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行走的細菌銀行”,生物學家Bonnie Bassler 說:一個人大約有1萬億個人體細胞,而體內的細菌數量可以多達10萬億個。
某種意義上,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大街上走的時候,我們“看到”的90%都是細菌!
最重要的是,在我們人的身體里邊,控制生老病死的基因,1%是人的基因,99%其實是細菌攜帶的微生物的基因,也就是說,我們不是人類,而是人類和微生物的結合體!這個結合體中,微生物與人體自身細胞的比例是9:1。
What……想不到堂堂一個大活人,居然是細菌的基因來掌控我們的生死大權。
這三種細菌伴隨我們的一生
默不作聲的“乘客”(中性菌):它們做著自己的事情,并且被選擇性地忽視,他們占據著身體的空間,觀望其他更有侵略性的“外來者”。
傷害我們的“細菌”(有害菌):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群,它們能產生神經毒素,會產生致癌物質,還可能其本身就是病菌,它們細胞表面的抗原如果釋放進入血液,叫做免疫毒素,會擾亂我們的免疫系統,致使自身的免疫系統反過來攻擊我們的身體。
友善的“細菌”(有益菌):約有380兆個細菌族群,有超過5,000種不同的物種,它們能產生鎮痛消炎的物質,產生能夠抗氧化抗衰老的物質,還有能夠合成維生素、氨基酸、丁酸鹽等,有的腸道菌長在腸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可以保護我們腸黏膜,讓我們的腸子不要滲漏,阻隔毒素進入血液里面,這類稱為“有益菌。
培養好菌,是控制疾病和衰老的好方法
我們體內大部分細菌寄居在腸道,腸道菌群能夠保護和滋養人的身體,同時也能產生毒素,破壞我們的身體。
身體里滋養人體的細菌多還是產生毒素的細菌多,決定了我們健康與否及衰老速度。有害菌多,則身體被污染、被有害菌產生的毒素毒害的比重大,身體向亞健康甚至疾病傾斜;身體有益菌多,人體被滋養,則向健康傾斜。
好菌、壞菌都有自己偏愛的食物
總體來說,有益菌是利用植物的成分來生長,而有害菌,是用現成的蛋白和脂肪來生長。因此我們吃的食物的組成實際上決定了什么樣的細菌能夠在我們的身體內生長起來,而什么樣的細菌在我們身體內占了優勢,就決定了我們的健康狀態。
這也是醫生一直建議多吃蔬菜的原因。
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可以自行消化吸收的一般都會在小腸以上全部把它消完成,但是像膳食纖維類的食物,是無法消化的,會進入大腸,另外如果吃得太多,根本消化不完的營養成分也會進入大腸,使細菌增長。
每十天腸道菌群會更新一次,我們有反轉的機會
大部分的菌群主要活動在大腸里面,有1.5公斤左右重,如果每天排便300克左右的話,其中細菌的重量占一半。也就是說,我們每十天會把自己腸道菌群更新一次。你可以通過改變飲食對抗壞細菌占優勢的狀況,并反轉情況,通過吃下健康的食物,養育喜歡健康飲食的細菌。
而每天補充雙歧桿菌等好菌,持續三個月,腸道菌群就會是另一番景象,身體內環境的干凈程度也會得到極大提升,反轉會來得更快。
本文部分資料及圖片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