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
人一切問題的根源就是腦袋不好用,所以人人唯一終生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改造大腦,使他變得好用,改造大腦的過程不是學習,而是投入時間和精力的認知訓練。
人生最大的問題是看不見自己的問題,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合適的事情,以及用合適的方法。如何才能看見自己的問題,而去做最合適的事情呢?
畫一張簡單的思維導圖就一目了然了。人生是來解決問題的,解決什么問題呢?履行【人生使命】和塑造【人生角色】兩個問題---這就是思維導圖的兩個坐標。
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的,【缺失使命】的人生難免悲哀;跑錯賽道為人作嫁,【角色錯位】的人生,難免恨悔。人生【終點線上】之所以悲哀和恨悔,是因為人生【起跑線上】不知道【目標任務】和【路線責任】所在。
人生的使命是什么?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就是【成己成物】,意思是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即利己利人。成就自己即【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升華自己】。
有位專家指出:通常情況下對人生的選擇,20甚至30歲的人非常發愁,常用的兩條途徑:其一,我爸媽說啥我干啥:文科還是理科;高考報志愿專家講那個學校好那個專業有前途就業形勢好,我就聽他的;第二,社會上很多人,他們在做什么,我就跟他們一起做;身邊的同學、朋友,社會輿論環境,共同地影響我們的選擇;
大多人對人生重大選擇是盲目,渾渾噩噩的,從來沒有清醒的理智地對自我進行分析,自我認識—沒有內求只是外求了,以致到了35歲時,在事業上一事無成。
所以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讓孩子逐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支持和鼓勵孩子成為自己。孩子與孩子的天賦是不一樣的,能力的擅長點也不一樣,興趣愛好也不一樣,性格和形象氣質也不一樣,這是從你的內在條件來看,從孩子的外在資源的家庭條件差別是非常大的—每一個孩子在起跑線上就是不一樣,如父母的經濟條件,社會地位,所賦予這個孩子在文化上的資源也是不一樣的,包括這個孩子長大之后,父母能夠給予的平臺資源也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只有你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內在主觀的東西,以及外在客觀的東西,你才能夠做出最好的人生選擇。
一個孩子人生的失敗,往往是因為他選錯了賽道,進入了一個不屬于自己的一個賽道上,這種己短人長的力量不對稱的比賽,結果必敗無疑。所以,人生的圓滿和成功,需要在自己的賽道上奔跑。明白自己的條件,找到自己的賽道----認識自己是孩子受教家長施教的核心家教課題
認識自己的目的就是懂得如何【發現自己、敢做自己、升華自己】。發現自己,就是首先得鬧明白你是誰—你的天賦特長在哪,你的賽道就在哪: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負重,渡河不如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你的身份是什么,你的志向就是什么。你的魄力膽略胸懷格局決定你的角色定位---是領導者(主帥),還是跟隨者(謀士),抑或執行者--骨干力量!
成為自己即做自己,必須勇敢沖破親情和世俗的強大阻力面對自己的現實—個人形象美丑,天資聰愚,能力大小,見識廣窄,人脈眾寡,財力厚薄,決不能脫離諸如此類現實問題,做自己就是適合自己的現實,而不是想讓自己變成別人,這非常重要的。
升華自己,就是既堅定不移地做自己,而且要在自己的基礎上繼續成長,使自己變得更美好更出眾,從而不負使命,成就自己的人生。
使命是人生一輩子的總任務,使命是由各個階段性的任務---學業有成、事業有成、家業有成等構成的。而基業有成是成就使命的定海神針。【基業有成】指弄懂了事物的底層邏輯,做好了基礎性的事情。對成就使命而言,基業有成就是奠定了健康體魄和正確認知的牢固基礎。
身份和角色不同,身份是內心要成為的人,角色是外在賦予你的職務和責任。我們的一生有若干個基本角色:首先是學生(大中小學生),職責是學習—職責不僅是學習學??荚嚨臅局R的,還有學習社會考試的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心理能力和運用技能。
職業生涯有更多的角色和職責的挑戰。家庭角色顯而易見,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能指揮千軍萬馬,但管不好小小的一個家---角色與職責錯位。這個問題不可小覷,因為工作是為了生活,而家庭是生活的大本營。一個人在孫輩、子女(媳婿)、父母(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各個角色上的職責是各不相同的,但都應盡職盡責,都能當之無愧,才是合格的家人,才是做人的本分。為人子女和為人父母是家庭的核心角色,其職責體現在這樣兩句話里:子女上半輩子的幸福取決于父母;父母下半輩子的幸福取決于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