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
——姜夔《續書譜》
晉人小楷,最須玩其分行布白處,唐風雖歐、褚大家,似為烏絲闌所窘,東山帖便肅遠有致。
——郭尚先《論書》
晉唐人結字,須一一錄出,時常參取,此最關要。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楷法如快馬斫陣,不可令滯行,如坐臥行立,各極其致。
——宋曹《書法約言》
蓋作楷先須令字內間架明稱,得其字形,再會以法,自然合度。然大小、繁簡、長短、廣狹,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狀,但能就其本體,盡其形勢,不拘拘于筆畫之間,而遏其意趣。使筆筆著力,字字異形,行行殊致,極其自然,乃為有法。
——宋曹《書法約言》
作小楷易于局促,務令開闊,有大字體段。
——宋曹《書法約言》
真書點畫筆筆皆須著意,所貴修短合度,意態完足,蓋字形有長短、廣狹、大小、繁簡,不可概齊,但能各就本體,盡體形勢,雖復字字異形,行行殊致,乃能極其自然,令人有意表之想。然又須仿像規矩,平勻點畫,使有墻壁,然后求工,庶成正果。今人未知執筆,妄逐時好,目不睹古人之跡,心不悟點畫之方,謬加己意,自謂新奇,遂令散漫無端,顛末不屬,雖異書佐亦奚取焉: 大抵真書不熟,手下猶能逮心,貴在模擬精心而已;行草則生意由筆底,變化在目前,使非工力至到,鮮有不臨楮窒礙者矣:
——湯臨初《書指》
真書點畫,筆筆皆須著意,所貴修短合度,意態完足。蓋字形本有長短、廣狹、大小、繁簡,不可概齊。但能各就本體,盡其形勢,雖復字字異形,行行殊致,乃能極其自然,令人有意外之想。
——湯臨初《書指》
作小楷須用大力,柱筆著紙,如以千斤鐵杖柱地。若謂小字無須重力,可以飄忽點綴而就,便于此技說夢。
——傅山《霜紅龕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