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東去的黃河岸邊,矗立著一座函谷雄關。古代有一位圣人名叫老聃,在這里寫下了洋洋五千言……”伴隨著開啟詩的誦讀,我市小學語文《道德經》教學研討會于9月28日上午在市一小拉開序幕,這標志著教體局【2010年18號文件】關于《道德經》進校園、進課堂的精神得到了真正的落實。
研討活動分作兩個階段進行,首先由市一小的呂靜靜老師上了一節(jié)別具特色的晨誦課,三年級學生不但在各種形式的誦讀中,了解了《跌倒》的大意,而且領悟到了跌倒并不可怕、我們將“用更美麗的姿勢站起來”的內涵。何雪瑩老師執(zhí)教的是《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的內容,她以指導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為主線,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深刻的道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出于口,源于心,學生沉浸在古樸而厚重的文化氛圍中,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和教育。
第二個階段是教學研討,教研室任杰主任結合各界對道德經進課堂的不同觀點,借助大量生動的事例,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引導,闡述了學習道德經、打造靈寶教育名片的重大意義。小學《道德經》讀本主編之一陳淑娟老師從《道德經》起源、影響及內容的整體框架、編寫思路等方面給大家做了詳盡的說明。市中心組成員、市一小的許瑞娟老師就該校數年來的經典誦讀及《道德經》教學的設想,和老師進行了廣泛的交流,最后,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張建超談了對《道德經》進課堂的幾點想法,他特別強調,《道德經》教學要提高兩個認識,處理好五個關系,把握好兩個原則。
參加會議的有教研室的領導、市中心組全體成員、各單位小學語文負責人及骨干教師,還有前來專門學習的義馬市部分教師代表。會議期間,大家精神飽滿,神情專注,表現出了極大的研究熱情和虛心態(tài)度。
作為經典教學的專題研討會,在我市還是首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達到了預期目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有教體局、教研室領導的高度重視,有廣大教師的積極實踐,《道德經》將逐步扎根課堂、深入人心,我市廣大中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yǎng)將進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也將不斷取得新成果。
任杰主任在做重要講話
虛心向老師學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