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12課唐詩五首
一、野望
1、主題:全詩通過對蕭瑟恬靜的秋景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的百無聊賴的彷徨和孤獨無依的抑郁心情
2、描繪“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所展現(xiàn)的畫面。
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唯見落日的余暉。
3、野望請從“情”與“景”關(guān)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詩歌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4、說說“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句中那幾個詞用得好?
這一句著力刻畫視野所見山野放歸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幾個動詞“驅(qū)”、“返”、“帶”、“歸”,用得自然而準(zhǔn)確,這種動態(tài)式的描寫愈發(fā)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詩人于一靜一動的描寫之中,把山山樹樹、牛犢獵馬交織成一幅絕妙的藝術(shù)畫卷。遠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諧,令人不能不產(chǎn)生某種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閑適的田野之中。
5、尾聯(lián):運用典故,表達了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的苦悶與惆悵,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抒發(fā)了孤獨無依的抑郁之情,同時兼有不問世事的閑適思想。
二、黃鶴樓
1、詩的前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感情?
蘊含著詩人對于歲月流逝、世事滄桑的無限感慨。
2、“空余”一詞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空悠悠”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空余”突出黃鶴樓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飄蕩。聯(lián)系上下聯(lián),兩處“空”字表現(xiàn)寫物寫景,實則暗含對歲月悠悠、世事蒼茫的感嘆。
3、想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展現(xiàn)的畫面,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繪。
答: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從黃鶴樓遙望對岸,漢陽的樹木郁郁蔥蔥,鸚鵡洲上芳草茂盛,這一切都清晰可見。
4、最后一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表達作者嘆人生以及鄉(xiāng)關(guān)何處的思鄉(xiāng)等復(fù)雜感情。
5、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個字?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chǔ)上,分析詩人在尾聯(lián)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
答:“愁”字。全詩意境開闊,吊古傷今,虛實相映,情景交融。尾聯(lián)將“鄉(xiāng)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達了詩人縈回?zé)o盡、百感茫茫的憂思之情。
三、使至塞上
1、從景物描寫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說說你對“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的理解。
隨風(fēng)而去的“征蓬”和進入胡天的“歸雁”,也是遠赴邊塞的詩人自己的寫照;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fēng)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 從中透露出詩人內(nèi)心幽微難言的激憤抑郁的情感。
2、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钡谌?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寫了哪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寫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景物;營造了“蒼?!保ɑ颉翱諘纭薄皶邕h”“遼闊”“廣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現(xiàn)了孤寂的情感。
3、頸聯(lián)中的“直”、“圓”兩字用得十分傳神,請說說它們的好處。
“直”字,表現(xiàn)了打磨孤煙的勁拔、堅毅之美;“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個字不僅準(zhǔn)確地描繪了塞外雄奇壯觀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詩人的孤寂情緒。
4、用自己的話,描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千古壯觀”。
黃沙莽莽,無邊無際,草木不見,行旅斷絕。極目遠眺,一縷孤煙勁拔堅韌、剛直有力地升騰在天盡頭,俯首遠瞰,橫貫浩瀚沙漠的黃河邊,蒼茫地掛著一輪圓圓的落日。
四、渡荊門送別
1、《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lián)交代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尾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思鄉(xiāng)的感情。(2分)
2、古人寫詩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之妙,試簡要分析“山隨平野盡”中“隨”字的表達效果。(3分)
“隨”字化靜為動(或“以靜寫動”),寫出群山隨著平原的出現(xiàn)而不復(fù)見,形象地描繪了渡過荊門后的壯闊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
評分:本題共3分,表現(xiàn)手法、景物特點、思想感情各1分。
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聯(lián),歷來被人們稱道。請任選一個角度進行賞析。
示例:①繪意境:蒼莽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水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
②賞字詞:“隨”表現(xiàn)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空間感和流動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
③品技巧: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發(fā)了作者初出荊門時的喜悅、激動的心情。更是詩人開闊的胸懷,開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氣的形象寫照。
4、請對“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作簡要賞析。
示例: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比喻成明鏡,用海市蜃樓這一特定的景觀形容江上云霞之美。(1分)想象大膽奇特,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晝夜交替、時空變換的奇景,表達了詩人豪邁開闊的心情。(1分)
五、錢塘江春行
1、本詩以“春”為著眼點,抒發(fā)了喜愛錢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詩中直抒胸臆表達這種感情的一個詞語是愛(最愛)。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兩個動詞很有表現(xiàn)力,請說說這兩個動詞好在何處。(3分)
“爭”和“啄”兩個動詞,寫出了一幅早鶯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tài)場景,生動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機。
評分:本題共3分。找出動詞1分;賞析2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3、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簡明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在明媚的春光中,幾只早鶯爭先恐后地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誰家的新燕已開始啄泥銜草,筑建新巢。
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把春的情態(tài)描摹得嫵媚動人,生機勃勃,試品一品其妙處。
事例一:這兩句詩作者抓住了“亂花”、“淺草”寫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嫵媚動人;又以“漸欲”、“才能”描繪了春的發(fā)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
事例二:“亂”字貶詞褒用,寫出了花開繁盛、色彩繽紛;“淺”字寫春草低矮柔嫩,“漸欲”“才能”寫出花草向榮的趨勢,描繪了春的發(fā)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不僅描繪了景物之美,而且還包含了游西湖者眾之意。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4、詩的尾聯(lián)運用哪一種抒情方式?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既表現(xiàn)了詩人因郊游而滿懷喜悅,也表達了詩人對西湖初春景色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