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菊花品種大多味甘芳香,口感清脆,是餐桌上的珍品佳味。下面,就是觀食兩用菊花的盆栽綠色種植技術,大家不妨在家里種一盆。
扦插
扦插盡量避開高溫高濕季節,北京地區以5月份為宜。扦插基質可采用粗砂,或者用蛭石、草炭和珍珠巖按1∶1∶1的體積比配制,一定要確保疏松通氣。
扦插前,用直徑0.5厘米的硬棍在育苗缽內插出一個深約3厘米的小孔,接著把準備好的扦插枝條放入孔中,用手壓實枝條附近基質,之后用準備好的水圍繞根部澆透。
扦插深度以不超過3厘米為宜,過深和過淺都不好,以澆水插穗不倒為好。扦插期間經常噴水,保持50%-60%的土壤濕度,80%-90%空氣濕度。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10-14天內要注意避開強光,尤其是強光高溫天,要適當遮陰。一般情況下每天澆1次水,3天后每2-3天澆1次水,以扦插苗不萎蔫為標準,溫度保持在25℃-32℃。扦插后14-20天枝條生根,可將幼苗移到室外遮陰處煉苗,注意避開強光直射。
上盆定植
扦插后約30天時間,即可上盆定植。為了保證菊花營養充足、健壯生長,花盆的內徑要不小于25厘米,深度要不低于15厘米。花盆材質以泥瓦盆和砂盆為佳。上盆的基質要注意增加商品有機肥料,有機肥料占總體積比例以10%為宜。花盆中基質應留出大約二分之一空間,以待將來加土。定植時將根系完整的菊苗完整移栽到新花盆中,然后用手壓實枝條附近基質,之后用準備好的水圍繞根部澆透。
上盆后管理
水肥管理 上盆后初期遮陰及澆水等措施可以參考扦插后的辦法。菊花地下根莖耐旱,不耐澇。待緩苗后,澆水以見干見濕為原則。花盆內基質一般顏色較重,單憑目測判斷干濕有時不甚準確,可以用手觸摸輔助確定。
菊苗的健壯生長離不開充足的肥料,隨著菊苗的生長應結合澆水適當追肥。除了灌水施肥,也可以葉面噴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或者尿素、磷酸二氫鉀都可。追肥濃度與次數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漸增加,植物生長旺盛時期要加量。開花前期有條件的可以補充一些微量元素肥。花蕾現色后勿再追肥。
摘心定頭 菊苗要多次摘心,以利于多生側枝。第一次摘心應在新生出1-2片葉時,留下基部的3-4片葉后將上部嫩梢摘掉。第二次摘心應在新長出側枝長出4-5片葉時,留3-4片葉摘心。根據植株長勢和株型需要還可以進行第三次摘心,單株選留5-9個花頭為宜。最好在8月上旬完成摘心。
分層加土 8月上旬可以分兩次加土,添加營養土和盆中原有基質相同即可。第一次加土至花盆三分之一處,第二次加土至距盆沿3-4厘米處。
打杈疏蕾 打杈是指去掉植株的一些側枝。每片葉的葉腋處會滋生腋芽,不及時打掉會長成側枝,會消耗大量營養,進而影響花朵品質。一般當腋芽2-3厘米長時打掉較好。打杈宜選在晴好天氣,最好用鋒利剪刀,也可用手掰除。一般9月上旬開始陸續打杈,一直持續到10月上旬。
疏蕾是指去掉菊花的側蕾。菊花花蕾由主蕾和側蕾組成,頂部中間較大的為主蕾,主蕾四周較小的為側蕾。相對來說,主蕾長成的花朵大、色澤好、形狀美、品質優。同時,側蕾太多也會占用大量營養,不及時疏去側蕾,會影響整枝菊花的大小和品質。一般9月下旬開始疏蕾,每個枝條上只留1個主蕾,側蕾全部疏去,直至10月上旬。
搭架固定 菊花是草本花卉,枝干強度不夠,并且枝干細長,為防止倒伏需要用輔助竹竿或者細木棍搭架支撐,以保證植株的直立性。一般用單根竹竿插入盆中,然后用細繩把二者綁扎一起;也可以用多根竹竿搭架后把植株綁扎在上面。搭架固定在現蕾前進行較好。
溫度管理 食用菊花較耐寒,但不耐霜凍,因此在10月20日前后(霜降前)須移入室內。溫度以白天20℃-25℃、夜間10℃-15℃為宜。溫度長時間超過25℃易導致花蕾干癟。
光照管理 食用菊花喜充足陽光,稍耐陰,為短日照植物。一般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條件下進行營養生長,在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條件下則適于花芽發育。要注意不同品種對日照的反應有所不同。
病蟲害防治
食用菊花家庭少量盆栽,主要會受蚜蟲侵害。可在花盆中央植株頂部懸掛1張黃板,監測和防治蚜蟲。要做好種植區域的清潔,定期噴霧,增加空氣濕度,營造不利害蟲生存的環境。
采收
食用菊花花蕾開放至6-7成時可采摘食用,此時的花朵飽滿、鮮嫩,而且口感清脆,食用效果最佳。在3℃-5℃的條件下,食用菊花花瓣可保存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