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三法則,變動、簡單、不變。
《易經》第一法則是易,也就是變動。在人類遠古早期,以為山川河流一切都是不變的,但是突然有一天發現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由此產生了恐慌。如果一切都是靜態而不變,那么可以憑借經驗來解決問題,但一切都變化,那么以往經驗無效,就只有求助于對這種變化的追問,由此為“易”的第一法則,變易。
“易”的第二法則為簡易,就是“簡單”。把萬事萬物用簡單的方法加以說明。
“易”的第三法則為不易,就是不允許變動。就是要把控流變,就必須用一個思維簡易原則來把控,要想把控流變,要運用這個思維簡易原則,這個思維簡易結論就不能亂變。因為如果這個東西不斷變化,那么你對世界的變化就仍然無從把握,也就意味著你仍然面對的是變動不定。
《易經》文本三原則:象、數、理
《易經》基本文本推導,以象組數,以數推理,以里釋象。
所謂的“象”就是易經的符號,全都是具象符號。
如第一乾卦三個陽爻,表示天無裂縫;第二坤卦三個陰爻,代表女性大地,因為大地分山川河流隔斷,很形象;第三離卦代表火,你豎起來看像火苗竄動的一種半抽象符號;第四卦坎卦,代表水,和甲骨文代表水的符號相同;第五卦震卦,代表雷電,下面陽爻代表地平,上面兩根陰爻代表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第六卦巽卦,代表風,上面兩根陽爻代表陰云密布的天空,下面一個陰爻代表風的流動;第七卦艮卦代表山,下面兩個陰爻代表石塊堆壘,上面一根陽爻代表山的高度;第八卦兌卦代表沼澤,下面兩個陽爻代表地平、地面、地殼,上面一個陰爻代表水紋波動。
所以八卦全部都是具象符號?!兑捉洝匪械姆柖际蔷呦蠓?,它用每一個具象符號代表人體或者自然界中的一個具象的大類,由此推演理解世界。
第二原則叫做數。如你拿陰陽二爻,做成三爻卦,你只能做成八卦,絕對做不出第九卦。在數學的排列組合的極致就是八,隨著八卦的發展,最后把兩個八卦堆起來就是重卦,重卦是六爻卦,最多只能做六十四卦象,絕不可能出現第六十五卦。
第三原則就是“理”,就是對由象和數構成的符號系統,進行宇宙論和自然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