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0.在金星相對較冷的區域考察金星
2013.6.12
伴隨著“神十”的升空,我們的目光再次伸向遙遠的太空。選擇合適的星球考察可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相對較高的成果,所以我想到了金星。
當然,科學考察應該循序漸進,星際考察應該從月球開始。不過月球很可能是一顆反物質星球,不適合人類長期停留,甚至很難獲得某些能源補給,因為它可能排斥來自太陽的宇宙射線。這種排斥可能不包括有限的、中性的陽光。
當我們把目光轉向太陽系的一級行星的時候,火星可能是人們的首選,因為相對容易抵達。不過為人類尋找未來的棲息地選擇火星還不如選擇地球,因為現在的火星就是地球的未來,何必勞民傷財?
金星才是未來的地球,因為伴隨太陽系的成長,金星會逐漸轉移到現在地球的軌道,擁有現在地球的環境,所以我們要把目光盯住未來的地球!起碼我們可以通過金星的研究了解地球的過去。
網上搜索星空天文網,有關資料如下:
金星分別在早晨和黃昏出現在天空,古代占星家一直認為存在著兩顆這樣的行星,于是分別將它們稱為“晨星”和“昏星”。在英語中,金星——“維納斯”是古羅馬的女神,像征著愛情與美麗。而一直以來,金星都被卷曲的云層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中。
金星是距太陽的第二顆行星,它與地球在體積、質量、密度和重量上非常相似,可以算作是地球的姊妹星。而事實上金星與地球非常不同。金星上的一天相當于地球上的243天,而它的一年卻只有225天。金星的自東向西自轉還使得太陽在金星上西升東落。金星有厚厚的二氧化碳的大氣,沒有水。它的云層是由硫酸微滴組成的。它的地表大氣壓是地球上的九十多倍。金星濃厚的二氧化碳大氣造成強大的“溫室效應”,太陽光能夠透過大氣將金星表面烤熱,但地表輻射卻受到大氣的阻隔,熱量無法得到釋放,致使地表溫度高達攝氏四百八十多度。這樣高的溫度使得金屬都會熔化。
金星的濃厚的云層至今仍是妨礙科學家揭開金星表面奧秘的主要原因。射電望遠鏡和射電攝影系統的出現使我們能夠看到厚厚的云層下面的金星表面。金星的表面比較年輕,是300至500萬年前才形成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是何原因導致這一現象的。金星的地形主要是覆蓋著熔巖的廣闊平原和受地質活動破壞的山脈或高原。位于Ishtar地區的Maxwell山是金星上最高的山峰。Aphrodite地區的高原幾乎占據了赤道地區的一半。通過麥哲倫計劃獲得的金星2.5公里以上高原區圖像顯示它存在明亮的潮濕土壤。然而,在金星表面,液態水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一種假設認為這些明亮的區域可能是由于金屬化合物。研究顯示,這些金屬可能是硫化鐵。它無法在平原地區存在,但在高原地區是可能的。這些金屬也可能是外來的,它導致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濃度要低一些。
金星的表面隨機布滿了許多小型隕石坑。由于金星的濃厚大氣,直徑小于2公里的隕石坑幾乎無法保留下來。而當大型隕石在小型隕坑形成前撞擊金星表面,其產生的碎片在地表產生了例外的隕石坑群。火山及火山活動金星表面為數很多。至少85%的金星表面覆蓋著火山巖。大量的熔巖流經幾百公里,填滿低地,形成了廣闊的平原。除了幾百個大型火山,100000多座小型火山口點綴在金星表面。從火山中噴出的熔巖流產生了了長長的溝渠,范圍大至幾百公里,其中一條的范圍超過7000公里。
質量 | 4.869e+24 kg |
赤道半徑 | 6,051.8 km |
平均密度 | 5.25 gm/cm ^3 |
平均日距 | 108,200,000 km |
自轉周期 | -243.0187 天 |
公轉周期 | 224.701 天 |
赤道地表重力 | 8.87 m/sec^2 |
赤道逃逸速度 | 10.36 km/sec |
平均地表溫度 | 482°C |
大氣壓 | 92 巴 |
大氣成份 | 二氧化碳96% 氮3+% 少量的二氧化硫、水汽、一氧化碳、氬、氦、氖、氯化氫和氟化氫 |
行星的表面氣溫和大氣成分主要決定于星系主星產生的宇宙射線的成分和宇宙射線抵達行星時的密度導致的大氣邊緣的核聚變、核裂變及其后化學反應的深度。金星的大氣成分說明金星已經具備了水的形成條件,只不過氣溫較高,液態水的存在尚存疑問。
我們知道緯度和高度不同氣溫不同,晝夜也有溫差。所以,金星的表面溫度不可能完全一樣。而金星自轉周期之長,使其晝夜溫差更大。所以,有可能找到溫度相對較低的區域,甚至不排除液態水和冰的存在。而二氧化碳我們并不陌生,它的存在是綠色植物繁衍的必要條件,問題是較高的硫化物和惰性氣體成分有待降低。
金星和火星環境分別代表了地球的過去和未來環境,從發展的眼光看金星類似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地球生物和文明遷徙成功的幾率更大,只是不能急于求成。適時送去可以存活的低等動植物可能有利于金星的生物進化和環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