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們之前的文章中就聊到過,老子所強調(diào)的一個人要學(xué)會知足這件事,這是很多人應(yīng)該有的一種人生狀態(tài),因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無止境的。大多數(shù)人的欲望也是無止境的等你,不懂得知足的時候,這樣的人生一定是一個非常痛苦的狀態(tài)。

在老子《道德經(jīng)》中,知足常足這一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在第46章,所說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放縱欲望更大的一個罪惡,沒有比不知滿足更大的禍害,沒有比貪婪想得到更大的一個過錯。
因為當(dāng)一個人不知足的時候,這種不知足的想法會讓他特別的苦惱,不知足久而久之就變成一個禍患。因為,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就是能力撐不起來自己的欲望。

當(dāng)一個人的欲望無法被滿足的時候,他或許會想其他的方式來滿足。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就會選擇一種歪門邪道的方式,這個對社會對于整個人生就有產(chǎn)生非常非常不好的影響。
其實從古至今,欲望這個東西是一個雙面性的一個東西,有欲望他才有動力去為他想要的事情去拼搏,去奮斗。但是欲望另外一面的時候,就是當(dāng)一個人欲望不知道滿足的時候,他都是無休止的脫離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去追求那些好高騖遠的欲望,也是一個人野心的一個反應(yīng)。

貪得無厭,欲望無法滿足,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欲望就是一切貪婪一切災(zāi)禍的根源。
一部分人貪得無厭,是因為對于欲望無休止的去追求,另外有一部分人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就是因為他凡事都要盡善盡美,很多事情都要要求完美。
在老子《道德經(jīng)》中,有一句話叫做: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極大的成就好像都有一些殘缺,它的作用就是永遠不會衰敗。很多事情看似是一個不完整,但是其實是一個真正的一個完整,很多事情不要盡善盡美,不要有太高的一個欲望和要求。懂得適可而止,就是最好的一種滿足和完美。
如果我們能用一種相,對于平和的心態(tài)去為人處事,去面對人生的時候,或許會是一種比較和諧的狀態(tài),大大的智慧也是講究的一種平和和自然和諧的狀態(tài),只有這樣才是一種真正的完美,真正的人生,應(yīng)該追求的一種境界,

比如說在《道德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躁勝寒,凈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也就是說,心安靜下來,用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不會感到心煩意亂,也不會感到煩悶和燥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沒有欲望,很和諧的狀態(tài)。這樣的人生才不會有痛苦,人生短暫,何必追求那些所謂的欲望,讓心靜下來,這樣平平靜靜的去生活反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