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9
我分析元素結構,主要目的是想發現結構與物理化學屬性之間的關系,其次是想找到物質轉化之間的相互聯系,主要標的是一些重要元素,包括“鈾”元素。
原以為“鈾”元素在地殼中儲量稀少,網上搜索才發現并非如此,要比金、銀、汞、鉍等元素的儲量大得多,只是99.275%的“鈾”元素是“鈾238”,難以利用。可以成為核燃料的“鈾235”的自然豐度只有0.720%,才顯得彌足珍貴。如何將“鈾238”變廢為寶,成為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網上搜索,“鈾235”發生連鎖反應的物理過程是吸收一個中子,轉化為“鈾236”,才能發生連續裂變為偏電荷光子的能量釋放過程。也就是說,只有“鈾236”可以在地球表面條件下“自燃”。
資源再多,無用即為廢料。發現用途,就可以變廢為寶。轉化物質結構和形態,也有可能變廢為寶。
“鈾238”從原子量來看就比“鈾235”多出三個中子,不可能通過中子轟擊轉化為“鈾235”或“鈾236”、“钚239”,也不可能通過阿爾法射線轟擊轉化為“钚239”,通過“快堆”將“鈾238”轉化為“钚239”沒有科學依據。
“鈾238”與“鈾235”、“鈾236”、“钚239”的內部結構也不相同,“鈾238”可能是“氖20”內核,后面幾種元素是“氖21”、“氖22”內核,基本結構相同,或可以轉化為相同的基本結構。
在核爆炸的條件下,“鈾238”也許可以發生核爆炸,作為補充填料是可以嘗試的。將“鈾238”與不同其他元素結合,特別是“氫”元素、“鋰”元素、“鈹”元素、“氧”元素、“銫”元素等,有可能改變其物理化學屬性,產生類似炸藥和常規燃料的效果。其他元素組合也有類似可能,只是“鈾238”的質量很高,蘊藏的能量比“鈾235”還高,且親和力很好,如不利用還會成為放射性廢料,污染環境,實在可惜。
“氫”的燃點據說是攝氏570度,與“碳”結合,變成煤油,燃點就成為攝氏80度,在人體內部的復雜化學條件下可能體溫就可以使其裂變為偏電荷光子。所以,化學方法可以嘗試,只是危險性較高,需要慎重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