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導讀
今天帶給大家的分享,來自一名抑郁癥孩子的媽媽,醒來媽媽,她也是郁金香《和你有約》欄目39期的分享嘉賓。
曾經,她是一名強勢、焦慮、自以為是的工作狂,影響了女兒的身心健康卻未察覺。去年9月,她的女兒被確診為中度抑郁,吃藥、咨詢,持續半年,嘗試過各種辦法,可情況并未好轉。
遇見郁金香家長學校的她,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她看見,原來不是孩子生病了,而是她的原生家庭帶著愛的控制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短短三個月,她得到迅速成長。
女兒漸漸恢復了自信,開始寫微博。她的文章先后在市、省級刊物發表,她開始了正常社交,主動約朋友喝茶聊天。 一個苦難家庭的希望之舟,從此啟航!
這又是一個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家庭案例,因為母親的改變和成長,而讓孩子成功走出抑郁。再一次印證了:抑郁癥孩子的家長,唯有自我救贖,才能拯救孩子。
孩子抑郁,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降臨
來到郁金香家長學校快三個月了。毫不夸張的說,這是我人生中最充實、最有收獲、最有價值的三個月。
當發現孩子被診斷患有抑郁癥的時候;當孩子封閉自己40多天、不開口說一句話的時候;當孩子用水果刀一刀一刀劃向自己手臂的時候;當孩子沒有了求生的欲望,只想了卻生命的時候,我的天塌了。
焦慮、恐懼、驚慌、痛苦、自責、絕望的感覺,像刀片一樣劃向我的胸口。這是我人生中最黑暗、最艱難的日子。茫然無助的我,不知道如何面對。我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救她!不惜一切代價,哪怕讓我去死。
我想盡一切辦法四處求助。我咨詢我的朋友(她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我也在網上看了很多關于抑郁癥的文章。我知道了抑郁癥是可以治愈的,這讓我心中燃起了希望,我開始深信她會好起來。但是這個過程真的太艱難了。我沒有方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幫到她。
積極參加學習,幡然醒悟
很幸運,冥冥之中上天的指引,我找到了郁金香陽光會,成為了家長學校的一名學員。在這里我才知道,原來還有這么多的家庭跟我有著同樣的遭遇,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大愛的公益組織,在幫助我們這些無助的靈魂。
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大家在一起互相關心、互相鼓勵、互相陪伴、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伊蓮老師、寶艷老師、May老師和易彤老師不遺余力地指導我們,有時候真的是毫不留情、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的問題。
我如醍醐灌頂,終于明白了,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的幻象,孩子在用生病的方式告訴我們:是我們生病了,我們的頭腦生病了,我們迷失了自我。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我們的投射,他們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照射出我們內心的缺失和偏差。
唯有自我救贖,才能救我的孩子,才能找回自我,找回自信,找到幸福的密碼。那個時候的我,是多么激動多么感恩啊!我知道,我的孩子有救了,我的家庭有救了。
在郁金香家長學校,我的眼界豁然開朗起來。我每天堅持觀呼吸,朗讀《父母規》,聽撒紅老師的音頻,與此同時,我也聽了林文采老師《育兒先育已》和武志紅老師的《成為自己》,看《鏡子的法則》、《心眼力》、《遇見未知的自己》、《生命的重建》、《愛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非暴力溝通》等書籍,有的書反復讀。
我還主動參加了正念冥想群和光之引領能量早課。我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如饑似渴地學習,我的生活變得充實而忙碌。我開始認真覺察自己,覺察舊有的思維模式,覺察我的焦慮、我的恐懼、我的委屈、我的怨恨等等,覺察這些情緒從哪里來。
以前的我,是一個凡事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出錯、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要求自己和別人的人,這個別人也包括我的丈夫和孩子。可以想像,我把自己弄得多么的焦慮和痛苦,我又給家人增添了多少痛苦。我知道了為什么我們不愛自己,更知道為什么我們不會表達愛。
孩子說,小時候我們忽略她,長大了又過度保護她。我在她的眼中就像個領導一樣,天天跟她講道理。那些冷冰冰的道理,像一支支利箭,射向我的女兒。一顆滾燙的心就這樣慢慢冷卻,沉入到黑暗的深淵。
“我的女兒,媽媽知道錯了,請你給媽媽一個機會,讓我好好愛你吧。”我哭著跟女兒道歉。那個時候的女兒,看向我的眼神是懷疑、不信任的。但我已經下了決心,放下所有的工作,拒絕所有的應酬,一心一意陪我的女兒。
我要讓她看到我的改變,我要捧出我的一片真心,給她來自媽媽的愛、無條件的愛,用愛來融化她的心。我知道,如果我們沒有愛,又如何能給出愛?我知道了從向外求轉向內求,重新認識自己。
記得以前我非常喜歡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但我總是找不到問題的點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去做。在這里,在郁金香,我找到了答案。只有接納自己,愛自己,才能推己及人。我們還要學會寬恕自己,寬恕他人,因為愛和寬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回顧原生家庭,看到舊有模式
我打開記憶的閘門,看到了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親嚴厲又慈愛,他對我們幾個孩子的要求特別高。從小,就要我們寫決心書,長大立志當數學家、科學家等。他說,只有從小下鴻鵠之志,才能夠為實現目標去努力。而我則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學習成績也不好,偏科,數理化一塌糊涂。
14歲之前的我,是一個自卑、膽小、害怕犯錯的孩子。我只有在其他方面去努力,聽話乖巧,洗衣做飯等等,來彌補我的不足。我的母親在我不到一歲的時候,就去外地工作,直到我讀初二才回到我們身邊。
從小,我就缺乏母愛,對母親也沒有很深的感情,這是我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在我印象中,因為有文化,父親和母親都很能說,道理特別多,我也認為他們說的是對的。父親的性子很急躁,很容易發怒。從小,我就養成了討好型人格,特別懂事聽話,又勤快。長大后,我就延續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因為我覺得我現在成功了,是得益于父母的教誨。
我的性格延續了父親,也很急躁,特別想證明自己,加上當時年輕又貪玩,因而,每天周旋于各條領域,以提升自己的家庭和社會地位。對孩子,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基本上沒有認真聽過孩子的想法。但我的內心是真的很愛孩子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愛。
女兒讀初三就開始叛逆了,逃課、自殘、上網等等。我和她爸爸都很自責,覺得以前對孩子不夠關心。然后,從一個極端走上了另一個極端,對孩子過度關心、過度保護,導致孩子漸漸迷失了自我。
如今,我女兒的情況一天天好轉。從醫院回來已經一個多月了,我們一家人在一起慢慢磨合著,我和丈夫的關系也變得融洽了。女兒也開始主動融入社會,不再封閉自己了。她也找到了宣泄情緒的出口,每天寫微博,她的文章也陸續在市級、省級刊物上發表,這讓她又有了自信,她開始對生活有了期待,久違的笑容又回到了女兒臉上。
同時,我也在努力修正我和她爸爸的關系,改變我對爸爸的看法。我透過爸爸的憤怒和指責找出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并嘗試去理解他,告訴他這不是他的錯,男人也有脆弱的一面,男人也可以害怕可以哭,我愿意接納他的缺點和不足。當我改變了對他的態度,我發現他也在慢慢改變。
心得體會總結
我有幾點體會,想和大家,特別是和媽媽們分享。
首先,一定要相信郁金香家長學校,更要相信自己。改變自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只要你有那個徹底改變的愿心,有刀刅向內的決心,有刮骨療傷的勇氣,就一定能做到。
第二,我們作為妻子,一定不能把自己擺在從屬地位,不要覺得自己是女人,男人才是家里的頂梁柱。其實,一個家庭真正的定海神針是我們女人。為什么把祖國比作母親,是因為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勤勞、奉獻、堅韌、慈愛、包容。
我們更不要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我們跟男人是平等的,是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但也是互相依存的夫妻。我們人生中所經歷的苦難不全是他的過錯,那都是我們的看法。唯有痛下決心,才有改變的可能。
第三,對待丈夫要學著用母親的眼光去觀察他、理解他、包容他,去觀察他的感受、他的需要。用我們女性溫柔慈愛的特質、用博大寬廣的胸懷去接納他。女人是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就是我們做女人偉大的地方。
當我們改變了自己對丈夫的看法,換一個角度,你會發現他也有很多優點,他沒我們想像的那么糟糕。當我們時時覺察自己,真正用心用情用愛去改變自己,你就會發現,改變已經悄悄的發生了。
第四,不要認為抑郁癥是見不得光的、不正常的,我和女兒都沒有病恥感,所以,我們都是公開的。正因如此,我們反而沒有看到別人的議論和異樣的眼光。我鼓勵女兒在她的微博里寫下她的感受,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因為我們的坦蕩,反而加速了女兒病情的好轉。
我知道,由于我個人能力有限,我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偶爾冒出來的莫名的擔心,對爸爸說的話也會有反感的情緒,跟我母親的鏈接還存在問題,等等。
下一步,我將鞏固一階段小組共修的成果,把握二階段共修的成長時機,一步一個腳印,不驕不躁,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做孩子和爸爸最好的傾聽者和同盟軍,讓自己活成一束光。
現在的我,懷著感恩、揣著自信、裝著大愛、不懼風雨、一路前行。我要做自己的主人,做一個獨立的、自強的、溫柔的、美麗的、寬容的、大愛的女人。
我會盡我所能,力所能及的幫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我堅信,我就是那一束光,既照亮自己,也會照亮他人!
想要更多了解醒來媽媽的成長故事?
了解她孩子的好轉過程?
歡迎掃碼回看《和你有約》第39期
和醒來媽媽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