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是從睜開眼睛,
愛上我母親的面孔開始的。
——(英)喬治·艾略特
5月9日,一個溫暖的日子,傳遞著至愛、深情的祝福:母親節快樂!晚間,主持人何季穎老師為郁金香眾多媽媽送上節日的祝福。隨此,大家用心靈一起滋養、一起守護的【郁金香和你有約:家長面對面】第35期如約開啟。
本期繼續迎來嘉賓:補丁老師,他既是一位抑郁女兒的爸爸,又是家長學校的輔導員和郁金香的陪伴者。
承接上期他與女兒的故事分享,這一次他主要交流了兩方面內容:一是他如何調整與愛人之間的關系,相扶相伴渡過難關;二是他如何療愈自己、穩住自己、成長自己的經歷。
2019年9月女兒抑郁休學了,家里非常痛苦。他最初認為是愛人強勢、包辦太多、看重成績,導致女兒學業壓力增大、無法承受而生病的。由此對愛人抱怨很多,加上女兒的黑白顛倒,家里的氛圍更為冷清。
隨著他在郁金香的學習,逐漸認識到調整夫妻關系更為重要,逐漸嘗試減少對愛人的抱怨。可他發現,愛人的自責特別多,常嘆息自己無能為力。到底這個力想用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想去幫助女兒,但女兒并不接受、甚至對抗。他陪伴著自責中的愛人,看見愛人的挫敗感,引導愛人去堅持“三不”原則,尊重孩子,減少發力,多給孩子自由。
堅持“三不”原則,并非易事。那時媽媽上班也難以安心,會問詢疫情中陪伴女兒的爸爸,女兒起床了嗎?女兒吃藥了嗎?爸爸后來用了一個小招,就是問詢一次必須發10元紅包,慢慢地媽媽忍住一些了。事實證明,只有不評判孩子各種狀態的好壞,才能做到不擔心、不期待。
補丁老師逐漸接起了家里事項,包括與孩子學校的聯系,孩子提出想辦的事情,當愛人放開這些事項后,明顯減少了焦慮,專注去做自己的事情。家里多了交流,多了溫暖,一家三口會經常在一起做飯。媽媽會在女兒面前點贊爸爸,爸爸給到家里的力量越來越多,媽媽的柔和也越來越多。
當補丁老師學習中看見自己的問題時,開始向內看,看見那里有一個缺失安全感的“內在小孩”,那是一個不完整的自己,總是費力地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去當一個好學生、好員工,以前,他會藏著掩著,不敢露出自己傷口,但傷痛一直在的。那時,他開始嘗試療愈自己。
療愈自己,并非一蹴而就。他學習用《鏡子的法則》向父母傾訴,回老家讓往事一幕幕回放,跳心舞讓情緒流動起來。當他更多地看見,一生辛勞的父母是愛自己的,他用愛的事實和情感擁抱“內在小孩”,陪伴他,滋養他,讓他一點一點長大。當他的勇氣和底氣逐漸增強,從迷茫走向了清醒,更能接住這個變化的家庭了。
他還在那些正規正矩的基礎上,進一步嘗試拓寬自己的接受面,給自己留出更多的余地,慢慢發現以前認為不好的現狀并不是絕對的,事物是變化的,人是靈活的。當他逐漸擴大自己的舒適區后,他自己不累了,舒展了,看問題輕松了,多愛自己了,也就能夠接受真實的愛人和女兒了,跟同事的相處也融洽了。
補丁老師寄語郁友家庭中的爸爸:你自己一定要走到前面來,穩住自己就穩住了這個家!你靜心下來會看見自己的難受,其實你的愛人更難受,相互理解,相互扶持,陪伴著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本期神秘嘉賓是逍遙自在同學,他帶來了成長中清晰、流暢的聲音。他先介紹了自己跟郁金香結緣的故事。
2019年,他大二上學期出現問題導致難受,被朋友拉進郁金香冥想群,然后進入郁金香。2019年“920”郁友節參加杭州現場活動,遇見了愛咪老師、何老師,結識了天源等人,讓自己有了歸屬感,內心感到被接納。疫情在家,繼續通過網課參加郁金香課程的學習。后來到“和你有約”做嘉賓,已做了五六次。
逍遙自回復了家長的幾個問題,對于孩子高要求、追求病態完美,家長可以通過觀呼吸讓自己情緒穩定下來,穩定之后去影響孩子。他總結自己堅持下來的動力:一是對未來充滿好奇心,不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想要過什么樣的人生?成為什么樣的人?二是相信自己能好起來,相信相信的力量,三是別人的溫暖和鼓勵,四是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去抱抱他,看到他的不容易,五是學習接納自己,接受自己,六是去聽何老師的“光之引領”音頻。
他繼續用自身的經歷實踐幫助郁友:不要把自己看的太低,總覺得自己不好。只要有人給到你一點溫暖,能讓你信任,你內心的動力就會增加。你還可以通過讀書等方式來調整自己的認知;可以先承認自己的問題,去接納自己。許多心理問題的根源都是逃避,不愿面對真實的自己。他讀過《少有人走的路》,感覺講的很有道理。
孩子不愿跟父母交流,可能孩子真的不想說,也不知道如何說,父母需要靜心等待,看見孩子的需求。逃避事情的后面是恐懼,有身心方面的原因。我們需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他們有時是照顧不好自己的情緒,也無法照顧到我們的情緒。
逍遙自在寄語和自己一樣的孩子們:人生沒有等出來的美麗,只有走出來的輝煌。
何老師主持引導:當你與他人微信語音時,你可以先回聽一下自己的聲音,讓自己跳出來聽,或者把自己當作你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感受一下,聽到你的聲音時孩子是什么感覺?聲音是有能量,聽一聽自己的聲音是低沉的還是輕快的?
當你焦慮想到孩子時就去做觀呼吸,特別是家里有14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家長是無法改變他們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調整自己的能量,當我們自己的能量提升起來了,孩子一定會感受到影響到,從而他們自己會做出調整和改變!
所有的媽媽們,我們是推動搖籃的手,做很多事情真的會影響到孩子,我們就做我們自己吧,做那個靈活的自己!
“和你有約”,帶著溫暖,帶著問候,帶著祝福,走進家人的內心,敬請收看本期直播回放,讓我們一起關注“和你有約”,那暗夜中亮起的晨曦,必將帶給家人新的感動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