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6.誤人子弟的說法應從物理學中刪除
2017.12.29
分析《元素周期表》,很容易發現中子遞增現象,也就是“氚”結構遞增現象。原子量減去元素序號,就可以得出原子中的中子數量;原子量減去元素序號的倍數,就可以得出原子中“氚”結構的數量,其中的數學原理就不用我來解釋了。因此,兩個質子、一個中子形成的“氦3”結構在相對高端化學元素的結構中幾乎不存在。我分析元素結構,只對內塔射線衰變同位素予以考慮,還要同時考慮其他可能。
分析同位素豐度,我們可以發現“氦3”的豐度僅為0.000138%,“氦4”的豐度為99.999862%,“氦3”成為元素結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奇怪的是,我們可以在許多書中和網上搜索中看到“氦3”是核聚變的重要材料的說法,是一種如今已被世界公認的高效、清潔、安全、廉價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根據物質能量轉化守恒定理,能量是物質的,偏電荷光子的密度決定物體和環境溫度。據介紹,質子的質量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按3個正負電子組成1個偏電荷光子計算,1個質子最多由612個偏電荷光子聚變形成,中子多1個偏電荷光子,可以裂變的偏電荷光子的數量也就一目了然了。
“氫”和“氦”同位素是宇宙射線的基礎元素,也是組成相對高端化學元素的初始元素,原子量從1到4,可以轉化的偏電荷光子的數量就不用我來計算了。從光子和原子的相互轉化關系來說,核裂變是放熱反應,核聚變是吸熱反應,“聚變能”從何而來?質量相對較輕的“氫”、“氦”元素的聚變反應何以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
網上搜索,氫氣的燃點只有攝氏570度,氫——氦聚變的溫度卻需要上億度,“氫”在攝氏570度就轉化為偏電荷光子了,還怎么聚變為“氦”元素呢?
如果兩個“氘”原子聚變為一個“氦4”原子,是沒有能量可以釋放的,只有核聚變過程中存在某些成分裂變為偏電荷光子的過程,才有能量釋放。所以,無中生有的“聚變能”至今也沒能實現。“根據科學統計表明,10噸氦-3就能滿足我國全國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100噸氦-3便能提供全世界使用一年的能源總量”是偽科學。
還有“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的設想,據說“鈾238”在“快堆”中可以轉化為“钚239”,我計算至多可以轉化為“钚244”,或者“钚242”,“快堆”很可能是偽科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許我的批評是謬誤,在沒有經過實踐驗證之前我批評的說法也未必是真理,不應該當作教條誤人子弟,世人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