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從它產生之后,就逐漸地不限于春節使用了,而派生出許多支,這個家族越來越大,名稱越來越多。因為它的藝術形式是兩聯相對,所以人們習慣統稱之為對聯或聯語。其實,對聯不管有多少類別,但春聯是源頭。
1、對聯是國粹
春聯起源桃符。
《山海經》上說,有個度朔山,山上有棵大桃樹,覆蓋三千里,其枝東北方曰鬼門,萬鬼出入。有神荼、郁壘二神守門,閱領萬鬼。對做壞事的惡鬼,他們用葦索捆了喂老虎。后來,人們的門戶上就掛桃木板,桃木板上畫神荼、郁壘、葦索、老虎等圖案,用以驅鬼。神荼、郁壘就成了門神,桃木板上寫吉祥話,就演變成了春聯。
宋代《皇朝歲時雜記》記載,桃符,由一桃木板制成,長二三尺,寬四五寸,右書神荼,左書郁壘,或寫上春詞、祝禱詞、吉祥話。到元日更換。
第一副春聯傳說為后蜀皇帝孟昶所作。宋代張唐英的《蜀梼杌》:“蜀未歸宋之前,一年歲日,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于寢門,以其詞非工,自命筆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說這就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孟昶書聯是964年,至今一千多年了。其實,在后蜀之前,有許多詩詞中的名句,就是對聯,只是沒有正式寫到門上而已。
從五代開始,歷宋、元、明、清,到民國,到今天,對聯廣泛流傳,春節貼春聯,工廠、農村、學校、部隊、機關等各行各業都貼春聯,家家戶戶都貼春聯。婚喪嫁娶、開張慶典、開工竣工、會議現場、家庭裝修等等,處處貼對聯。應該說沒有任何一種文學形式能比對聯運用得如此廣泛,為百姓所喜聞樂見。聽說過去舊社會農村沒人會寫對聯,老百姓就用碗底蘸了墨,在兩條紅紙上印上對等的幾個印兒,當春聯貼。春節貼春聯紅火、喜慶、吉祥。好像春節不貼春聯就有災難一樣。
對聯為我們留下許多佳話。杭州西湖岳墓有一墓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說的是岳飛抗金被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于風波亭下。岳墓前有用白鐵鑄造的秦檜夫婦的跪像。跪像也有一聯:
唉,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跪在地下的秦檜夫婦互相指責,活畫出二人的丑態。清代有名的官員秦澗泉,聽說他是秦檜的后代,在杭州做官,他來到岳墓不禁慨嘆,撰聯自嘲:
人從宋后少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宋代呂蒙正少時家境貧寒,有一年春節,家中缺衣少食,冷冷清清,他寫了一副對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南北”。對聯隱喻了“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
1924年5月,在中共和蘇聯的協助下,黃埔軍官學校創立,有一門聯:
升官發財,請走別路;
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到1927年“四一二”政變之后,軍校逐出共產黨,成為培養新貴升官發財的門路,有人改門聯為:
升官發財,莫走別路;
貪生怕死,請入此門。
對聯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形式,是文學瑰寶,源遠流長,外國沒有,實屬國粹。
2、對聯的種類
對聯的種類很多,從不同角度劃分有不同種類。我們不能一一介紹,揀主要的幾種分別介紹一下。
⑴春聯:
春節貼到門框上的對聯,或有關春節內容的對聯。這內容后邊還講,這里從略。
⑵楹聯:
貼在建筑物庭柱上的對聯,也叫抱柱聯。
例如:保定古蓮花池水心亭有一副楹聯:
海為龍世界;
天是鶴家鄉。
——這副楹聯是清代著名書法家鄧石如書寫的。建國以后,齊白石曾書此聯為毛主席祝賀60壽辰,他將“天”改成了“云”。
直隸總督署大堂楹柱上有一副對聯,為直隸總督曾國藩所撰:
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視民事須如家事;
吾曹同講補過盡忠之道,凜心箴即是官箴。
——此楹聯對官吏提出了對下關心百姓,對上忠于君王的要求。 ⑶婚聯:
始于清代乾隆年間,據說是馮誠修自題的結婚60周年聯。之后,婚聯開始盛行。
某省潘、何二人結婚,有人撰了這樣一副婚聯:
有田有水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
你看多好,把“潘“拆成“田”、“水”、“米”,把“何”拆成“人”、“口”、“丁”,巧妙成聯,祝愿他們糧食豐收,人丁興旺。讀后,備覺妙趣橫生。
⑷壽聯:
起于北宋末年。第一副壽聯是:
天邊將滿一輪月;
世上還鐘百歲人。
這副壽聯的作者是吳叔經。
葉挺將軍壽郭沫若聯:
壽比肖伯納;
功追高爾基。
用兩個世界文豪作比,非常合適。
⑸挽聯:
最早的一副見于南宋的《石林燕語》,是蘇子容挽韓降的:
三登慶歷三人第;
四入熙寧四輔中。
另一說第一副是蘇東坡挽丫環朝云的:
不合時宜,唯有朝云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便思卿。
說到挽聯,有一聯我們不能不說,民國英雄蔡松坡病逝,在中央公園舉行公祭,他的生前紅顏知己小鳳仙,托大名士易宗夔撰一聯送來: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哪堪憂患一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小鳳仙是風塵女子,蔡松坡是民國英雄,才子佳人留下了一段驚心動魄且又纏綿哀怨的愛情佳話,這副挽聯是明證。
⑹賀聯:
表示祝賀的對聯。賀生育、賀開張、賀家居、賀喬遷、賀畢業等等。
如,賀開張:
物質文明成巨子;
商情豁達屬先生。
賀喬遷:
鶯遷喬木;
燕入高樓。
賀畢業:
驥足歷程看異日;
龍門發軔在今朝。
等等。
⑺諷聯:
用于嘲諷的對聯。舊有諷捐稅對聯:
自古未聞糞有稅;
而今只剩屁無捐。 諷貪官,說有一貪官自撰一聯貼到大門:
愛民若子;
執法如山。
老百姓看了很氣憤,一天夜里,有人給添上幾個字,成了:
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
執法如山,錢山靠山豈爾山乎?
民國初期,北洋軍閥各派勾心斗角,依靠外國爭權奪勢。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走馬換將,曹錕賄選總統。有人寫一副對聯:
民猶此也,國猶此也,何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聯中藏字為“民國總統不是東西。”
⑻集句聯:
集古人古書名句,集名人詩句,集俗語諺語等為聯叫集句聯。當年我到冰心家訪問,她的客廳有一集句聯:
世事滄桑心事定;
胸中海岳夢中飛。
是她集的龔自珍的兩首詩中的兩句,請梁啟超為她書寫的。表達了她大學畢業,漂洋過海,到美國求學時的心境。我有一篇紀念她的文章《海岳滄桑》,寓意就取自這副對聯。
對聯從不同角度可分成不同類別,太多了,就講這么多吧。
3、對聯的創作
對聯的創作,如同詩詞的創作,不但要有詩意,有詩味,而且有許多格律要求。我們就講講主要的格律要求。
⑴字數相等:
上下聯字數要相等。字數少的上下聯各一個字。如“九一八事變”之后,為哀悼死難的同胞,有人撰聯:“死!;生?”但“生”字是倒著寫的。意為寧肯站著死,也不倒著生。最長的對聯都說是昆明大觀樓聯,共180字。其實李大釗挽孫中山的聯就212個字,四川青城山門聯394個字。
但也有字數不相等的,例如:竊國大盜袁世凱帝制失敗,于1916年病死,有人寫挽聯曰:
袁世凱千古;
中華民國萬歲!
有人問:上聯五字,下聯六字何以成對?撰者云:“善哉,此之謂袁世凱對不起中華民國也。”“對不起”三個字運用的是諧音,高!妙!這是個特例。
⑵詞性相同:
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方位詞對方位詞,余類推。
有副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用離合字格,而且字字相關,多少年無人對出,清代翰林劉爾炘對出:“因火成煙夕夕多”。對仗工穩,意思連貫,堪稱絕妙之對。
再如:魯迅在三味書屋,老師出一上聯“獨角獸”,有人對“九頭鳥”、“兩頭蛇”。魯迅對的是“比目魚”。受到老師的稱贊,并評價說:“獨”不是數字,是“單”的意思,故不能對數字,對“比”不是數字,是“雙”的意思,所以好。
1932年清華大學招生,國文試題有出一道對聯題:“孫行者”。當時對什么的都有,什么“豬八戒”,“沙和尚”,什么“牛魔王”,“王八蛋”,等等,這些都吃了零蛋。有個人對的是“胡適之”得了滿分,被錄取了。胡適之,即胡適,北京大學校長。對祖沖之、王引之的也得了較高分數。
⑶結構相同,內容相關或相反:
對聯的結構上下聯要相同。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偏正結構、聯合結構上下聯要相同。從內容說,意義要相關或相反。上下兩聯意義相關或相近的叫“正對”如:
花能解語迎人笑;
草不知名隨意生。
上下聯內容相反的叫“反對”。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還有上下聯意思相承,連起來說的是一個意思,是一口氣說下來的,古人叫它“流水對”。例如:
請看石上藤蘿月;
已映洲前蘆荻花。
⑷平仄相對:
我們的漢字,現代漢語是將字音分成四聲調的,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即一、二、三、四聲。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上下聯里的每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不是隨意的,是要相對的。另外,還有平起、仄起之分。
我們看下面的對聯,“錢塘江觀潮”聯:“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它是: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屬平起格。如,福建“九仙山”聯:“洞里乾坤別,山中日月長。”它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屬仄起格。
七言平起則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則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長聯也得講究平仄,不能不講格律。 我們看古聯平仄有的好像不合格律,那是按古代讀音創作的。
⑸上聯仄收,下聯平收:
這意思是說,對聯的上聯最后一個字應是仄聲字,下聯最后一個字要求是平聲。
例如: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妹妹蘇小妹與著名詩人秦少游結為連理,蘇小妹出了三道題讓秦少游答,答不上不入洞房。前兩題已答出,第三題是對聯:“雙手推開窗前月”。新郎直到三更也未對上,蘇軾看到眼里,想替他解圍,又不敢出聲。靈機一動,有了,揀一小石子往養魚的水缸一投,缸中云影晃動。秦少游一見此景,馬上吟出:“一石擊破水底天”。立即入了洞房。你看,對仗工穩,上聯最后一字是“月”,仄聲。下聯最后一字是“天”,平聲。
當然,對聯的平仄也不是絕對的,只要內容好,有時也可不受平仄的束縛。長沙岳麓書院門前有一楹聯:
惟楚有材;
于斯為盛。
內 容很好,平仄就不行了,“材”是平聲,“盛”是仄聲,正好相反了。那上下聯倒過來行嗎?不行,那樣內容就不連貫了。這又是個特例。特例除外,一般我們撰聯,格律還是要講的。
對聯應該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事件、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創作,這樣才能寫出好聯,對聯也才更有特點。寫聯要經常練習,方能提高。
4、對聯的書寫與張貼
對聯的書寫方式很多。一般都是寫在紙上。元旦春節,慶典喜慶的日子,在紅紙上用金色、黃色、黑色書寫對聯,顯得格外喜慶。如果是挽聯,白紙黑字或黑紙白字顯得肅穆。當然,為了保存長久,將對聯刻到木板上,刻到石頭上也很常見。
對聯書寫一定要分出上下聯來。如果需要,作者、書家的落款名字一定要用小字寫在下聯。
對聯的懸掛、張貼不能出問題。現在社會上許多大工廠、大企業、大商店,甚至機關、文化部門,經常把對聯貼反,讓人笑話,說你沒文化。分辨上下聯,一是先看內容,先說的內容是上聯,后說的內容是下聯。再看平仄,最后一個字是仄聲的是上聯,是平聲的是下聯。能分辨上下聯,還得貼對了。上聯貼門的右邊,下聯貼左邊。中國書寫習慣,橫著寫左為上,豎著寫,右為上。現在許多人按橫寫的習慣貼對聯,視左為上,這就錯了,對聯是豎寫,一定右為上。有一年春節,我見過一所學校居然也將對聯貼反了,難道學校沒有語文老師嗎?真丟人!
我們看幾副對聯,例如:
民生有幸年年好;
國運無疆日日新。
振奮精神共除腐舊;
革新氣象咸與維新。
“好”、“舊”是仄聲,“新”、“新”是平聲,這上下聯就區分開了,帶“好”帶“舊”的聯紙貼右邊,帶“新”的貼左邊。
現在大多數人家都住樓房,有的居室建筑沒有門框,沒有貼春聯的地方,可以貼在單元門口。為方便大家,我寫了一副聯:
單元上下,灑掃庭除辭舊歲;
鄰里左右,祝賀佳節慶新年。
撰寫對聯,格律一定要講,不講格律,只是字數相等這不叫對聯。但為了內容,有時也可突破格律。不能為了格律而不顧內容。好的對聯有詩意,有情趣,奇妙警策,耐人尋味。為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為傳承對聯這一國粹,我們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學習對聯,撰寫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