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愛情與理性婚姻
當人的情感高度濃縮在感性之上時,人對情感需求就會產(chǎn)生浪漫心理.這種因情感需求而產(chǎn)生的浪漫心理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理性支配.于是,人的情感世界才會顯得非常幸福.但純粹的情感世界往往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也顯得極其不穩(wěn)定.每個人的情感世界都有其純凈性.這是一種徹底自由.任何外來物質(zhì)或外來事件都無法阻擋.所以人的情感世界是不受外界控制的,可以隨意進行無限遐想,于遐想中去任意感受.這是感性愛情的特性.愛一個人,首先是愛者能夠直接感知到他所愛的人的感受.其次才去感受被愛者的所愛.愛于感受中產(chǎn)生相互交換,都可以由愛者與被愛者之間隨意進行調(diào)配.這是感性愛情的自主性.他不受外界條件的約束,是純粹的倆個人之間的純粹情感感受.所愛者與被愛者之間,不存在理性支配.因其情感之間相互高度濃縮,導致所愛者與被愛者之間對情感具備共同的感知心理.這是愛者最真實的體驗心得,也是所愛與被愛之間形成浪漫的根基.只可惜這種感性愛情沒有一定的持久性,易隨時間逐漸枯燥,最終消散.但愛的共性,也就是感性愛情的靈魂,卻以記憶方式隱匿起來,在以后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的感知中會再次萌發(fā)起來,繼續(xù)他的延續(xù)進程.
理性婚姻是建立在雙方對情感需求過程中,不脫離實際生活,彼此之間能夠把握情感需求,不再因為純粹性的情感需要而執(zhí)迷其中.因雙方直接性地接受現(xiàn)實,把感性愛情的所謂浪漫用實際物質(zhì)需求所替代.也就是雙方都知道建立家庭不僅僅只需要情感作為純粹連接,但最重要的是如何維持這種情感連接的長久性.于是理性婚姻就需要物質(zhì)作為維持這種連接的惟一支柱.若缺乏物質(zhì)供給,即使感性情感再如何幸福,也依舊是曇花一現(xiàn).所以,理性婚姻是維持并延續(xù)感性情感是否長久的主宰力量.沒有理性婚姻作為支配,感性情感最終歸宿將是蒼白的.理性婚姻的特性就是能夠把感性情感巧妙地融合到實際生活當中并形成系統(tǒng)化的生活條理.運用生活條理進行有序支配.在支配過程中,一方面是追求物質(zhì)上的富裕;另一方面依舊在品味感性情感的浪漫性.這種理性婚姻的特性是完美的.只可惜人的精神需求與人的心理感知在與外界某些事件或環(huán)境相互打交道時,易趨向變異.也就是說當物質(zhì)富裕時,人的情感世界往往很貧窮.這是為什么?其主要因素在于雙方運用理性思維進行家庭建立過程中,由情感單純性逐步走向?qū)ξ镔|(zhì)索取的復雜性.當起初的情感單純被索取物質(zhì)的心理所占據(jù)時,人就更容易接受他所需要的最直接或最有利于他的某些東西,從而降低了以往固守的某些東西的眷戀.這是變異性理性婚姻演變的真實過程.當他最終獲得到了他自己所需要的物質(zhì),自認為是滿足時,于是他就不再繼續(xù)眷戀物質(zhì)需求,而是趨向心理需求了.所以,感性情感與理性婚姻雖然在運作方式上是不同的.但他們的內(nèi)在本質(zhì)性,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在感受中進行索取.
綜合上述,感性愛情有五大運作特性:一是自由性;二是隨意性;三是自主性;四是能動性;五是不穩(wěn)定性;而理性婚姻也同樣具備五大運作特性:一是實際性;二是支配性;三是變異性;四是枯燥性;五是隱匿中的不穩(wěn)定性;
下面我們對感性愛情和理性婚姻中各自的五大運作特性一一進行細致化的分解剖析:
感性愛情運作中的自由性:人運用感官思維進行情感感受時,往往最容易接受自我思維上的感官認可.這種因思維上的感官認可,是不受外界束縛的,可以自由感受,自由選擇,自由獲取.完全不顧實際存在中的自身條件.憑借單純情感進行索取.如果雙方具備共同感官認可,那么,純粹性的愛情思維就可以占據(jù)主導權(quán),可以任意受感官調(diào)配,促使雙方情感形成情感熱烈,這種情感熱烈暫時不會被外界事件所影響,可以形成情感自由.這種支配情感自由的延續(xù),主要在于所愛與被愛雙方而定.任意一方終止其運作過程,都可以導致這種情感自由產(chǎn)生滅亡.所以,感性愛情的生存自由性,是取決于雙方中的某一方而定的.
感性愛情運作中的隨意性: 感性愛情運作中的隨意性是區(qū)別于感性愛情運作中的自由性的.感性愛情在運作過程中,她的隨意性指的是雙方在明確各自所愛方式中有共同的情感認可.于認可中不受情感約束,可以隨意獲取各自的情感感受或情感滿足.而感性愛情運作中的自由性,指的是所愛者與被愛者,各自具備各自選擇感情需要的權(quán)利,可以自由選擇自己需要或認可的人,是通過感官思維進行選擇.希望讀者不要混淆.感性愛情的隨意性,是有針對性的.這種針對性就是必須建立在雙方共同感受的情感當中,不能越出這個范圍.只有在這個范圍內(nèi)才可以隨意進行各自的索取與滿足.
感性愛情運作中的自主性,指的是雙方在享受情感需要或滿足時,有自主支配某一方必須遵循的“自私空間”。也就是說,所愛一方必須屬于自己而不能背叛自己。簡單地講就是雙方是一體的,各自不再是獨立存在的。雙方共同屬于這個情感空間而不能越過別的所謂的情感空間。這種自主方式是維持感性情感的運作。如果沒有自主建立的“自私空間”,感性愛情運作就會中斷,不再發(fā)揮其運作魅力。
感性愛情運作中的能動性指的是雙方在感受雙方情感空間存在著的各種滿足或需要過程中,都具備相互需要的情感感受。并能夠融洽自然地進行相互轉(zhuǎn)換。這種相互轉(zhuǎn)換情感感受的運作過程就是情感能動性。情感能動性,是感性愛情中最幸福最浪漫的享受特性。沒有情感能動性,感性愛情空間就沒有活力,猶如凈朗的天空,沒有彩云點綴,就顯得非常單調(diào)一樣。
感性愛情運作中的不穩(wěn)定性,指的是雙方在感受情感時,雖然各自都感覺到很幸福,但是,由于這種感受是純粹的精神感受,是脫離實際生活而建立起來的情感需求。一旦與實際生活相互融合時,而使其純粹的情感空間有了外界的參與,從而導致情感空間不再單一,使雙方無法適應而形成情感障礙,被實際生活所打擾,讓雙方情感出現(xiàn)破裂。猶如平靜的湖水,因其遭遇外界風雨的侵擾而變得不再平靜一樣。
理性婚姻運作過程中的實際性,指的是雙方在進入婚姻當中,已經(jīng)與實際生活相互融合,不再完全沉迷在感性愛情當中,懂得婚姻的實質(zhì)性是與生活相互融通的道理。感性婚姻的實際性,是能夠真實體驗到婚姻過程當中存在著的任何實際問題,并把感性愛情逐漸隱藏起來而真實面對家庭。以家庭為中心進行有序的“生活裝飾”。
理性婚姻運作過程中的支配性,指的是婚姻家庭中,必須有一個作為支配家庭一切成員的領導者。尤其是支配家庭經(jīng)濟命脈的人。他的支配性,是讓婚姻能夠有序發(fā)展而不至于出現(xiàn)“經(jīng)濟危機”,使婚姻形成物質(zhì)萎縮。
理性婚姻運作過程中的變異性,指的是當婚姻直接面對實際生活時,婚姻的延續(xù)與發(fā)展,必須借助物質(zhì)作為給養(yǎng)。當婚姻趨向純粹的物質(zhì),被物質(zhì)所引導,那么這種婚姻就由起初的單一性的感性愛情逐漸演變成實質(zhì)性的物質(zhì)需求。婚姻內(nèi)在就開始產(chǎn)生變異。這種變異,容易使婚姻趨于物質(zhì)化,暫時失去或已經(jīng)喪失婚姻靈性的純美。也就是感性愛情純美的浪漫情調(diào)。
理性婚姻運作過程中的枯燥性,指的是當婚姻趨向物質(zhì)需求時,單一性的感性愛情已經(jīng)不再扮演主角。隨之替代的就是每天重復的物質(zhì)需求以及撫養(yǎng)后代的進程。這樣,婚姻就顯得非??菰?。雙方每天磕磕碰碰,以至矛盾的出現(xiàn),若不善于調(diào)和,婚姻這個實質(zhì)性的組成形態(tài)就顯得非常乏味。
理性婚姻運作過程中的不穩(wěn)定性,主要表現(xiàn)在組建家庭過程中出現(xiàn)的任何情感矛盾逐步積累最終形成隱匿。這種隱匿式的情感矛盾,是導致婚姻解體的主要因素。無論這種隱匿性存在什么樣的矛盾,其中無非就是建立在各自自私心理為目的進行有目標地索取和滿足后顯露出來的真實體態(tài)。
感性愛情與理性婚姻,如果能夠善于相互融合,相互調(diào)和,那么,這種因感性愛情與理性婚姻所組建的家庭,應該是最完美的。然而,人的思維是復雜多變的,婚姻自然也就不可能那么完美。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去真實了解婚姻的運作特性以及真實認清感性愛情的運作魅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懂得什么是幸福的婚姻?什么又是幸福的愛情。如何看待愛情與婚姻,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幸福愛情與幸?;橐?,不在外界,而在于你自己內(nèi)在如何去審視(心態(tài))和運用(實際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