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艾登堡,89歲時在白宮和奧巴馬暢談自然環境保護時,他說:我從沒有見過哪個孩子不對自然著迷。
暑期又是陪孩子看電影的最好時機,因此,毛媽團隊特意整理了10部高質量自然紀錄片,豆瓣評分9分以上,絕對值得收藏起來慢慢看。
01 地球脈動
英文名:Planet earth Season
豆瓣評分:第一季9.7,第二季9.9
影片簡介:《地球脈動》第一季總共11集,拍攝耗費2000天,用了71位攝影師,足跡遍布62個國家204個地區,花了800萬英鎊,成為BBC當時最貴的紀錄片。
這部劇,是從上帝的視角審視著地球,把各種生物都呈現在人們眼前。
有在漫長冬季中,將自身的一半脂肪化為乳汁的北極熊。▼
有全世界一起遷徙的花臉鴨。▼
還有花300個小時才拍到的極樂鳥開屏瞬間。▼
《地球脈動》第二季一共6集,拍攝前后耗費2089天,用了42位攝影師,去了40個國家117個不同地區。
如果說第一季是上帝視角,俯視著地球每個角落。那么第二季就是讓我們深入這些動物們的生活,從它們的角度看世界。
其中群蛇追逐剛出生海蜥蜴的那段場景,在推特上轉發20萬次——
海蜥蜴一出生,就有群蛇在守株待兔。▼
激烈的生死追逐戰。▼
終于逃出生天時,媽媽給了孩子一個吻。▼
在這系列紀錄片中,真實的畫面比特效做出來的好萊塢大片還要讓人震撼。豆瓣接近滿分的評價也告訴我們,這應該是我們看過最好的自然紀錄片了。
02 非洲貓科
英文名:African Cats
豆瓣評分:9.0
影片簡介:迪士尼系列自然紀錄片的最大特點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展開紀錄片的內容。這部紀錄片就講述了未成年的母獅瑪拉、成年雄獅毒牙以及單親媽媽獵豹西塔,這三只大型貓科動物的故事。
年邁又受重傷的母獅子萊拉,一直在用智慧、勇氣和毅力,來照顧未成年的小獅子瑪拉;單親獵豹媽媽西塔,孤零零地打獵、照顧5只還不知道自然危險的幼崽;獅群里的領袖毒牙,是瑪拉最好的爸爸,同時也守護著獅群的領地……
和媽媽在一起親熱互動的瑪拉。▼
時刻面臨危險的獅群國王毒牙。▼
單親媽媽西塔和它的幼崽一家。▼
影片全部都是在肯尼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的荒野拍攝完成。
在這個地球上最荒涼的地方之一,鏡頭捕捉到了現實生活中的愛、幽默,以及統治大草原的野心。而它們對族群的忠誠、狩獵、離家、成長以及爭斗和死亡組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野生動物的史詩。
03 紅色翅膀:火烈鳥故事
英文名:The Crimson Wing: Mystery of the Flamingos
豆瓣評分:9.1
影片簡介:又是一部迪士尼系列自然紀錄片,這次講述了坦桑尼亞北部納特龍湖畔火烈鳥的故事。每到下雨天,火烈鳥就會飛來納特龍湖畔,吃下水中的藻類后,火烈鳥的羽毛和眼睛都會變成紅色。
之后,它們跳起求偶的舞蹈,開始下一代的繁育。
紀錄片中揭示了火烈鳥的繁殖和養育習慣,以及它們會面臨的危機和挑戰。
紀錄片中的畫面和配樂都特別美,其中Arrival Of The Birds'和Transformation兩首插曲,被用了在電影《萬物理論》的最后一場中。
04 哺乳類全傳
英文名:The Life of Mammals
豆瓣評分:9.4
影片簡介:哺乳類全傳,是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艾登堡另一部偉大的自然紀錄片。在這部紀錄片中,大衛·阿滕伯勒用一種流暢、自然、親密的方式,展現了地球上4000多種哺乳動物的生活日常。
動物王國最強大的掠食者西伯利亞虎。▼
大衛·阿滕伯勒和狐猴在一起。▼
05 遷徙的鳥
英文名:Winged Migration
豆瓣評分:9.1
影片簡介:紀錄片一開篇就提到,鳥的遷徙是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圍繞著這個歸來的承諾,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用4年時間和4000多萬美元,拍攝了這部浪漫的紀錄片。
優雅的丹頂鶴、聰慧的鸚鵡、有著繾綣深情的天鵝,以及企鵝的母子情深,還有撲騰著短翅膀在水上奔跑的滑稽水鳥……
紀錄片一開篇,是一首澳大利亞音樂家NickCave的情歌,又混合了鳥群展翅的聲音,聽起來溫暖而略帶傷感。
2003年被提名為奧斯卡獎的最佳紀錄片,并且獲得法國電影凱薩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06 海洋
英文名:OCEANS
豆瓣評分:9.0
影片簡介:繼《微觀世界》《遷徙的鳥》之后,《海洋》是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又一部經典之作。
根據豆瓣電影介紹,《海洋》耗時五年,耗資5000萬歐元,動用12個攝制組、70艘船,在全球50個拍攝地,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攝,超過500小時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關素材,是史上投資最大的紀錄片。
海洋世界原本的自由與美好。▼
后來,鯊魚被割去魚翅丟進大海,最終在掙扎中死去。▼
北極熊找不到食物。▼
海象游向另一塊即將消融的冰島……▼
生物原本在海洋里的自由穿行,對比后面的凄慘結局,雅克·貝漢用海洋生物不同的命運,闡釋了宏大的環保主題。
07 隱秘王國
英文名:Hidden Kingdoms
豆瓣評分:9.5
影片簡介:采用了美國大片拍攝手法的BBC紀錄片,每一幀都可以用來做壁紙,視覺效果非常贊。而且,融合了電影拍攝的技巧和情節設置,再加上全新的拍攝技術,最終呈現出3D大片一樣的效果。
幼年喪母的小象鼩。▼
離家出走的小食蝗鼠。▼
推著糞球不斷前進的蜣螂。▼
還有花栗鼠。▼
分開來看,就是一個個堅韌不拔的勵志故事,整部紀錄片都像是一部勵志電影。隱秘王國里的小小生物,雖然生活充滿危機和艱難,卻因它們的堅韌不拔而變得格外精彩。
08 生命
英文名:Life
豆瓣評分:9.7
影片簡介:《生命》是由BBC制作的十集系列紀錄片,由大衛·艾登堡旁白。節目制作歷時4年,由BBC與英國公開大學聯合制作。囊括6項創意艾美獎提名,并獲非虛構類紀錄片最佳攝影獎。
分為生命的挑戰、爬蟲類與兩棲類、哺乳動物等十集,共130多個動物的故事,每集正片50分鐘,末尾還有10分鐘的特輯,講述在拍攝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有趣見聞。
09 企鵝群里有特務
英文名:Penguins: Spy in the Huddle
豆瓣評分:9.7
影片簡介:BBC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用50架間諜攝影機,偽裝成真實大小的企鵝混入南極,來捕捉從繁殖季節的企鵝,到幼企鵝出海等多種真實生活場景。
拍攝到的畫面和配樂都非常美,擔任旁白的大衛·坦南特,聲音也非常親切出色。可以說,是迄今為止,關于企鵝的最好的自然紀錄片。
高大優雅的帝企鵝。▼
生活在沙漠地區的洪堡企鵝。▼
在懸崖上筑巢的跳巖企鵝。▼
10 BBC:非洲
英文名:BBC: Africa
豆瓣評分:9.7
影片簡介:《非洲》由《Life》原班人馬打造,由大衛·艾登堡旁白,是一部大型原生態紀錄片。
為了拍好非洲這塊世界最大的野生動物棲息地,近百人的團隊,用了4年時間,耗費800萬英鎊,一共動用了500多臺不同型號的攝像機,拍攝了跨越16萬公里的27個國家。
紀錄片中的配樂,也會隨著拍攝的節奏而變換風格。時而幽默,時而緊張。比如卷尾燕誘騙狐獴時,配樂突然由緊張變得歡快,再加上大衛的一句神解說:Thank you very much,效果超群。
BBC的紀錄片,不愧是業界良心。
結束語
大衛·艾登堡一生拍攝紀錄片無數,見識過越多的地球景象,他就越能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意義,因此,大衛·艾登堡不止一次強調說:
我們必須非常非常努力,自然環境才會變得不那么糟。我們必須努力再努力,人口增長才不會那么快,森林也不會消失得那么快。我們必須拼老命,或許才能阻止海洋升高那可怕的兩度。
但是現在,我們幾乎什么都沒做。而陪孩子看紀錄片,看似是一件小事,卻能讓孩子產生改變世界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