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周朝,人們將刻好字的桃符懸掛在門前,用來驅邪避災,以達成美好的祈愿
而桃符就是對聯的前身
宋朝宰相王安石曾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的詩句
從詩句中可以看出桃符和對聯的淵源
而對聯真正盛行于明清時期
對聯又稱門對、對子、春貼、春聯、楹聯等
對聯是個統稱
春節時貼的對子叫春聯
喜慶吋貼的對子叫慶聯
喪事用的對子叫挽聯
楹柱上的對子叫檻聯
對聯的聯語蘊涵著深厚的中國詩詞文化
詩詞和對聯就像有著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
詩詞講究詞性、格律、意境、平仄相對相粘
對聯同樣如此
對聯好似詩詞的筒化版
雖簡化卻不失詩詞的深奧精微
古時文人吟詩作對,而作對就是如今的對聯
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底蘊深厚、欣賞性高外
自身對創作要求極其嚴檢
字數要相等,平仄要相合
詞性要相對,內容還要相關
對聯入門并不難,難的是精通
對聯的基礎入門
1,數字對數字(一到億,兩雙對獨孤單數幾再群諸眾滿)
2,方位對方位(東南西北中外里邊前后左右上下)
3,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
4,平仄相合(上聯的尾字為仄聲,下聯的尾字為平聲,所謂仄起平收)
5,內容相關(上下聯能相互銜接上)
6,創作忌犯孤平、孤仄、四連平、四連仄、三平尾、三仄尾
例如五言:仄仄仄平仄(犯孤平忌,為出律)
又如七言:平平仄仄平平平或仄仄平平仄仄仄
前句犯三平尾忌,后句犯三仄尾忌
那么什么是平聲?什么是仄聲呢?
撇去復雜的中古音不談,簡簡單單的說
現代漢語拼音中的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這樣講是不是非常的簡單明了、一點就透
但要想真正的精通、吃透,那就要下一番苦功,系統的去學習鉆研了
對聯還有一個組成部分,平時大家不太在意,那就是貼對聯
很多人分不請左右順序,貼的時候比較隨意,貼錯了自己也不知道
怎樣貼對聯才是正確的呢
1,按平仄分貼 尾字仄聲的為上聯,貼右邊,尾字平聲的為下聯,貼左邊
2,按因果分貼 因果關系起引導作用的為上聯,聯語涵意深刻的為下聯,(因上聯,果下聯,如長流水,不老松)
3,按時間分貼 時間在前的為上聯,時間在后的為下聯,(如辭舊歲,迎新春)
4,按大小分貼 境界小的為上聯,境界大的為下聯(如天和地,家和國)
值得注意的是,今人貼對和前人貼對完會不同
因前人書寫方式都是從右至左,所以貼對聯也是從右至左
而今人書寫方式是從左至右,貼對聯大都也是從左至右
為了正確辯識區分,聰慧的人民發展了新的定義
橫批從右往左書寫誦讀,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橫批從左往右書寫誦讀,上聯在左下聯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