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綠林好漢和綠林起義【選編】

 

綠林釋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綠色有兩重性,它除了表示義俠外,還表示野惡。這是 因為在人類初始時代以及其以 后的漫長生活過程中,人類借助綠色保護自己,賴以生存下來;但同時,綠色也保護著人類的天敵及其它猛殘的食人動物。這樣一來,義狹是正義的,如人們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濟貧的人為“綠林好漢”;惡野是邪惡,所以舊時也指“綠林”為占山為王、攔路搶劫、騷擾百姓的盜匪。西方文化中的綠色(green)象征意義跟青綠的草木顏色有很大的聯系,是植物的生命色。

 

綠林,原為山名。西漢末年,在王莽篡漢后,由于王莽的經濟和政治的政策的嚴重錯誤,造成了民不聊生,所以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新市人王匡、王鳳等領導過綠林山起義。后以此稱聚眾抗官或劫富濟貧的行為。

 

綠林,指的是綠林山,在今天湖北境內,是綠林起義的爆發地點。舊說在湖北當陽東北(見《后漢書?劉玄傳》,李賢注),但據今考,當為湖北大洪山(但今日史學家多認定為湖北當陽) 。今湖北京山縣綠林鎮還留存有綠林古兵寨遺跡——綠林寨。后來以綠林泛指結伙聚集山林之間反抗政府或搶劫財物的有組織集團。

 

 

【綠林好漢】

 

“綠林好漢”語出《后漢書·劉玄傳》:“王莽未,南方饑饉,人庶群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更相侵奪。新市人王匡、王鳳為平理諍訟,遂推為渠帥,眾數百人。于是諸亡命馬武、王常、成母等往從之,共攻離鄉,聚減于綠林中,數月間至七八千人。”

 

西漢末,新市人王匡、王鳳等聚集在綠林山中,至七八千人,王莽天鳳四年起事,號下江兵。綠林也說位于湖北當陽東北。見《漢書》卷九九下《王莽傳》,《后漢書》二一劉玄傳。詞義同“綠林豪客”。

 

 

【綠林起義】

 

天鳳年間,荊州一帶遇到連年的大饑荒,農民相率到野澤中掘草根為食。新市(今湖北京山境)人王匡、王鳳替人家排難解紛,被推為首領。他們人數越聚越多,形成一支武裝力量,不時攻擊附近的鄉聚。他們隱蔽在綠林山(一說今湖北當陽鏡)中,因此被稱作綠林軍。幾月后,綠林軍發展到七、八千人。但是那時他們還沒有攻城略地的打算,只盼望年成好轉,能夠返回田間。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的荊州牧發兵進攻綠林軍,綠林軍出山迎擊獲勝,部眾增至數萬人,戰斗意志高漲起來。地皇三年(公元22年),綠林山中疾疫流行,綠林軍出山,一支由王常、成丹等率領,西入南郡(治今湖北江陵),稱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王鳳、馬武等率領,北上南陽,稱新市兵。新市兵攻隨縣時,平林人陳牧、廖湛率眾響應,于是綠林軍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西漢宗室劉玄,這時也投身于平林兵中。

南陽大地主劉演、劉秀兄弟也是西漢宗室,他們抱著“復高祖之業”的目的,聯絡附近各縣地主豪強,并且把宗族、賓客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軍隊,稱為春陵軍。春陵軍與王莽軍接戰不利,乃與向北折回的下江兵約定“合縱”。這時綠林軍連敗莽軍,發展到十多萬人。綠林軍領袖為了擴大影響,擁立劉玄作皇帝,恢復漢的國號,以公元23年為更始元年。劉玄在西漢宗室中是沒落的一員,他參加起義較早,而且又無兵權。擁立宗室劉玄,這是農民受到劉漢正統思想影響的表現;但是立劉玄而不立野心勃勃的劉績,又是綠林軍領袖疏遠劉演、劉秀的結果。

綠林建號以后,王莽發州郡兵四十二萬,由王邑、王尋率領,阻擊綠林軍。三月,玉莽軍前鋒近十萬人,圍綠林軍于昆陽(今河南葉縣)。綠林軍八、九千人,由王鳳、王常率領,堅守昆陽,劉秀則輕騎突圍出城,征集援兵。那時昆陽城外圍兵數十重,列營百數,圍兵“或為地道,沖撞城,積弩亂發,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劉秀發郾、定陵營兵數千人援昆陽,王邑、王尋一戰失敗,王尋被殺。城中守軍乘勢出擊,“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余里間”。綠林軍在這一戰役中奪獲軍實輜重車甲珍寶,不可勝數。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昆陽之戰。昆陽戰后“海內豪杰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更始〕詔命,旬日之間,遍于天下”。顯然,這次戰役對于綠林軍入關和玉莽覆滅,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劉秀在昆陽之戰中立了功績,他們兄弟的勢力逐漸凌駕農民,軍,因此新市、平林諸將勸更始帝把劉績殺了。接著,綠林軍分兵兩路進擊王莽。一路由王匡率領,攻克洛陽。更始帝在洛陽派遣劉秀到黃河以北去發展勢力,劉秀北上后,就逐步脫離了農民軍的控制。另外一路綠林軍白申屠建、李松率領,西人武關。析縣人鄧曄起兵攻下武關,迎入綠林軍,合兵直取長安,關中震動。這時長安發生暴動,王莽被殺,長安被綠林軍迅速攻克。公元24年初,更始帝遷部長安。

進入長安的綠林軍紀律嚴明,府庫宮室一無所動,長安市里不改于舊。綠林軍瓦解了一批關中的豪強武裝,迅速平定三輔。但是不久以后,更始帝自己首先沉醉在腐化的宮廷生活中,地主儒生乘機大肆活動,義軍內部離心離德的現象逐漸滋長起來了

 

綠林起義概述: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社會矛盾加劇。漢哀帝死后,幼小的平帝繼位,外戚王莽以大司馬、大將軍身分執掌朝政。元始5年(公元5年),王莽鴆殺平帝,立兩歲劉嬰為帝,繼續把持朝政。四年后,廢劉嬰,篡漢登基,改國號“新”。王莽為緩和日漸尖銳的社會矛盾,托古“改制”。但煩苛的法令,繁重的徭役、賦稅,加上連年水旱蝗災,官吏橫征暴斂,使民眾無以為生。公元17年前后,全國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其中最具影響的,就是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起義。

歷時9年的綠林起義,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聚眾結義階段(公元17——21年)

公元17年,荊州(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西南部、貴州東部和廣西東北部、廣東西北部)大旱,“南方饑饉,人庶群入野澤,掘鳧茈(荸薺)而食之,更相侵奪。新市人王匡、王鳳為評理爭訟,遂推為渠帥”(《后漢書劉玄傳》)。王匡、王鳳仗義執言,在群眾中有很高威信。18年春,河南人馬武、王常、成丹帶領隊伍前來投靠他們,使隊伍達到七八千人。他們選擇綠林山(今大洪山)為根據地,將一塊空曠地(今三王城)設為練兵場。起初幾年,綠林軍在山上開荒種地,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后來,義軍越來越多。19年秋,首次攻打了駐地附近的集鎮離鄉聚,繳獲了大量官方物資。到21年時,義軍發展到5萬多人。

    2、重創莽軍階段(公元21—23年)

公元21年,王莽聽說荊州綠林山有大量聚兵,便派荊州牧率2萬精兵討伐。王匡、王鳳主動出山迎擊。在云杜(今京山縣城)周圍,出其不意襲擊莽軍。R20;大破牧軍,殺數千人,盡獲輜重”,后又乘勝“攻拔竟陵(今鐘祥),轉擊安陸……還綠林山中,至有5萬余口,州郡不能制”(《后漢書劉玄傳》)。

 公元22年夏,綠林山發生瘟疫,數月間人死過半,義軍面臨嚴重威脅。王匡、王鳳,王常、成丹分別帶領人馬,兵分兩路,離開綠林山。王匡、王鳳帶兵進入南陽,威震四方。漢宗室劉演、劉秀兄弟也在聚兵反莽,便主動與綠林軍聯系。兩軍聯合后,重創莽軍嚴尤、陳茂的部隊,在南陽、昆陽地區打了一系列勝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昆陽之戰。《辭海》對“昆陽之戰”是這樣描述的:“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公元23年,綠林軍進圍宛城,攻克昆陽等縣。王莽派王尋、王邑率軍42萬反撲,包圍昆陽,用樓車和地道攻城。王鳳等率起義軍八九千人奮戰堅守,派劉秀等突圍救援。各路起義軍進援昆陽時,劉秀乘莽軍輕敵懈怠,率精兵三千集中突破敵軍中堅,殺死王尋。各軍奮勇作戰,城內守軍也乘勝出擊,內外夾攻,大破敵軍,殲滅了王莽主力。”昆陽之戰敲響了王莽政權的喪鐘。

3、復漢立帝階段(公元23—25年)

公元23年,起義軍戰勝嚴尤、陳茂官軍之后,關于領導權的爭奪日益激烈起來。這次戰勝莽軍的主力是綠林軍,王匡、王鳳在義軍中贏得了很高的威望,王匡實際上成了義軍的最高統帥。但王匡存在“天下非漢莫屬,非劉氏莫王”的封建正統思想,不愿自稱皇帝,于23年3月在淯水沙洲設壇陳兵,舉行大典,立漢高祖九世孫劉玄為帝,號更始。

昆陽之戰后,王匡率兵于23年9月攻破洛陽,10月攻入長安,將王莽殺死。王莽政權宣告結束。

劉玄進入長安后,迷戀酒色,不理政事。劉玄在別人的挑唆下,開始懷疑綠林軍領袖。面對赤眉軍的層層逼進,綠林軍大將申屠建規勸劉玄撤退到南陽根據地,劉玄不理不睬,反將申殺害。王匡被迫歸附赤眉軍。25年9月赤眉軍攻入長安,12月,將劉玄絞死。后來,王匡又離開赤眉軍,歸附劉秀部下宗廣。據史料分析,王匡隨宗廣后,于26年3月被劉秀授意殺害。王鳳在長安受封宜城王后,下落不明,疑被劉玄派人暗殺。

 

 

相關資料

 

【王莽】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公元25年,東漢王朝建立.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漢成帝時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侍郎,后升為射聲校尉。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其叔父王商上書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前8年)繼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馬,時年38歲。翌年,漢成帝薨。漢哀帝繼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親丁太后的外戚得勢,王莽退位隱居新野。其間他的兒子殺死家奴,王莽逼其兒子自殺,得到世人好評。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漢哀帝無子而崩。王政君掌傳國玉璽,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1年王莽在推辭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漢公”的爵位,將俸祿轉封兩萬多人。3年王莽的女兒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從居攝二年(6年)翟義起兵反對王莽開始,不斷有人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后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西漢后期社會危機深重,政治動蕩,人心思變,整個社會流行所謂漢室當“更受命”之說。這種思潮為王莽代漢創造了一個輿論上的思想準備。西漢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災荒,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階級矛盾尖銳,人民起義不斷。王莽纂漢正是適應了當時整個社會的基本思潮--人心思變,社會思治這一實際情況產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削奪劉氏貴族的權利,引發豪強的不滿。由于他看不起邊疆藩屬,削王為侯,不斷挑起對匈奴和東北、西南各族的戰爭。賦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黃河改道,災民遍野。天鳳四年(17年)各地農民紛起反抗,形成赤眉、綠林大起義。地皇四年(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混亂中他為商人杜吳所殺,新朝滅亡。

 

王莽改制的主要內容有六: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買賣,用恢復井田制的辦法來解決土地問題。

(2)改奴婢為“私屬”,亦不得買賣。

(3)實行“五均六莞”,即在國都長安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賒貸及管理物價,征收商稅,由政府經營鹽、鐵、酒、鑄錢和征收山澤稅。

(4)改革幣制。

(5)改革中央機構,調整郡、縣劃分,改易官名、地名。

(6)改變少數民族族名和首領的封號。

 

 

【劉秀】

 

劉秀(前6—57年),漢族,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西漢皇族后裔劉秀與兄在家鄉舂陵乘勢起兵,與眾英雄并爭天下。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后平滅了綠林、赤眉、隗囂、公孫述等諸多割據勢力和為數達百萬的大小農民起義軍,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20余年的中華大地再次歸于一統。天下定后,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興儒學,從而奠定了日后東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

 

 

【王匡】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領袖。

  王匡(?—25),王莽時期農民起義領袖。新莽末年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天鳳四年(公元17年)與王鳳等在綠林山(一說在今湖北當陽東北)領導饑民起義。后因山中大疫,率部分起義軍北入南陽(治今河南南陽),號“新市兵”。更始元年(23 年)率起義軍攻占洛陽。王莽政權被推翻后,劉玄封他為比陽王。后遭劉玄疑忌,幾為所殺,乃率兵歸赤眉軍。后投降劉秀,為劉秀部將所殺。

  王莽統治時期,荊州地區連年災荒,廣大農民生活無著,紛紛逃離故土。公元17年(天鳳四年),饑民們在新市人(今湖北京山)王匡、王鳳兄弟的領導下發動起義,以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為根據地,故稱綠林軍。隊伍得到廣大民眾和附近起義軍的響應,迅速擴大。

  公元21年(地皇二年),王莽的荊州牧發兵進攻綠林軍,綠林軍出山迎擊獲勝,部眾增至數萬人,戰斗意志高漲起來。公元22年(地皇三年),綠林山中疾疫流行,綠林軍出山,一支由王常、成丹等率領,西入南郡(治今湖北江陵),稱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王鳳、馬武等率領,北上南陽,稱新市兵。新市兵攻隨縣時,平林人陳牧、廖湛率眾響應,于是綠林軍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西漢宗室劉玄,這時也投身于平林兵中。

  公元23年(地皇四年)二月,綠林軍領袖王匡、王鳳等擁立劉玄為皇帝,國號“漢”,年號“更始”。劉秀的哥哥劉縯反對劉玄稱帝,被劉玄、王匡等殺死,劉秀因兵力薄弱,不敢公開反抗,忍辱負重,表示忠順于起義軍。

  同年八月,綠林軍兵分兩路,王匡、王鳳率軍進攻洛陽,另一路申屠建等進攻長安。長安市民發生武裝起義,攻入未央宮,王莽逃至浙臺,被商人杜吳殺死,王莽新朝覆滅。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劉玄由洛陽進入長安。但是他很快變質,生活腐朽,政治專制。為了達到獨攬政權的目的,劉玄殺死眾多起義軍將領,又剝奪了王匡等人的軍權。義軍將領與劉玄為首的貴族集團發生沖突,王匡率領部分起義隊伍投靠了另一只著名的起義軍赤眉軍。

  公元25年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投降,更始政權滅亡。

 

 

【王鳳】

 

  新莽末年綠林起義軍首領。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天鳳四年(公元17 年)與王匡等在綠林山(在今湖北當陽東北)領導饑民起義。后率部分起義軍北入南陽(治今河南南陽),號“新市兵”。昆陽之戰時曾率軍守城。王莽政權被推翻后,劉玄封他為宜城王。

 

 

【王匡、王鳳小傳】

 

西漢末年,封建統治階級和官僚地主瘋狂地兼并土地,貪官污吏巧取豪奪,加緊對農民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逼得農民難以得生。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小規模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大地主為了維護其搖搖欲墜的統治,就把政治野心家王莽抬出來,打著改革政治的招牌欺騙群眾。王莽乘機發動宮庭政變,奪取漢朝政權,改國號為“新”。王莽上臺后推行一條反動路線。在政治改革的招牌下,大搞復古倒退活動。在“收復絕屬,存亡續廢”的旗號下,大封諸侯王,復辟分封制。他以禁止土地和奴隸買賣為借口,宣布“王田私屬制”,即按井田制的規定,把土地收歸國有,更名為“王田”,把私人奴隸改名為“私屬”,實際是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恢復了奴隸主既占有土地、又占有奴隸的井田制,要把漢代的封建社會拉回到西周時期的奴隸制社會。王莽還采取一套搜刮人民的經濟政策,建立了“五均六管”,實際上是把由國家控制物價、統一調運物資和借貸大權,交到官僚、商人、高利貸者手中,使他們可以利用國家機構囤積居奇,操縱物價,大放高利貸,殘酷地剝削人民。王莽還多次改革貨幣制,濫鑄銅錢,對人民進行野蠻掠奪,造成“農商失業,食貨俱廢”的惡果,破壞了社會的正常生產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遭到了人民的強烈反對。為了轉移視線,王莽又發動對兄弟民族的掠奪戰爭,引起了兄弟民族人民的反抗,增加了內陸人民的負擔。人民已是財竭力盡,無法生活,又加上水利長期失修,自然災害連年不斷,農田荒廢,農民傾家蕩產。山東、河南、河北、湖北等地尤為嚴重,很多地區都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荊州地區人民的糧食早已被搜刮一空,平原上的草根、樹皮都吃光了,廣大貧苦農民只好扶老攜幼,成群結對逃入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靠挖野菜充饑度日。可是災情越來越重,到山里來的人也陸續增多,野菜也被挖光,人們眼看著就要餓死。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鳳也在窮苦的饑民當中。他們向群眾宣傳只有起來造反,才可能求得生存,得到了群眾的信任與擁護。在他們的宣傳發動下,幾百人的起義隊伍很快就組織起來了。大家共推王匡、王鳳為渠帥(大帥),在公元17年(天鳳三年),舉起了反對王莽政權的革命大旗。王匡、王鳳領導的這支革命隊伍,因為起義于綠林山,便稱為綠林軍。不久,南陽的馬武、潁川的成丹也加入到革命隊伍中來。數月之間,起義軍就發展到七、八千人。他們憑借綠林山區的險要地勢,開展了武裝斗爭。公元21年,王匡率領農民軍在云杜(今湖北仙桃西北)附近痛殲王莽的荊州軍,斬敵數千,繳獲了敵人的全部作戰物質,取得了重大勝利。起義軍又乘勝攻下竟陵(今湖北天門)、云杜、安陸。當起義軍凱旋回到綠林山時,隊伍已擴展到5萬多人。

 公元22年夏,起義軍遭到疾病的襲擊,無法在山里堅持下去,王匡、王鳳又根據形勢的變化,采取新的措施,決定走下山來,向面積廣闊的平原進軍。命令成丹帶一支起義軍西去南郡(今湖北江陵),稱“下江兵”;王匡、王鳳、張昂率領主力軍進入南陽地區,稱“新市兵”;平林(今湖北隨縣北)人陳牧等也聚眾一千多人起義響應,號稱“平林兵”。

革命形勢風起云涌。一些豪強、官僚、貴族也打起反莽的旗號,乘機混進了革命隊伍。破落貴族劉玄就混進了平林軍。南陽地區的大地主兼商人、舊貴族劉演、劉秀兄弟,抱著復辟地主政權的野心,在南陽拼湊了一支軍隊,號稱“舂陵兵”,參加了新市兵。在當時,面對著王莽反動政權,王匡、王鳳采取容納劉演、劉秀和一切反莽力量的策略,是符合革命發展需要的,因為它壯大了革命力量,孤立了敵人。但從此,在革命隊伍內部埋下了定時炸彈,時時威脅著革命隊伍的生存。

公元22年冬,綠林軍在比水(唐河下游)又打了一個大勝仗,一舉消滅了王莽反動軍隊十幾萬人,并乘勝包圍了南陽首府宛城(今河南南陽)。綠林軍的節節勝利,進一步鼓舞了廣大群眾。為了最后消滅王莽政權,需要建立一個具有權威的領導機構,于是建立政權問題就提到日程上來了。但是,綠林軍建立政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過了激烈的斗爭。當時,一些鉆進革命隊伍內部的地主階級野心家,為了奪取農民革命勝利成果,炮制出了“劉氏復興”的讖語,大造反革命輿論。這種反動宣傳,在農民軍中有很大影響。因此在綠林軍建立政權時,就一定要立一個姓劉的當皇帝。然而,在立哪一個姓劉的當皇帝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混進革命隊伍內部的南陽地主集團,主張立劉演;而以王匡、王鳳為首的農民將領主張立劉玄。農民將領認為,劉玄單身投入平林軍,人單勢孤,不敢違背農民軍的意志;而劉演有南陽地主集團作支柱,有舂林兵作后盾,有復辟地主政權的野心。因此,王匡、王鳳一馬當先,堅持要立劉玄;而南陽地主集團一定要立劉演。兩種意見相持不下,爭論不休。這時王匡、王鳳就想出了一個果斷的對策,他們先召集農民將領開會,在會上作出了立劉玄的決定,然后在大會上宣布了這一決定。劉演一看大勢已去,就想出了一個拖延戰術,他振振有詞地說:“赤眉軍在山東勢力很大,王莽政權還沒有消滅,現在最好稱王不稱帝,等到將來局勢穩定了,再立皇帝也不晚。”劉演的這個計謀非常清楚,是為他們將來篡奪農民政權打掩護。

 

農民將領一眼就看出了他們的陰謀詭計。綠林軍創始人之一張昂憤怒地拔出寶劍,往地上一擊,大聲地說:對必成的事情有懷疑,就不能成功,今天的事情就這樣決定了,不能再有其它議論。”王匡、王鳳堅決支持張昂的革命行動,煞住了南陽地主集團妄圖奪取農民政權的逆流,于公元23年5月11日,立劉玄為皇帝,建年號為“更始”,表示農民將領從頭做起,建立新的天地,王匡被封為定國上公,王鳳被封為成國上公,仍然掌握著農民軍的領導大權。

 綠林軍在建立政權后,人心振奮,士氣高漲,王匡、王鳳決定乘此大好時機,向王莽政權開始新的進攻。王匡指揮圍攻宛城的主力軍發動了猛烈的攻堅戰,王鳳則率領一支起義軍向北挺進,起義軍進展神速,勢如破竹,很快就拿下了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舞陽北)、郾城(今河南郾城南)等縣城,給王莽反動政權以沉重打擊。這時的王莽,就象賭場上的賭徒一樣,要把所有剩余的賭本付諸一擲,他要傾全國的兵力,去鎮壓綠林軍。

公元23年5月,王莽調集各地精兵42萬,號稱百萬,事先選好幾百名懂得兵法的大師,帶上詩書、武器,充當軍中的參謀,氣勢洶洶,“旌旗輜重,千里不絕”,由王尋、王邑指揮向綠林軍猛撲過來。這時,由王匡率領向北挺進的一支綠林軍,首當其沖。面對著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強大敵人,應當怎么辦?當時在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有的主張分散隱蔽,保存實力;有的主張利用昆陽城小而堅、易守難攻的條件抗擊莽軍。在這關鍵時刻,將士們分析,如果分散兵力,容易被各個擊破,只要王鳳率領的這支隊伍被打跨,包圍宛城的綠林主力軍將直接受到王莽主力軍的攻擊,有被消滅的危險。相反,收縮兵力,堅守昆陽,尋找戰機,有可能取得勝利。王鳳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決定堅守昆陽,采取積極防御的方針,下令把八九千農民軍都集中到昆陽城內,完成了戰略收縮任務,準備握緊拳頭,打擊敵人。王鳳還利用王莽軍初到昆陽,包圍尚不嚴密的時機,派宗佻、李鐵、劉秀等13人在晚間突圍,去郾城、定陵請援兵。劉秀等突圍成功,使昆陽反包圍戰取得了初步主動權。

 狂妄驕橫的王邑把昆陽包圍了幾十層,王莽軍人喊馬叫,鉦鼓喧天,聲聞十幾里以外,數丈高的云梯俯視著昆陽城內,挖地道、撞城門的王莽軍忙亂不停,箭頭象雨點一樣向城內飛落,城里人外出打水,都要頂著門板,以防箭傷。王邑得意忘形,認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攻下昆陽,把城內居民斬盡殺絕,好去請功領賞。但是,反動派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堅守昆陽的幾千名義軍戰士,在王鳳的指揮下,在全城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精神抖擻,斗志昂揚,以堅韌不拔的意志,連續打退了敵人的猖狂進攻。王莽軍已是精疲力竭,小小的昆陽城仍然屹立不動。在緊急關頭,劉秀等請來了援兵。這時,王匡指揮的綠林軍已在三天前攻下宛城,消息傳到昆陽,起義軍受到極大鼓舞,給王莽軍隊在精神上以沉重打擊。城外的援兵象猛虎下山一樣,從背后插入敵陣,以擒賊先擒王的戰術,沖進了王邑的指揮部,殺死了王尋,敵軍頓時大亂。王鳳在城里率領起義軍沖殺出來,里外夾擊,呼聲震天,起義軍無不以一當百,殺得王莽軍抱頭鼠竄。湊巧,天氣突變,天昏地暗,大雨如注,河水滿漕,洪水四溢,王莽敗軍自相踐踏,死傷無數,僅掉在河里淹死的就有一萬多人。昔日威風凜凜的王邑,早已嚇得聞聲喪膽,只帶著幾個小卒,狼狽逃命去了。昆陽大捷,起義軍繳獲了王邑軍的全部輜重,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奠定了推翻王莽政權的基礎。從此,王莽軍一蹶不振,主動權已掌握在農民軍手中。

昆陽大捷,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是推翻王莽政權的決定性戰役。昆陽大捷表明,為正義而戰的農民軍是真正的英雄,表明了王鳳是具有很高軍事才能的杰出的農民領袖。劉秀當了皇帝后,將農民英雄創造的奇跡,完全記在了自己的帳上,說是劉秀指揮了昆陽戰役。其實在昆陽大戰時,劉秀只不過是一個“偏將軍”,真正的統帥是王鳳,而不是劉秀。

昆陽大捷,勞苦大眾無不喜氣洋洋,奔走相告。但是正在人們歡慶勝利的時候,以劉演為首的南陽地主集團,卻再次企圖奪權,他們錯誤地估計形勢,想利用劉演、劉秀在宛城和昆陽戰役中立了戰功,聲望有所提高的時機,乘勢奪權。劉演的死黨劉稷竟公開揚言:“我們起兵圖大事,就是為了伯升(劉演)兄弟,更始是個什么東西!”公開表示不承認更始政權。劉稷甚至猖狂到抗拒執行更始政權的命令。面對著劉演集團企圖奪權的囂張氣焰,王匡挺身而出,領導著農民軍將領,給劉演集團以迎頭痛擊,立即逮捕了劉稷。原來隱藏在幕后進行指揮的劉演,見劉稷被捕,竟公開跳出來反對。農民軍遂又逮捕劉演,并把他們判處了死刑。這時善于“克己”的劉秀,聽說他哥哥劉演被殺,馬上由前線回到宛城,向農民軍請罪。劉秀回宛城大耍“韜晦”之計,既不給他哥哥服喪戴孝,也不和劉演的部下私自交談,“飲食言笑如平常”,經常對人說自己有過錯,表示愿意悔改。劉秀這種以屈求伸的手法竟起了作用,劉玄就上了他的當,認為劉秀已經很老實了。不僅沒有殺他,反而拜他為征虜大將軍,封武信侯。不久又派劉秀到河北去招收農民軍,給劉秀以獨立發展的機會。

  綠林軍在鎮壓了劉演、劉稷之后,內部更加團結,形勢對革命更加有利。這時,河北農民軍銅馬、青犢等部已摧毀了王莽政權在河北的統治,赤眉軍已消滅了王莽軍在東部地區的有生力量。在大好形勢下,綠林軍決定向王莽反動政權發動最后一擊。這時已陷入滅頂之災的王莽,在農民軍已打到長安的時候,還根據《周禮》關于“國有大災”,用哭可以壓下去,“告天以求救”的說教,率領文武百官,到長安南郊去祭天。他仰著頭對天說:皇天啊,你授命我王莽當皇帝,為什么不幫助我消滅農民軍?說罷就和文武百官一起嚎啕大哭。王莽祭天丑劇剛剛收場,更始元年(公元23年)9月1日,起義軍就攻進長安,長安居民也起義響應,火燒宮門,高喊“反虜王莽,何不出降”的口號,沖進皇宮。面對著潮水般涌進來的起義群眾,王莽早已嚇得發抖,但他還要裝腔作勢,學著孔子的腔調說:“天生德于予,漢兵(綠林軍)其如予何?”說罷,就連滾帶爬逃上了四面環水的漸臺。農民軍把漸臺包圍數重,最后捉住王莽,斬首示眾。尊儒復古的“新”王朝,終于被農民起義軍葬入了墳墓。

王莽政權被消滅之后,更始政權很快就遷入長安。劉玄到了長安之后,馬上就被靡亂的宮庭生活所陶醉,徹底暴露出他的腐朽沒落的階級本性,他“日夜與婦人飲酒后庭”,不問政事,農民將領要會見他,他就用侍者坐在帷幕里頂替,政權完全控制在地主階級代言人趙蔭、李松等一伙人手里。王匡、王鳳等農民將領受到排斥。地主分子李淑對劉玄說:“陛下起家雖然靠著農民軍的力量,那只是臨時利用一下而已,不可能長久依靠他們。”現在應該“理改制度,更延英俊”,農民將領是管理不了政治的。這就是要改變農民政權的性質,把被打倒的官僚、地主再扶上臺。劉玄雖然沒有公開地接收李淑的意見,但是,暗中卻在醞釀著屠殺農民將領的陰謀。更始政權已從代表農民政權的政治機構,轉化為地主階級鎮壓農民運動的暴力機器。

綠林軍創始人創始人王匡、王鳳和張昂等農民將領,在進入長安以后,仍然保持著農民階級的本色,在他們的管轄地區,對官僚、地主堅決進行打擊和鎮壓。他們手下的官員都是“群小賈豎、膳夫包人”,政權還掌握在勞動人民手中。王匡、王鳳等對劉玄的荒淫腐化,對趙蔭等人的專橫跋扈,十分反對,對更始政權的變質,感到痛心。他們想說服劉玄離開長安,誰知消息泄露,劉玄竟動了殺機,他先后用計將農民將領誑進宮中,殺害了申屠建、陳牧、成丹等人,王匡、張昂等機警地發覺了劉玄的陰謀,得以逃出虎口。劉玄又派趙蔭率軍攻打王匡、張昂駐地。于是,更始政權的內部斗爭,變成了公開的內戰,雙方在長安連戰月余,王匡、張昂等兵敗后退出長安。原來想和綠林軍合作的赤眉軍,看到更始政權已經變質,便向西發動了進攻,這時已進軍到離長安很近的高陵。王匡、張昂遂與赤眉軍聯合進攻長安。已成了孤家寡人的劉玄,走投無路,只好向赤眉軍投降,后來被赤眉軍處死。

王匡、王鳳、張昂與赤眉軍聯合推翻劉玄政權后,仍堅持斗爭。直到公元27年隨赤眉軍一起撤出長安,在崤底、宜陽被劉秀的軍隊鎮壓下去。

王匡、王鳳領導綠林軍艱苦奮斗,直接推翻了王莽的復古反動政權,沉重地打擊了豪強地主的腐朽勢力,使大批奴隸、農民得到解放,緩和了土地高度集中和大批農民淪為奴隸的社會矛盾,為歷史發展作出了貢獻。但是,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王匡、王鳳對于混進革命隊伍內部的地主階級野心家的斗爭不夠堅決,不夠得力,使劉玄、劉秀等人得以私篡權,達到他們利用農民戰爭作為改朝換代的工具的目的,這個歷史教訓應當引以為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綠林軍
國兆文化——歷史朝代人物精編之西漢(第四篇)
王氏名人:赤眉領袖 推翻新朝----王 匡
綠林起義與綠林文化
歷史名人小故事之二百三十九:劉玄
綠林赤眉起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巩义市| 洞口县| 九龙坡区| 湘潭县| 乳源| 咸丰县| 涿鹿县| 桂平市| 锦屏县| 花莲市| 武山县| 丰城市| 萍乡市| 饶河县| 英德市| 易门县| 永城市| 六枝特区| 长春市| 鹤壁市| 巫山县| 紫阳县| 德令哈市| 驻马店市| 砚山县| 萝北县| 昆明市| 平乡县| 岗巴县| 来安县| 平果县| 中宁县| 黔南| 湘潭市| 太保市| 东乌珠穆沁旗| 邹平县| 化州市| 介休市| 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