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郎靜山:用相機“畫”中國山水畫,作品在今天仍讓人驚呼贊嘆

郎靜山

當我們寄情山水,在旅途中留下足跡時。早已有人把相機當畫筆,將山水拍成水墨畫。

張潮在《幽夢影》中說:“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擇山居水,是許多中國人的向往。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到達。幸好我們能在畫里,看見百里山河,萬壑松風。

有一位攝影師,把地上、夢里、胸中的山水,用相機畫成了畫。

這位攝影師叫郎靜山。第一次看見他的攝影作品時,許多人驚呼:這明明就是山水畫!

郎靜山

疏影橫斜,漁翁撐著小楫,輕舟蕩在水里。圓月灑下清輝,整個畫面都籠上月色……照片透露出山水畫的氣韻。

這樣的創意并不是天賦。在攝影人生中,他把自己的日子也過成了水墨畫,用一輩子捕捉自然的美,又受到山水的召喚,一邊感知,一邊行走。

《楓橋夜泊》郎靜山 1960

《煙波搖艇》郎靜山 1951

對于曾經的郎靜山來說,山水畫最先在他心中種下美的種子。

1892年,他生于江蘇淮陰的一個官僚家庭。受父親影響,他從小就對繪畫產生興趣,少年時就能畫出不錯的工筆山水。而母親則教他讀唐詩等,寫方塊字。

《谿山新霧》郎靜山 1943

在許多人以為照相是攝魂之術的時候,童年郎靜山就看見了家中掛著的時髦東西——父母的結婚照。一張小小的玻璃濕版照片,足以讓郎靜山對攝影有了朦朧的概念。即使等他老去,都一直珍藏這張照片,回憶起自己開始走在前沿的日子。

郎靜山父母新婚留影 1869 留云閣相館

12歲時,他遇到了老師李靖蘭,開始學習攝影、沖洗和曬印。1912年,完成學業的郎靜山進入上海《申報》,成為中國第一代攝影記者。

郎靜山

攝影技術在法國出世后,小小的照片,便能將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傳向世界。在與國外攝影師交流的過程中,他發現,西方人眼中的中國跟自己看見的太不同了。

很多西方攝影家到東方來,多展現落后及令人難堪的部份,不少畫面中,男人戴著鐐銬枷鎖,女人裹著小腳……其實,東方文化值得介紹的,多姿多彩令人向往的地方,并不在西方文明之下。

在他看來,“繪畫逼真,若無生氣,則貌似神離。”攝影既然更接近真實,有什么理由不向世界展現真實的美好呢?“凡是能夠向別人述說自己文化的大好機會,我都不會輕易放棄的。”

《金波泛筏》郎靜山 1930

《蓬池晨曦》郎靜山 1930

《臨流獨坐》郎靜山 1933

雖然他作為記者拍攝了各種作品,但一直都沒忘記自己熱愛的國畫,熱愛的山河。所以他常常不自覺地將國畫的構圖方式運用到拍攝中。

“攝影為圖畫,繪畫亦為圖畫,他們講究構圖的道理相同。”

“攝影是國際語言。我決定用這種最有力的國際語言,把中國山川之美,文物之博,道德之善,介紹展示給全世界。”

1981年郎靜山應邀在法國阿爾國際攝影節舉行攝影展

他拍的照片有留白,還有題字和印章,他用攝影往國畫靠攏,但好像依然不一樣。雖然攝影是攝影,山水畫是山水畫,但他在世界與中國之間,依稀看見了第三條路。

“我們要利用它,而不是跟在西方的科技后面跑,永追不上。”郎靜山用著西方的技術,眼睛注視著相機,腦海中卻念著國畫的意蘊。

《曉汲清江》郎靜山 1942

1934年,他的第一幅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在英國攝影沙龍上展出,成為我國首個以“集錦攝影技術”表現中國畫意境的攝影師。

這幅“畫”中,遠山層疊,沒在霧里,像淡淡墨痕。而近處的樹,好似用墨濃重,枝干遒勁,向上生長。

看起來,照片中的景物渾然一體,但事實上,奇峰和春樹都攝于不同時空。

《春樹奇峰》郎靜山 1934

這便是他創立的“集錦攝影”,他用這種方式在膠片上作山水畫。裁剪底片、再拼貼,還要在暗房中利用不同方式控制曝光程度。用現在的話來說,近百年前的郎靜山人工完成了PS技術。

“我做集錦照片,是希望以最寫實、最傳神的攝影工具,融合我國固有畫理,以一種'善’意的理念,實用的價值,創造出具有'美’的作品。”攝影的真實和水墨的畫意,融于方寸之間,在小小的照片中暈開,美不勝收。

后來,他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術,從制作小幅作品到巨作。

《百鶴百壽》郎靜山 1990

《湖山攬勝》郎靜山 1984

這是郎靜山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在普通人眼中,水墨畫中的常見意象幾乎都齊了。右邊的涼亭里,有一位老翁在遠眺,云霧和山巒濃淡相宜。近一點的是奇松怪石,而遠處漂著一葉孤舟,旁邊是點點村落。

“集錦攝影”從取材、構圖、曝光、接合、重疊都艱難,越靠后的環節若是出錯,很有可能前功盡棄,更何況像《湖山攬勝》這樣超過一米長的照片。

郎靜山

郎靜山女兒回憶父親時說:“我小時候看見他在暗房里用蠟燭,將玻璃底片熏黑,沖洗出來就是白白的和尚的頭。”有時他在破舊的暗房里工作到凌晨兩點,照片漂水的一個多小時,就成了他和孩子們看外國電影的時間。

如果不是對中國水墨的美有一種執著,絕沒有耐心完成這樣的作品。每一處景致,在暗房里穿越時空,匯聚在同一張照片里。山不是山,而是郎靜山對山水意境的感受、想象與重塑。

《花好月圓》郎靜山 1950

《遠山環繞亭可憩》郎靜山 1975

《鹿苑長春》郎靜山 1956

因為對書畫的熱愛,在郎靜山眾多朋友中,他尤其喜歡與書畫大師們呆在一起。他喜歡張大千的胡子,所以張大千常常當他的模特。而且,還為齊白石拍過照。

張大千和郎靜山

有人說,張大千常常冥思苦想,怎樣將中國的筆墨與世界接軌。而郎靜山是用照相機與感光材料,千方百計地弄出中國畫的味來。

《松蔭高士(張大千)》郎靜山 1963

《云淡風輕(張大千)》郎靜山 1953

也有人說,他不過是把扁舟、云霧、山巒、松柏、楊柳、月亮……這些元素湊在了一起,成為一幅看起來像山水畫的攝影作品。有些生硬,也有些死板。

但不可否認,“集錦攝影”成為了他超越本國文化,讓中國畫意走向世界的方式。

《無車運斧》郎靜山 1955

《蟪蛄愛草綠》郎靜山 1955

雖說集錦攝影的關鍵在于剪接和拼貼,但如果沒有好的初始元素,便不可能有好的成品,所以照相時的決定性瞬間非常重要。

剎那間,人的心思有變化,拍出的照片也不同。有時他看到天空的云朵,迫不及待想拍下來。再換個鏡頭,云又變樣子了。晴時的云讓人覺得軟乎溫暖。可能白天在車站送別了親人,抬頭便看見團云蕩到此處又漸漸散開。

《華亭入翠微》郎靜山 1986

《坐看云起時》郎靜山 1934

攝影是靜止的,恰恰是每一瞬變化的心思,才最奇妙。他看見山水、重塑水墨,感悟到了心思和智慧。但是變的是心思,不變的是山水。心中看見的山水,呈現在作品里,所以每張照片既有真實,又有詩意。

看山還是山,是你走過千山萬嶺后的歸真,是你經歷之后的從容,是你深知人生的風景不是外在,而是內心。

他說:“人要是沒有覺知,就什么都沒有了。”所以他從不教訓自己的孩子,而是要他們自己察覺所有的事情。他以孩子是否能自覺,來衡量他們是否成長。因為學會感知,就有體驗,便用了充實的一顆心,切實地活了一遭。

《樹影湖光》郎靜山 1940

徜徉云水間,郎靜山常常忘了自己的年齡。他在102歲時,還徒步登上了黃山。攝影似乎是他的健康之道。

一輩子沉浸在對攝影和水墨的熱愛里,所以他過得平和又有趣。郎靜山說:“再大的好,也沒什么好。再大的壞,沒覺得什么壞。我總覺得沒關系,或者能做點事就很高興了。”

郎靜山

他說自己的人生哲學是:無所爭,時時感謝人家對我的好。而這,恰恰也是中國山水的哲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每每看見他創作的畫意攝影,便覺那一刻的時間定格了。我們穿過膠片進入了一個遼闊的境地,心中蕩起一圈圈漣漪。

縱使這份感懷稍縱即逝,也會在生命長河里留下印記,提醒著我們,別忘了一邊感知,一邊平靜。

郎靜山

參考資料:

郎靜山逝世25周年:以攝影挪移宋元山水里人的覺知與生趣 . 文學報


文字為極物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集錦攝影藝術
大師郎靜山的攝影技法
我對畫意攝影的認識與探討
喜歡畫意攝影的朋友進來拜大神吧
把攝影玩成國畫的藝術大師:郎靜山的畫影塵世
水墨丹青 如何用相機拍出山水畫般的雅韻|拍攝技巧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信阳市| 开封县| 海兴县| 泾阳县| 汾西县| 荣昌县| 尼玛县| 潞西市| 黄陵县| 剑河县| 富民县| 临朐县| 杂多县| 大英县| 化州市| 东方市| 昭觉县| 永吉县| 泗水县| 广州市| 土默特右旗| 唐山市| 长泰县| 萨迦县| 高邑县| 肃北| 双城市| 罗山县| 固始县| 莱芜市| 若羌县| 余江县| 梧州市| 杨浦区| 临江市| 静乐县| 河北省| 长治市| 博乐市|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