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00公里,152天,21國,這是2018年我帶著爸媽走過的漫長自駕旅程。我們一路從中國開車抵達了法國,自駕穿越了亞歐兩大洲,從夏季出發,到冬季回國,我們歷經坎坷,經歷難忘。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漫長的旅途中,我父母的身體狀態經受住了考驗,我們的“大黑”探界者1.5T經受住了考驗,全程單人駕駛的我也經受住了考驗。時隔三年,回顧這次旅行,我將按時間順序分享,我們在152天的旅程中都經歷了怎樣的美好與神奇,我們是怎樣從中國一天天開進法國的。本集里程:莫斯科 - 圣彼得堡 - 維堡。
首先請看本集的路線圖: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城市圣彼得堡,位于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畔,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第二大城市,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從莫斯科到圣彼得堡有700多公里,其中很長一段是高速公路,這是俄羅斯為數不多的高速公路,路況很好,路燈也很多,就是加油站太少了,幾百公里竟然見不到一個。收費情況我記錄了2段:一段是40公里收了450盧布,另一段是345公里收了660盧布。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間高速公路上的服務區,相比咱們國內的服務區要簡單許多,最關鍵是還沒有加油站,這在國內頂多也就相當于一個停車區的配置。
一連經過好幾個停車區都沒有加油站,我開始有點警覺,當時只剩下小半箱油了。我開始有意識的關閉音響、輕踩油門,盡量滑行以節省燃油。車內的氣氛開始變得有些緊張起來,我父母也開始表現出一些焦慮的情緒,大家都很擔心沒油了怎么辦。
其實我也很怕,我甚至比我父母還要擔心——當時天也快黑了,這條高速公路連個緊急停車帶都很少有,萬一油燒完了被迫拋錨在高速公路邊,天再一黑,真的很危險......但我不能表露出來,因為這會加重我父母的焦慮,我只能不動聲色的輕踩著油門,盡可能的滑行。
就這樣我們小心翼翼的滑行了100多公里,當油表指針已經完全到底的時候,路邊又出現了一個停車區,依舊沒有加油站,不過有2個老人在那邊抽煙、聊天,于是我開了過去打算問問他們。令人抓狂的是,這個地方竟然沒有信號,翻譯APP用不了,我又不會說俄語,這下只能靠比劃了......我指著我車的油箱蓋沖2個老人手舞足蹈了好一通,總算讓他們明白我在找加油站。老人在我的手機計算器上敲下了15這個數字,又伸手指了指圣彼得堡的方向,我明白他們的意思是前方15公里有加油站,但看上去他們也不是很確定,礙于溝通困難我又無法向他們進一步確認這個信息。
擺在我面前的是個兩難的選擇——繼續前進15公里可能會有加油站,但萬一沒有就糟糕了,目前所剩燃油頂多只夠支撐個幾十公里了,隨時可能拋錨;如果不前進,在此等候過路車輛施舍一點燃油給我,雖然至少有了個安全的停車區域,但到時候天黑了變數會更多??紤]再三,我決定繼續前進!
這真的是令人窒息的15公里啊,當看到高速公路下匝道口的時候,我們全家都松了一口氣——至少從全封閉的高速公路上出來了啊,再找加油站、呼叫救援都要好辦許多,手機也有信號了。謝天謝地,下了匝道就有一家挺大的加油站在路邊,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加滿了油,我們氣定神閑的駛向圣彼得堡,回想起下午的經歷真是感覺心有余悸。在此提醒各位車友:走莫斯科到圣彼得堡這段路,一定要在進高速之前加滿油,我當時進高速的時候就是因為覺得還有大半箱油而疏忽大意了,差點鑄成大錯。自從這次事件以后呢,我爸我媽就總愛提醒我加油,即便還剩半箱多油他們都會覺得少,有時候弄得我也是哭笑不得。
抵達圣彼得堡城區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我們通過Booking火速找了一間賓館住下,開了2個標間,4000盧布。
我們的俄羅斯旅游簽證是8月23號晚24點到期,所以我們計劃今天拿出大半天的時間在頗具復古風的圣彼得堡城逛一下,然后就趕往俄羅斯和芬蘭的邊境小城維堡,23號當天從維堡出境俄羅斯。
為什么說圣彼得堡復古呢?其實是相對于莫斯科而言的,莫斯科除了有紅場、克里姆林宮,還有許多歐洲當代藝術;圣彼得堡則傳統很多,冬宮、夏宮、滴血教堂等,整座城市都洋溢著俄式的復古浪漫。而圣彼得堡最引以為傲的,與莫斯科不同,是“通向歐洲的窗口”,這座城市體現的是俄羅斯和歐洲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和法國的香榭麗舍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涅瓦大街是情侶們浪漫的旅行地,而那些蜿蜒于涅瓦河兩旁的復古風歐式建筑又好像把人們帶到了威尼斯,感受水上之城的美麗。
所以說,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這兩座城市,一個偏現代,一個更復古,前者有點上海的感覺,后者則更有老北京城一般的厚重感。
圣彼得堡的建筑風格大多如此,偏復古一些。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圣彼得堡。
我們驅車行駛在涅瓦大街上,圣彼得堡最有名、最漂亮的一條商業街。但是特別不好停車,所以我們也就沒下去,開著車來回逛了兩圈。
涅瓦大街兩側的歐式復古風建筑
中午我們拐進一條小街吃飯,你看到我的車了嗎?
這條小街上有一家叫做Tan Zhen的唐人中餐館,我是用貓途鷹搜出來的,門臉長這樣。一進門發現很多中國游客,估計都是旅游團帶著來吃團餐的,我心想說明我找對地方了。
這家的價格適中,我們點了老媽每次吃中餐必點的魚香肉絲,結果發現味道很差,離難吃只差一點點。所以我并不推薦大家來這家店。
吃完午飯,我們前往著名的冬宮,再次經過涅瓦大街。
湛藍湛藍的涅瓦河
當我站在橋上感受著拂過面龐的縷縷清風時,真的有種往事如煙的感覺。
涅瓦河全長74公里,其中28公里位于圣彼得堡范圍內,其余在列寧格勒州境內。她由拉多加湖向西南流至其最南端-和其與Tosna River之交匯處相近,然后再轉向西北流至芬蘭灣。是白海-波羅的海和伏爾加河-波羅的海兩水系的重要航道。如果單以河水流量來計算,涅瓦河是歐洲第三大河流(伏爾加河和多瑙河之后)
接下來我們要去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看看,到了之后在大教堂的外面首先發現一面大墻,上面還能感受到剛剛結束不久的俄羅斯世界杯留下的余溫:
滴血大教堂的俄語官方名字是基督復活教堂,之所以稱為滴血大教堂,是因為1881年在這里發生了對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刺殺未遂事件。滴血大教堂本身就是建筑精品,典型的俄羅斯東正教風格,內部有7000平米的馬賽克裝飾,設計師包括羅瓦涅佐夫、馬修·涅斯捷羅夫、安德烈·里阿布什金等,打造整個建筑共耗時24年。
不過站在下面看這座教堂,她實在是太大了,相機根本拍不全,而且教堂頂部還在修繕,所以這張圖嘛大家就湊合著看吧。
接下來就到冬宮了,圣彼得堡最著名的冬宮。
埃爾米塔日博物館,主體部分是江湖人稱的“冬宮”,俄羅斯當之無愧的文化藝術寶藏,可以和大英、盧浮宮媲美。除了俄國一代代藝術巨匠的作品,冬宮中還收藏著同樣走雍容大氣路線的倫勃朗、達芬奇、卡拉瓦喬的畫作,而且在珍寶館的黃金屋部分,旅行者還可以看到分別由古希臘和東方匠人打造的金銀首飾。博物館中最珍貴的一件展品是“孔雀鐘”,它是18世紀葉卡捷琳娜二世收到的禮物,孔雀鐘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每到整點時鐘上的孔雀會自動“開屏”報時。
這個季節的圣彼得堡天氣特別好,不冷不熱,微風拂面,舒服極了。冬宮廣場上圍坐著一群群的年輕人,聊著天,聽著街頭歌手的演唱。當我在廣場上漫步時,也不禁置身其中,享受這片刻的安寧與從容。
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站,我們打算去夏宮碰碰運氣,因為當時已經快傍晚了,夏宮在距離市區約30公里的郊外,趕過去的時候不曉得還開不開門。
果不其然,等我們趕到夏宮的時候,她已經停止售票了,我們只能在外圍拍幾張日照金頂,然后帶著些許遺憾離開。下次吧,夏宮,值得為你再來一次!
夏宮面向芬蘭灣,由美麗的噴泉、公園、宮殿組成。當年大北方戰爭的取勝,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以極大的滿足,為了彰顯俄羅斯作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地位,彼得大帝需要建造一座與之相匹配的宮殿——這就是夏宮,后經歷代沙皇對它進一步雕琢、潤飾,使得它更加美麗、迷人。在二戰中,它曾遭到德國軍隊的破壞,后經修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好了本期更新就先寫這么多,逛完圣彼得堡的當晚,我們就驅車100多公里抵達了俄、芬邊境的小城維堡,下集我們將從這里離開俄羅斯,入境芬蘭,正式進入歐洲申根區!想想就很興奮啊,但同時也有一絲不安和憂慮,我之前從來沒有進過申根區,這是第一次而且是自駕,也不知道提前準備的各項手續是否齊全,也不曉得芬蘭海關、邊檢屆時會讓我們領教怎樣的通關流程。如果您想了解我們在長達152天、46000公里的旅途中都經歷了怎樣的美好與神奇,敬請期待本連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