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為什么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何避免成為祥林嫂那樣的人?
你之所以會覺得非洲那些骨瘦如柴的人很可憐,是因為你厭倦自己身上的贅肉。如果你身處戰亂中,你就不會覺得非洲人可憐,反而會心生羨慕——因為他們不會隨時處于死亡的威脅之中,食物短缺可以想辦法解決。身處戰爭之中,生死皆不由己,何況槍炮無眼,死亡隨時將至,身處這樣的困境之中,想什么辦法都沒用。此時此刻,你就不會覺得沒吃飽的人可憐,反而會覺得自己更無助、更可憐!
一個人覺得自己可憐是源于一種匱乏感、無力感,甚至絕望。人在嬰兒時期通過哭鬧,把自己憋的滿臉通紅等方式發出信號。其實,這是一種自傷,用現在流行的時髦話說來法就叫:賣慘!嬰兒通過這樣方式來吸引他人的關注,繼而利用這種關注來解決自己的需求——包括物質的需求和精神的需求。這和孔雀開屏沒什么本質區別——都是發出一種信號吸引外界的關注,來達到自己的訴求。
隱蔽的訴求
如果你在潛意識中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弱者,內心就會特別渴望被關注和同情。你的潛意識知道悲慘能引發關注和同情,而這種關愛和同情能滿足各種需求的。因此,你會不自覺的去尋找被傷害的感覺!沒錯,你就是渴望被傷害!
無論這種傷害是真實的,還是你臆想出來的,都是內心深處所渴望的:有一種媽媽特別喜歡看苦情劇——女主人公越悲慘,越受盡各種非正常的對待,越是逆來順受,她們就越喜歡,她們的內心所需要的正是自我代入,自憐自艾的感覺!有一種女生特喜歡找人渣,你會發現她特別容易被爛人搞到手,找的都是人渣——面對正常人,反而沒有勇氣。這源于她的內心渴望一種被傷害的感覺,這種被傷害的感覺容易滿足其潛意識中某種無法明言的隱蔽需求。其實,她非常清楚那是爛人,她們的內心渴望從爛人處找到隱蔽的訴求——夾雜著居高臨下的同情和以受害者的悲慘去博取同情!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生命體會彼此模仿,彼此代入。當一個生命體去救助或關愛另外一個生命體的時候,潛意識之中是對自己的關愛——就像同一個靈魂在不同的軀殼里的共鳴一樣!所有的惻隱,救助,同情,都在給自己的大腦傳遞一個有利于生命體存續的正向信號。人在憐憫別人時獲,大腦會持續收到有利于生命存續的正向信號,從而獲得愉悅和滿足。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會樂于助人。
必然會捆綁
當你動了惻隱之心去撫慰和幫助某個人的時候,如果對方在潛意識中將自己定義為弱者,它往往會加大劑量,變本加厲。因為通過賣慘發出信號能吸引關注和同情,直接解決自己內在訴求。這個反饋鏈條很短,容易形成循環刺激,所以,這種訴求天然就會自我強化,無休無止,從而對別人形成一種捆綁。
無論訴求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超過承受范圍的索取,就自然會形成捆綁。捆綁如同把人拖進泥潭,讓其慢慢窒息而死。于是,一種可能威脅生命的信號會讓大腦捕獲,并立刻展開自救——首當其沖的就是阻斷“幫助對方能給自己帶來愉悅”這種循環。并形成相反的新循環,所以會越來越恨!
可憐的人為什么會變得可恨呢?
祥林嫂的可憐,在于她的遭遇。讓人自我代入,心生憐憫。但是她反復的向你索求這種情感上的撫慰,這種訴求會自我強化,無休無止,并在潛移默化中對別人造成捆綁。沉浸其中而不可自拔的狀態就像吸毒上癮一樣,劑量只會越來越大,無法自拔。所以,存在此類需求的人就一定會越過邊界,把對方拖入深淵。從可憐到可恨,往往只有一步之遙!
只有在心里將自己預設為弱者的人才需要以嬰兒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訴求。嬰兒是因為真的很無力,那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來維系自己的生存。
對于弱者而言,如果通過別人的關愛和同情就能獲得辛辛苦苦才能獲得的東西——無論這東西是什么。顯然會選擇走這條捷徑,坐享其成。它的反饋鏈條如此之短,必然會形成循環,無休無止的向對方傳遞訴求,一旦越過閾值就會形成對別人的捆綁,并逐步變成可憐又可恨的人!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可憐又可恨的人?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誰都有低谷的時候,誰都有脆弱的瞬間,難免無助和彷徨。外部的幫助和憐憫,只是為了協助走出困境,而不是賴以生存的方式。人可以臨時躲起來,無法永遠躲起來——西方有一句諺語:上帝只幫助自助者。弱,首先是一種心態,然后才會變成一種狀態!
提問到知識星球:守夜人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