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周易》由3個部分組成:(1)64組6層(6爻)卦畫。(2)64個卦名、386條爻辭。(3)10篇易傳。卦畫是數(shù)學(xué)之書,爻辭是占筮之書,易傳是哲學(xué)之書,不可一概而論,否則即淪為盲者摸象。
孔子時候,易傳尚未出現(xiàn),人人都知《易》是占筮之書,他會揲蓍起卦是當(dāng)然之事,“孔子自言百占而七十當(dāng)”,但他認為揲蓍起卦不值一說,所以未曾與人論及?!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氛f“孔子傳易于商瞿”,估計就是傳授了“周易筮法”。
70歲以前,抱負遠大的孔子對它不屑一顧,因為當(dāng)時的孔子認為“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筮之察”——道德喪失,才去求助神靈,缺少知謀,才去占筮(帛書《要》)??鬃?0歲(56+14)返魯后,筆削《春秋》,讀《易》葦編三絕,此時的孔子,經(jīng)過14年的列國奔波,理想破滅,心灰意冷,不再孜孜于仕途,終于能夠坐下來平靜地寫作和讀書了。
孔子讀《易》,不是為了占筮,“《易》,吾后其祝卜矣,吾觀其德義耳也。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涂而殊歸者也”(帛書《要》)。于是,孔子故意曲釋《恒》卦的九三爻辭:“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善夫('說得好啊’):'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占而已矣('不僅僅是占辭而已’)”(《論語·子路》)。
李鏡池指出:“孔子雖然承認《周易》是占筮書,卻又把'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當(dāng)作行為修養(yǎng)之辭,講人要有恒心和毅力。其實原文是寫古代狩獵生活,德與得通,羞是饈的本字。二句意謂:打獵不能常獲禽獸,別人送來了美味食品。這是原始社會的遺風(fēng),獵者把最好的送給沒獵到的人??鬃痈静欢?,而開了以己意解說《周易》的先河”(《周易通義·前言》)。
其實,孔子不是不懂,而是別出心裁,故意為之,在《周易》的占筮功用之外,發(fā)掘修德新意,竭力向人證明,《周易》不僅僅是一部占書,更是一部修德之書。
在《論語》中,具體談到《周易》爻辭的,只有這一句,說明孔子關(guān)于“《周易》是一部修德之書”的命題,并無系統(tǒng)的論述。孔子對此深感遺憾和無奈(《論語·述而》:“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因為“無大過矣”悔澀費解,故司馬遷改為“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改動了文字,但未改其意——研究《周易》未有自豪成果而心懷遺憾和無奈,這就是史學(xué)大家處理史料的高明之處)。
但是,孔子開辟了“以己意隨便解釋《周易》”的先例。
李鏡池指出:“到了秦漢,出現(xiàn)了偽托孔子作的《易傳》七種十篇,這是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儒生們私相傳授之作,打著說《易》的牌子,暗地里批評秦始皇嚴刑峻法” (《周易通義·前言》),實為真知灼見:《易傳》寫于秦火之后,秦亡之前,作者們對焚書坑儒心存余悸,不敢透漏真實姓名,后儒不明就里,遂認定為孔子所撰。到了歐陽修,就提出“《易傳》非孔子作”(《易童子問》))。
《易傳》雖然不是孔子所作,但孔子的奠基作用是不容抹殺的。《易傳》對《周易》卦畫、卦名和爻辭進行了哲學(xué)解釋,借題發(fā)揮,表現(xiàn)了一種辯證唯心的哲學(xué)思想?!?/strong>易傳》對中國政治、軍事、經(jīng)濟、倫理、哲學(xué)、文學(xué)、醫(yī)藥、建筑、繪畫、音樂、數(shù)學(xué)、化學(xué)(煉丹術(shù))、武術(shù)、氣功……都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周易》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易傳》。周易占筮并無現(xiàn)代價值。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