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大雄
全文2775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經常有家長留言,咨詢孩子性格培養方面的問題。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生活中,幾乎所有家長都喜歡開朗自信受歡迎的孩子,可偏偏自己的孩子,不是膽小害羞、不自信,就是脾氣差、不合群,表現出一些性格上的“缺點”。
我們都知道,性格跟遺傳有關,一個人生下來,有他自己的“先天氣質”,但更大一部分是受后天環境的塑造與培養。
孩子0-12歲這個階段,是性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中0-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
家庭、學校、社會環境都會影響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其中毋庸置疑,家庭的影響最大。
宋慶齡就曾說: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最深。”
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方式,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形成。
《紐約時報》編輯、兒童教育專家保羅·塔夫在他很有影響力的書籍《孩子如何成功》中指出:“性格(呈現為毅力和好奇心等品質),是孩子能否取得成功的最有力決定因素。”
然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家長普遍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才能,常常忽視了性格的培養。于是,我們經常在各種社會事件中,看到青少年、成年人患抑郁癥,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或是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跟大程度上跟性格問題有關。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會深深影響一個人看待事情的觀念、思維模式,進而影響他所做的選擇和行動。比如一個膽小自卑的人,遇到有挑戰性的事情會感受到壓力和不安,覺得自己無法勝任,因此很難把握住機會,取得進步和成就;而自信勇敢的人,在遇到挑戰時則表現為有激情有沖動,想要去完成它,證明自己的能力,因此經常能抓住機遇,實現自己的目標,越來越優秀。家庭教育中,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塑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采取科學的教養方式,在“先天氣質”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好性格,這樣他將更好地適應社會,收獲幸福的人生。孩子身上表現出的很多行為問題、性格特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的影響上來。比如分離焦慮,家長可能覺得孩子性格膽小、黏人、不獨立。但究其根源,很可能是孩子小時候安全感沒有建立好,和父母之間沒有形成一種安全的依戀關系,所以在外界環境中會感到不安、害怕,難以適應新環境。比如孩子在家無法無天,在外面卻很慫,家長會覺得孩子性格軟弱、窩里橫。但反思教育方式,往往是因為家長缺少原則,在家過分寵溺、遷就孩子,容易妥協,才造成這種結果。因此,想要養出性格好的孩子,家長要懂得不斷學習、反思和調整,采用正確科學的教育方式。能夠感受到父母無條件接納和關愛的孩子,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感,身心健康,獨立性與自主性強。他會對這個世界會充滿好奇與向往,有勇氣探索各種事物,邁出成長的步伐。父母應當在孩子0-6歲,尤其是0-3歲間,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和孩子進行親密互動,增強親子之間的情感鏈接。不忽視、不隨意打罵、威脅、批評孩子,這樣不當的教育只會讓孩子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害怕被拋棄,內心敏感、充滿不安。(2)有規矩有原則,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父母愛孩子,不等于無條件地縱容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很多事情上要有清楚的原則,不隨意妥協。否則孩子容易變得蠻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不懂感恩,不利于孩子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具體來說,家長不能過度包辦、保護孩子,要鼓勵和引導孩子獨立、在安全范圍內多嘗試和探索,不斷挑戰自己、鍛煉能力。家長還應教給孩子待人接物的規矩、言行的界限,比如禮儀禮貌、社會規范、在別人家里以及公眾場合的行為要求,讓孩子心中有他人,懂得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言行舉止得體有分寸。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犯錯、失敗的時候,就表現出不滿和嫌棄,喜歡打擊斥責孩子,破壞了孩子的自信心,導致孩子不敢犯錯、畏懼挫折,性格變得懦弱。逆商,是孩子性格培養中很重要的一堂課。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和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失敗,培養孩子堅韌的意志力,形成成長型思維。日常生活中,允許孩子犯錯,重點放在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而不是朝孩子宣泄情緒;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引導孩子關注過程,把挫折看做一次學習的機會,從能改變的事情上做出改變,不斷提高自己。不被挫折和失敗擊潰心理防線,孩子的內心會變得更強大。很多孩子缺乏自制力,容易被眼前能夠快速獲得愉悅感的事物吸引,比如看電視、打游戲、玩耍,而不能克服惰性,集中精力在學習、閱讀等更有價值的事情上。首先要塑造一個有規律、有條理、有原則的家庭生活環境,對于生活作息、物品擺放、電子產品的使用上有一定的要求,并和孩子一起按照規則履行,形成良好的習慣。一開始用規則和要求來約束孩子行為,慢慢的,家長還要懂得給孩子適當的自主空間,不要總是以自己的想法控制孩子、為他安排好一切。孩子在充分的自由中,才能發展出自制力,學會自我管理。事實上,除了極端情況,性格沒有好壞優劣之分,我們所說的“某種性格好”,只是因為這類性格特質有利于適應社會,成就人生。當父母發現孩子某些問題行為,顯現出某種性格特質,比如內向孤僻、固執霸道、沖動脾氣差,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方,通過調整,讓孩子性格慢慢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這類孩子,家長不要強求他一定要變成所謂的“好性格”,這會讓情況越來越糟。內向孤僻的孩子,可能善于思考,感情細膩豐富······當孩子已經顯現出某種性格特點時,家長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個性,貼上負面的標簽,而是要發掘孩子性格中的優勢,用優勢影響劣勢,然后教孩子調整不當的行為,學會更好的方式。比如對待內向孤僻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內向”的優勢,引導孩子建立閱讀的習慣,提高認知能力、思辨能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同時,創建合適的社交環境,讓孩子慢慢適應人際交往,教給他社交技巧,讓孩子逐漸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從而愿意主動敞開心扉,不強迫孩子社交。對于固執霸道的孩子,可以發展他的領導力、行動力,同時教他換位思考,懂得為他人考慮,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見,不強制孩子“唯命是從”。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家長多思考,并在實際養育方式中實踐、調整,相信孩子的性格會往積極的方向發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