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玉的眾多種類中,碧玉相比于白玉一直較少被關注。世人都愛白玉,尤其對羊脂白玉更是趨之若鶩,而碧玉,作為一個重要的傳統玉石收藏品種,其歷史、產地、產量、品質評價、收藏定位等,很多收藏者的認識還是模糊的。
清朝以前瑪納斯碧玉還沒有成規模開采,制玉原料多來源于零散的采拾和一些當地的透閃石質玉。由于原料不足,導致清朝以前各個歷史時期碧玉玉器制作較少,歷史遺存和傳世量也較少。到了清朝中期以后,邊亂平定,國力鼎盛,為玉器發展創造了一個政通人和的大環境,碧玉成為宮中用玉的主要玉種,并且逐漸擴展到了民間。
清代宮廷中有大量的玉制日用品,尤其是碧玉器皿較多,就連碧玉制品較少的文房中,碧玉為之者也甚多。除了筆墨紙硯外,還包括筆筒、水丞、筆洗、墨床、筆架等器物。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清代碧玉材料的大量供應,以及加工技術的進步和皇家對碧玉的喜愛。
不難發現,在清代宮廷碧玉藏品中有不少仿古玉器,而這也許就是皇家喜歡碧玉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為碧玉顏色更接近青銅器有關,而清代宮廷愛好收藏青銅器!乾隆帝下旨編撰的《西清古鑒》就收錄了1529件內廷藏青銅器。碧玉仿古器皿多仿照青銅器樣式,加以變化,紋飾更加精細。
清宮造辦處的仿古作品,有意以玉器模仿了青銅器的器型和紋飾,碧玉的色澤與流傳下來的青銅器的顏色和質感也很相似。
以玉仿銅,別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