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帝內經》簡介。黃帝內經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中醫經典,是完全闡述了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中醫學經典。它又是一部養生學寶典,還是一部生命大百科全書。在這部經典當中,既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等相關知識,又有中國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庸思想。整個黃帝內經的理論框架,包括生命本原論、陰陽平衡論、五氣流通論、天人合一論、臟腑學說、經絡學說、養生學說,病機病理病癥以及治病原則。
2、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這是黃帝內經開篇第一句話,也是史記的開篇之言,只不過是最后兩個字與史記里面記載不同,這里是“成而登天”,史記里是“成而聰明”,是由唐代的王冰后來補充到書里面的。
生而神靈,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神靈。剛出生的嬰兒攥兩個拳頭,握緊大拇指內收拳頭,握緊大拇指所壓的地方就是無名指的根部。中醫認為無名指的根部為魂門,并且無名指的根部也是心經所經過的地方。這個地方中醫認為就是人生命本源生發的地方,也就是說嬰兒從母體當中來到人世,它是壓著魂門和心神而降生的,所以說,我們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是神靈,也就是所謂的“生而神靈”。
弱而能言。嬰兒弱小的時候就能言,嬰兒大約在一周左右,會說話,會有簡單的言語?!叭醵苎浴敝傅氖菋雰赫f的這個話,都是“天真”的話。言和語是有分別的,言是發自內心的,是不經過外界影響的,這種話叫做言。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會問一些話,一是我從哪里來?二是我會不會死?三是我是誰呀?孩子問的這三個問題就是哲學界所講到的哲學的三大問題,也就是說我從哪里來?我是誰?要向哪里去?孩子是問的這個問題就是生命本質的本源性的問題。中醫認為小孩子才是最天真的、最本真的。
幼而循齊。徇,疾也,齊,速也。言圣德幼而疾速也。幼小時反應敏捷。小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身體和精神的生長,都是齊頭并進的,身體和心靈是統一的。
長而敦敏。敦就是敦厚,敏就是聰敏,人到了成年以后既敦厚,又聰敏。但是我們現在的人有的敦厚不聰敏,有的聰敏不敦厚。
成而登天。在史記里面這句話的解釋就是黃帝成年后登上了天子位。在黃帝內經里面,成而登天的這個“天”是指的天年,就是人成年以后,還怎么樣才能活到天年就是成而登天。在不生病的情況下,回歸大地,也就是說盡享天年,所謂天年就是無疾而終,天壽之命。黃帝內經整部書都在告訴我們,或者教我們怎樣成而登天,怎么樣才能活到天年。要想成而登天,就要進行養生。
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上古之人都能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做不到了,這是為什么呢?岐伯就給皇帝做了個分析,其實也是告訴如何去成而登天,如何去渡到天年,如何去養生。岐伯就說了上面的這些話。
“其知道者”的“道”就是天道;
“法于陰陽”的“法”就是效法。天地陰陽不平衡必有災難,人體陰陽不平衡必有病災,社會陰陽不平衡必有禍事。
“起居有?!本褪呛愠#褪且幝?。起居有常就是起居要有規律,要合四時。當下人們普遍熬夜,基本上屬于睡眠不正常,導致現在人身體經常不舒服,亞健康。
“不妄作勞”的“不妄”就是不胡亂的意思?!白觥本褪蔷褪窍喈斢诂F在的工作,“勞”就是勞動,也包括房事活動,就是不胡亂來,要有節制。就是勞動不過量,房事活動要正常,這是不妄作勞。
“形與神俱”的“形”是指人的形體,“神”是指人的精神或者心神。“形與神俱”就是身體和心神要一致,這才是最健康。
4、養生的一大總剛
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這是養生的總原則。法于陰陽,也暗含天人合一。和于術數,術數指的是方法。養生就有一定的方法,比如:有的練太極拳,有的打五禽戲,有的練八段錦,還有的練氣功,還有的食療,這些就是“和于術數”,并與陰陽相合。
5、養生的和四個原則
食飲有節,養的是五臟六腑的脾胃,食飲有節了,脾胃才會好;食飲無節了,就傷脾胃,這是第一個小原則。
起居有常,起居有規律,按正常的時間睡覺、起床,會養我們的肝、肺。
當我們深度睡眠的時候,一般大約在丑時,是肝經當令的時候。所以說,睡眠好,肝就好。肝好它就能藏血,就能潤筋骨、毛發。
古人一般還認為,人多在寅時醒,這個時候兒恰巧是肺經當令。所以古人認為,在寅卯時起,最合適。句俗話,點卯,就是大臣上朝,要在卯時。卯時上朝,那么寅時就要起。起居有常養的是肝和肺。起居無常,先傷肝肺。
不妄作勞,過作過勞而傷骨,過淫而傷腎。在中醫里面骨是通腎的。不妄作勞養的就是腎,妄作勞傷的就是腎。
形與神俱,“神”,指的是心神,形與神俱,養的就是心;形與神不聚,心神就會受影響。
總之,食飲養脾胃,起居養肝肺,不妄作勞養腎,形與神俱養心。
實際上養生就是養五臟,五臟主藏,六腑主通。五臟藏精氣,養五臟是養五臟之精。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故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上面的“虛邪賊風”,是致病的外因,我們一定要知道怎么避。比如春天來了,是生發的季節,你不要憋著;夏天是陽長的季節,你就不能說夏天我就不出汗,我就要空調屋里吹,這個也不行;秋天是收的季節,那就不能再去生發,滿身出汗;冬天是藏的季節,那要藏精,要適四時,避之有時。
“舔淡虛無,精神內守”是內因,就是寡欲少欲,把什么東西都看淡,看什么東西都是高高興興的,不去糾結。這樣,真氣就從之,體內的真氣真元,就會順暢。精神內守,就是指我們要守住心神,包括我們練功,一定要靜下來。守住我們的心智,就是精神內守,不要想的太多,心安而不懼,要把我們的心就安下來,所以就不懼怕虛邪賊風就是外邪不可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