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2-25 作者:胡奕軍 來源:《人物》
1904年冬,程家檉與友人在東京合影。前排左一為黃興,左三為胡瑛,左四為宋教仁;后排左三為程家檉,左四為劉揆一
◆胡奕軍
忍辱負重,精心謀劃,無奈“中央革命”流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勝利,在全國中心地區打開了清朝統治的一個大缺口,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正當程家檉為武昌起義的成功而歡欣鼓舞時,一個不幸的消息突然傳來,讓他震驚又悲痛:11月7日,同盟會中潛伏清廷的高官陸軍第六鎮統制吳祿貞在石家莊遇刺身亡。
程家檉之所以忍辱負重,寧肯忍受同志們的侮辱和嘲諷,多年潛伏京師,周旋于朝廷權貴之中,其目的就是為實現自己的“以游說中央軍隊及大政治家,冀一舉推倒政府”的遠大抱負,其花多年心血,精心策劃和培養的掌控軍隊之人,就是吳祿貞。
吳祿貞,湖北云夢人,1898年東渡日本,進入士官學校騎兵科學習,是中國留日的第一期士官生。吳祿貞經程家檉介紹加入了興中會,后又成為同盟會的秘密會員。因為與留日的滿清親貴良弼是同學,且深得良弼信任,1904年4月,經良弼引薦,奉調入京,任練兵處軍學司訓練科馬隊監督。1910年赴德、法兩國考察軍務,回國后,在程家檉的策劃下,吳祿貞將許多新奇的西洋玩意兒及籌措來的兩萬兩銀子,以感謝栽培之名,饋贈給慶親王奕劻,后得以被任命為赫赫有名的陸軍第六鎮統制。這一任命讓程家檉和吳祿貞興奮不已,因為掌握兵權對實現“中央革命”實在是太重要了!
武昌起義爆發后,被任命為山西巡撫且手握兵權的吳祿貞躊躇滿志,以為這是實現期盼已久的“中央革命”的最佳時機。他積極奔走,東聯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西聯山西都督閻錫山,組織燕晉聯軍,擬殺進北京,直搗黃龍!
而在北京方面,程家檉也在積極活動。吳祿貞在離開北京之前,就與程家檉多次磋商,早已制定出周密的計劃。程家檉指派同盟會會員汪榮去策動禁衛軍,丁季衡在京城發動警察并聯絡義民七萬人左右,一旦燕晉聯軍進攻北京,則可內外呼應。白逾桓只身前往東北,游說陸軍第二混成協統領藍天蔚和聯合急進會會長張榕。程家檉自己留京運籌帷幄,以做內應。萬事俱備,只等吳祿貞這燕晉聯軍大都督的一聲發令槍,則里應外合,奮起響應,一舉占領首都,完成“中央革命”。
11月7日,槍聲響了,不過不是吳祿貞發起進攻的發令槍,而是叛徒的罪惡子彈。這天深夜,志大心豪的吳祿貞開完軍官動員會后,返回指揮部休息,衛隊營管帶馬惠田走了進來,向吳匯報軍情。當吳將他送出門時,馬發出暗號指揮伏兵進攻。一陣密集的槍聲過后,吳祿貞與同是同盟會會員的參謀張世膺、副官周維楨均倒在了血泊之中。
原來,陸軍第六鎮系袁世凱小站練兵時的嫡系部隊,吳祿貞接管后,急于求成,先是任命黃興和張世膺為參謀長,接著便以“煙癮甚重,行同盜賊”為由,革了袁世凱的心腹第十二協協統周符麟的職。
袁世凱從密探處知曉后,立即召見了周符麟,周密告了吳祿貞是革命黨,并列舉了吳與張紹曾、閻錫山秘密聯合的材料,及其準備發動燕晉聯軍進攻北京的情報。袁世凱聽后大為驚駭,指使周符麟立刻返回石家莊設法除掉吳祿貞。周符麟返回石家莊后,用重金收買了吳祿貞的衛隊營管帶馬惠田。
可嘆吳祿貞,一位蓄志革命的驍勇武將,一位深入虎穴的孤膽英雄,沒有戰死在疆場上,而是倒在了陰謀家的槍口下,死時只有31歲!
程家檉得悉后,與白逾桓抱頭痛哭,多年經營,毀于一旦!當查明陰謀的主使者是袁世凱時,程家檉對袁賊的痛恨可想而知,他扼腕切齒地表示:與袁賊勢不兩立!
多次策劃刺殺袁世凱
痛失革命摯友,讓程家檉進一步看清了袁世凱卑鄙險惡的嘴臉,遂決定以血還血,以暗殺對暗殺。1911年11月,他與白逾桓、汪精衛等共同商議,在天津建立了同盟會的分支機構——京津同盟會。不久,程家檉與京津同盟會暗殺部的同志共同策劃,謀炸袁世凱。1912年1月16日上午,幾輛馬車由東華門向外務部駛去,狡猾的袁世凱就坐在其中的一輛馬車上,這是他用來迷惑刺客的自保方法。馬車剛到丁字街三義茶樓時,突然一顆炸彈從茶樓里飛出來,只聽轟的一聲巨響,炸彈在袁所乘馬車的后面爆炸了,袁嚇得面如土色。馬車很快來到了祥宜坊酒店門口,又一顆炸彈從酒店里飛了出來,一聲巨響之后,袁的衛隊管帶袁金標及一名排長、兩名親兵、兩名馬巡、兩名行人及兩匹馬當場死亡。由于炸彈是在袁所乘馬車的旁邊爆炸的,這使他再次僥幸逃脫。袁世凱驚嚇之余當然不會善罷甘休,立即指派手下大肆搜捕參與行刺的革命黨人。張先培、黃芝萌、楊禹昌三位壯士當天就被逮捕,慘遭殺害。
不久的某日深夜,一個名叫須佐橘治的日本人,突然持械闖入程家檉位于海岱門內麻線胡同的住所,猛力襲擊程家檉,程家檉奮力奪下了歹徒的兇器,才躲過一劫。原來,此事的主使者是善耆和良弼,因為他們發現很多反清革命之事都是由程家檉策劃促成的,便對其恨之入骨,曾懸賞一萬五千金刺殺程家檉,須佐橘治就是他們派遣的,但未得逞。此后,程家檉曾多次身陷險境,但因有朋友相助,最終都化險為夷。1913年3月20日,程家檉的好友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在上海滬寧火車站遭到歹徒武士英的槍擊,22日,因傷勢過重醫治無效,死于上海鐵路醫院。這次政治謀殺的元兇依然是袁世凱。
又是一樁血案!身居北京的程家檉聞此噩耗,悲痛萬分,慟哭不已。雖然,他和宋教仁相識只有八年多,可彼此都有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之感。他們既是志在革命的好戰友,又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回想當年他們在日本共同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時經歷的風風雨雨,看著宋教仁為了幫他辯誣辟謠而飽含深情撰寫的文章《程家檉革命大事略》,程家檉總會潸然淚下。他曾懷著滿腔的悲憤發誓說:“畢吾友之命者,誓有以報之!”隨即他便南下,與黃興商議討袁之事,繼而奉命奔赴皖贛,同安徽都督柏文蔚、江西都督李烈鈞等謀劃此事。部署完畢之后,又秘密返回北京,在其主辦的《國風日報》上發表《袁世凱黃粱夢》一文,檄討袁氏的陰謀和賣國行徑,大量報道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從而,掀起了反袁的“二次革命”。1913年9月,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以失敗告終,革命黨人紛紛亡命海外,可程家檉卻依然留在北京,繼續勇敢地與袁世凱做斗爭。袁對其恨之入骨,欲置之于死地。同志們紛紛勸說程家檉還是先出國躲避一陣,可他卻說:“我與袁勢不兩立,我不殺賊,必為賊殺!”同年冬,他開始集結2000多名同志,組織“鐵血團”,散布于京城來刺殺袁世凱,并聯合口外軍馬數萬人,希望憑借此舉達到內外夾擊之效。
1914年7月,程家檉致函旅居日本長崎的白逾桓,說將派熊世貞購買炸藥武器,不久接到白的復函,答應將協助進行。此后,程家檉又想方設法,買通袁府的廚師,準備投毒于飲膳之中,來除掉袁世凱。不料,事機不密,熊世貞在天津被捕,計劃泄露,程家檉因此遭逮捕。對簿公堂時,程家檉正氣凜然,大聲歷數袁氏的各種罪狀,令判官大驚失色。袁世凱得知后,咬牙切齒地說:“程某乎,無論有罪無罪,均須殺之!”
1914年9月23日,程家檉在北京英勇就義,時年僅40歲。
摘自《人物》2010年第12期
Copyright©本站版權為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所有 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電話:52921234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