力,估算對方的氣度和勢力,把握關鍵要害之處,以迎合對方順應對方,以箝制之術達到與對方協調,以意念態度達到與對方融洽。這是飛箝術的運用與發揮。
(解讀:用飛箝術用于人,就要掌握對方的情況,迎合順應對方,再控制對方。)
用之于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而從,可箝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用在人際關系上,就用空洞的言辭來套取對方的實際情況,并且跟對方保持緊密交談不可中斷,以便借機研究對方言辭(進而加以控制,使對方服從)。可以談古,可以論今,還可以東西南北,甚至可以反向來說,可以完全顛覆他的說法,雖然顛覆,要能收得回,不可喪失尺度。
(解讀:用飛箝術用于人際關系,就要通過空洞的贊美之詞來誘使對方說出自身的實際情況,從而有目的地引導他,主導他的思想,使之拜服在你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