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四、中醫耳鼻喉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四、中醫耳鼻喉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中醫耳鼻喉科21個病證的病證名、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本標準適用于中醫臨床醫療質量評定,中醫科研、教學亦可參碰用。

耳脹、耳閉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耳脹、耳閉是因邪犯耳竅,氣血失暢所致,以耳內脹悶閉塞感為特征的耳病。相當于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2.1 診斷依據

2.1.1 以耳內脹悶不適,或閉氣阻塞感為主要癥狀。伴有聽力下降,或有低音調耳鳴,部分患者有耳痛。

2.1.2 耳脹起病較急,一般病程較短。耳閉多由耳脹迂延不愈而成,亦有緩慢起病者,病程在2個月以上。

2.1.3 耳部檢查:鼓膜有內陷,或行混濁、增厚、粘連,或有充血及鼓室積液表現。咽鼓管不通暢。

2.1.4 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有條件做聲阻抗檢查,有鼓室負壓等表現。

2.1.5 應與鼻咽腫瘤相鑒別。

2.2 證候分類

2.2.1 風邪犯耳:耳中脹悶,耳鳴,聽力下降,鼻塞流涕,或有咳嗽咯痰、頭痛等癥。舌苔薄白,脈浮。

2.2.2 痰濁積聚:耳脹不適,聽力不聰,頭暈頭重,或有咳嗽咯痰,胸脘痞悶。檢查見鼓室積液,量多難消。舌苔白膩,脈溺或滑。

2.2.3 氣滯血瘀:耳脹、耳中閉氣,或有刺痛感,耳鳴不聰。檢查見鼓膜混濁、內陷,或增厚、粘連,或有鼓室積液。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澀。

2.2.4 脾氣虛弱:耳閉時輕時重,面色無華,食少腹脹,或有便溏。檢查見鼓膜內陷,或有鼓室積液。舌淡,苔白,脈弱。

2.2.5 肝腎陰虛:耳閉、聽力下降,頭暈眼花,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

2.3 療效評定

2.3.1 治愈:耳內脹悶、閉塞感消失,鼓膜及聽力檢查正常。

2.3.2 好轉:耳內脹悶、閉塞感減輕,耳部體征改善。

2.3.3 未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

膿耳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膿耳是因邪熱上犯耳竅,血腐化膿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內流膿為特征的疾病。相當于化膿性中耳炎。

3.1 診斷依據

3.1. 1以鼓膜穿孔,耳內流膿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有聽力下降,急性期可有發熱及耳深部痛。

3.1.2 急性膿耳發病急,病程短。滴情重或治療不徹底者遷延成漫性膿耳,病程長。慢性膿耳在感冒、疲勞、耳內進水時常有急性發作。

3.1.3 耳部檢查:急性期初見鼓膜充血,色深紅。繼則穿孔,耳內流膿。慢性期鼓膜穿孔不愈合,長期或間歇性流膿。

3.1.4 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慢性膿耳乳突X線攝片有陽性表現。若聽力檢查呈混合性耳聾,X線攝片見有骨質破壞腔,提示屬重癥,可出現顱內外并發癥可能。

3.1.5 小兒膿耳應與旋耳瘡相鑒別。

3.2 證候分類

3.2.1 肝膽火熱:急性發作,耳深部痛,頭痛,聽力下降。發熱,面紅目赤,小便黃赤。檢查見鼓膜充血、穿孔,流膿較多。舌紅,苔黃,脈弦數。。

3.2.2 脾虛濕困:耳內流膿,量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質淡紅,苔白膩,脈細無力。

3.2.3 腎陰虧虛:耳內流膿,時多時少,混有豆渣樣物,帶穢臭味。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或混合性耳聾。頭暈頭痛,腰酸乏力。X線乳突攝片見骨質破壞。舌質紅,苔薄,脈細數。

3.3 療效評定

3.3.1 治愈:耳內流膿停止,鼓膜穿孔愈合,聽力明顯改善。

3.3.2 好轉:耳內流膿減少,聽力改善。

3.3.3 未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暴聾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暴聾是因邪犯耳竅、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經性聾,主要指特發性暴聾(突發性聾)。

4.1 診斷依據

4.1.1 聽力突然下降,12天內聽力下降達到高峰,多為單耳發病。或伴耳鳴、眩暈。

4.1.2 常有惱怒、勞累、感寒等誘因。

4.1.3 耳部檢查:鼓膜多無明顯變化,或有鼓膜混濁。

4.1.4 聽力檢查呈感音神經性聾。

4.1.5 應與耳眩暈、耳脹相鑒別。

4.2 證候分類

4.2.I 風邪外犯:突發耳聾,伴鼻塞、流涕,或有頭痛、耳脹悶,或有惡寒、發熱、身疼。舌苔薄白,脈浮。

4.2.2 肝火上炎:情志抑郁或惱怒之后,突發耳聾,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黃,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4.2.3 肝陽上亢:突聾發于惱怒之后,頭暈、頭痛、口苦,煩躁易怒。舌苔薄白,脈弦。

4.2.4 氣滯血瘀:耳聾伴耳脹悶感,耳鳴不休,或耳聾因強大聲音震擊而成。舌質暗紅,脈澀。

4.2.5 氣血虧虛:素體虛弱,面色無華,突發耳聾;或暴聾數日后頭痛、耳脹悶等癥消除,而面色無華、頭暈眼花、語聲無力、四肢倦怠等癥仍在。舌淡,苔薄,脈細弱。

4.3 療效評定

4.3.1 治愈:聽力恢復正常。

4.3.2 好轉:聽方提高10分貝以上,耳中不適感減輕。

4.3.3 未愈:聽力提高不足10分貝。

久聾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久聾是因臟腑虧虛,耳竅失養,或經脈氣滯血瘀所致,以長期聽力下降為特征的感音神經性聾。包括藥物中毒性聾、老年性聾等。

5.1 診斷依據

5.1.1 以持續日久的聽力下降為主要癥狀,或伴耳鳴及輕度眩暈。

5.1.2 起病緩慢,耳聾程度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困暴聾后長期不恢復而成久聾。

5.1.3 常因使用耳毒性藥物、年老體衰、營養不良等因素致病。

5.1.4 耳部檢查:鼓膜少光澤,或有內陷、增厚、粘連、鈣質沉著等表現。

5.1.5 聽力檢查呈感音神經性聾。

5.1.6 應與耳脹耳閉、聽神經瘤相鑒別。

5.2 證候分類

5.2.1 腎精虧損:耳聾日久,耳鳴如聞蟬聲,頭暈眼花,腰膝酸軟。舌紅,苔少,脈細數。

5.2.2 氣血虧虛:耳聾耳鳴,時輕時重,勞累后加重,面色無華,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脈細弱。

5.2.3 痰火郁結:耳聾,頭重而暈,耳中脹悶,脘腹痞滿。舌苔黃膩,脈滑數。

5.2.4 氣滯血瘀:耳聾或重或輕,或伴耳鳴,鼓膜增厚,或有粘連、鈣質沉著。舌質紫暗,脈澀。

5.3 療效評定

5.3.1 治愈:聽力恢復正常。

5.3.2 好轉:聽力提高10分貝以上。

5.3.3 未愈:聽力無明顯好轉。

耳眩暈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耳眩暈是因邪犯內耳,或臟腑虛弱,內耳失養所致,以發作性、旋轉性眩暈為特征的疾病。相當于耳源性眩暈(美尼爾氏病)。

6.1 診斷依據

6.1.1 以旋轉性眩暈為主要癥狀,目閉難睜伴有耳鳴及輕度耳聾,惡心嘔吐,神志清楚。

6.1.2 發病突然,發作時間多為數分鐘至數小時,間歇期為數日至數月或更久。

6.1.3 發病誘因常有疲勞、思慮過度、情緒波動等。

6.1.4 鼓膜檢查多無異常表現。發作期有自發性水平性或旋轉性眼球震顫。或有偏倒及錯指物位等表現。

6.1.5 聽力檢查在發作期有輕度感音神經性聾。有條件時做甘油試驗及重振試驗,常呈陽性表現。

6.1.6 應與暴聾、聽神經瘤、貧血、高血壓、頸性眩暈等鑒別。

6.2 證候分類

6.2.1 肝陽上亢:眩暈因情緒波動而發作或加重。平時性情急躁,胸脅脹悶。舌紅,苔黃,脈弦。

6.2.2 痰濁中阻:眩暈而胸脘痞悶,泛泛欲吐,咽喉痰多而粘。舌苔白膩,脈滑。

6.2.3 脾氣虛弱:眩暈因疲勞而發,或發作后頭暈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弱。

6.2.4 腎陰虧虛:眩暈、耳鳴常有發作,腰膝酸軟,記憶力差,手足心熱。舌紅,苔薄黃,脈細數。

6.2.5 腎陽虧虛:眩暈、耳鳴,聽力下降,精神萎靡,腰痛背冷,面色恍白。舌淡胖,苔白,脈沉細。

6.3 療效評定

6.3.1 治愈:眩暈癥狀消失,聽力及其他有關檢查正常。

6.3.2 好轉: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

6.3.3 未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減輕。

傷風鼻塞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傷風鼻塞是指風邪犯及鼻竅所致,以鼻塞、流涕為特征的急性鼻病。相當于急性鼻炎。

7.1 診斷依據

7.1.1 以鼻塞、噴嚏、流清水樣或粘液性鼻涕為主要癥狀。伴有惡寒、發熱、頭痛。

7.1.2 鼻腔檢查:鼻粘膜充血,鼻甲腫大,鼻腔內分泌物增多。

7.1.3 起病較急,病程較短。易并發耳脹耳閉、膿耳、鼻淵等病。

7.1.4 應與鼻鼽、鼻淵相鑒別。

7.2 證候分類

7.2.1 風寒外襲:鼻塞遇寒加重,鼻涕清稀、量多。伴惡寒,發熱,頭痛,身痛。鼻粘膜充血輕,但腫脹較甚。舌苔薄白,豚浮緊。

7.2.2 風熱外犯:鼻塞,流涕粘稠,色白或黃,發熱,微惡寒,口微渴。鼻粘膜充血。舌質偏紅,脈浮數。

7.3 療效評定

7.3.1 治愈:全身和局部癥狀及體征消失。

7.3.2 好轉:全身和局部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

7.3.3 未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

鼻窒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鼻窒是因臟腑虛弱,邪滯鼻竅所致,以長期鼻塞、流涕為特征的慢性鼻病。主要指慢性鼻炎。

8.1 診斷依據

8.1.1 以長期持續鼻塞,或間歇性、交替性鼻塞,鼻涕量多為主要癥狀。或伴有頭昏、記憶力下降、失眠、耳鳴、耳內閉塞感等癥。

8.1.2 病程較長,疲勞、感寒后癥狀加重。易并發耳脹、耳閉。

8.1.3 鼻腔檢查粘膜充血,呈紅色或暗紅色,鼻粘膜腫脹以下鼻甲為主。

8.1.4 應與鼻鼽、鼻淵相鑒別。

8.2 證候分類

8.2.1 肺虛邪滯:鼻塞多為間歇性,時輕時重,鼻涕白粘、量多,遇寒加重。或伴氣短乏力、大便溏薄等癥。鼻粘膜腫脹,色淡紅。舌苔薄白,脈細弱。

8.2.2 氣滯血瘀:鼻塞多為持續性,鼻涕粘稠,不易擤出,嗅覺遲鈍。伴頭昏、耳鳴、記憶力減退等癥。鼻粘膜充血,呈暗紅或深紅色。鼻甲腫大,表面不平滑,如桑椹樣,觸之較硬,缺乏彈性,對一般滴鼻劑收縮反應較差。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澀。

8.3 療效評定

8.3.1 治愈:鼻塞、流涕等癥狀消失,鼻腔檢查正常。

8.3.2 好轉:鼻塞、流涕等癥狀減輕,局部體征明顯改善。

8.3.3 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

鼻槁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鼻槁是因津液不能上濡鼻竅所致,以鼻中干燥、粘膜萎縮為特征的慢性鼻病。主要指萎縮性鼻炎。

9.1 診斷依據

9.1.1 以鼻中干燥,鼻塞,無涕或少涕,或鼻腔有膿痂,有惡臭為主要癥狀。伴有頭痛、頭昏、記憶力下降、嗅覺喪失、鼻衄等癥。

9.1.2 起病緩慢,癥狀逐漸加重,病程較長。常易并發慢喉痹、干燥綜合征等。

9.1.3 多見于女性。氣候干燥、寒冷、環境空氣污染、體質虛弱等因素容易發病。

9.1.4 鼻腔檢查:鼻粘膜干燥,鼻甲萎縮,鼻腔空曠,鼻腔內可有黃綠色痂皮。

9.2 證候分類

9.2.1 燥熱外犯:鼻干無涕,鼻腔痂皮積聚,時作鼻衄。伴口渴喜飲,小便短黃,大便干燥。鼻腔粘膜干燥充血。舌紅,苔黃燥,脈數。

9.2.2 肺陰虧虛:鼻中干燥,痂皮積聚,鼻塞失嗅,口干不欲多飲,或有午后潮熱、盜汗、頭暈、手足:心熱。鼻甲萎縮,粘膜暗紅。舌紅,苔薄,脈細數。

99.2.3 肺脾氣虛:鼻燥少涕,頭暈,神疲乏力,語聲低弱,食少,便溏。鼻粘膜干燥萎縮,色淡紅。舌淡,苔白潤,脈細弱。

9.3 療效評定

9.3.1 治愈:鼻中干燥無涕等癥狀消失,鼻粘膜及鼻甲恢復正常。

9.3.2 好轉:鼻中干燥癥狀及鼻甲萎縮減輕。

9.3.3 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

10 鼻鼽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鼻鼽是因稟質特異,邪犯鼻竅所致,以陣發性鼻癢、連續噴嚏為特征的疾病。相當于變應性鼻炎(過敏性鼻炎)。

10.1 診斷依據

10.1.1 以陣發性鼻癢,連續噴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為主要癥狀。伴有失嗅、眼癢、咽喉癢等癥。

10.1.2 起病迅速。癥狀一般持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間歇期無噴嚏及鼻塞。可并發蕁麻疹、哮喘等病。

10.1.3 常因接觸花粉、煙塵、化學氣體等致敏物質而發病,有時環境溫度變化亦可誘發。

10.1.4 鼻腔檢查粘膜多為蒼白,少數充血,鼻甲腫脹。發作時有較多清稀分泌物。

10.1.5 有條件時做鼻分泌物涂片檢查、變應原皮試、血清或鼻分泌物IgE檢查等,有助明確診斷。

10.1.6 應與傷風鼻塞、鼻窒、血管運動性鼻炎等鑒別。

10.2 證候分類

10.2.1 肺虛感寒:常因感受風冷異氣發病,惡風寒,面白,氣短,咳嗽,咯痰色白。舌苔薄白,脈浮。

10.2.2 脾氣虛弱:鼻癢而噴嚏連作,清涕量多,四肢乏力,大便溏薄。鼻粘膜色淡紅。舌淡,苔白,脈細弱。

10.2.3 腎陽虧虛:鼻癢,鼻塞,噴嚏較多,遇風冷則易發作。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鼻粘膜淡白,鼻甲水腫。舌淡,苔白,脈沉細。

10.3 療效評定

10.3.1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3個月以上無復發。

10.3.2 好轉:發作時癥狀、體征減輕,發作次數減少。

10.3.3 未愈:癥狀與體征無明顯改善。

11 鼻淵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鼻淵是因邪犯鼻竇,竇內濕熱蘊積,釀成痰濁所致,以鼻流濁涕量多為特征的鼻病。主要指急、慢性鼻竇炎。

11.1 診斷依據

11.1.1 以大量粘性或膿性鼻涕,鼻塞,頭痛或頭昏為主要癥狀。急性鼻淵伴發熱及全身不適。

11.1.2 急性鼻淵發病迅速,病程較短。若治療不徹底,則遷延為慢性鼻淵,病程較長。

11.1.3 鼻腔檢查粘膜充血、腫脹,鼻腔或后鼻孔有較多的粘性或膿性分泌物。

11.1.4 X線鼻竇攝片有陽性表現。急性發作時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11.1.5 應與鼻窒相鑒別。

11.2 證候分類

11.2.l 肺經風熱:多見于發病初期,或慢性鼻淵因外感而急性發作。鼻塞,涕多色白或微黃,頭痛,咳嗽,咯痰。鼻粘膜充血,鼻甲腫大。舌苔薄白,脈浮數。。

11.2.2 膽經郁熱:多見于急性鼻淵,或慢性鼻淵急性發作。鼻塞、頭痛較甚,涕多色黃而濁。身熱,口渴,大便干燥。鼻粘膜充血明顯,且腫脹,鼻腔內可見較多膿性分泌物。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11.2.3 脾胃濕熱:多見于急性鼻淵后期。鼻塞,流涕纏綿不愈。伴頭昏,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鼻粘膜充血腫脹,鼻腔內有較多黃濁分泌物。舌苔黃膩,脈濡數。

11.2.4 肺脾氣虛:多見于慢性鼻淵。鼻塞,頭昏,記憶力減退,鼻涕混濁,時多時少。面色萎黃或白,少氣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腫脹,并有粘性或膿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脈細弱。

11.3 療效評定

11.3.1 治愈:癥狀消失,X線鼻竇片無異常。

11.3.2 好轉:癥狀明顯改善,鼻腔檢查見充血、粘膜腫脹等表現減輕。X線鼻竇攝片有明顯改壽。

11.3.3 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

12 鼻衄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鼻衄是由肺熱上蒸,逼血逆行,或燥氣外襲所致,以鼻腔出血為主要癥狀的病證。是耳鼻喉科常見急癥。

12.1 診斷依據

12.1.1 以鼻腔出血為主要癥狀。一般發病較急,出血嚴重者可致休克。

12.1.2 氣候干燥、惱怒、飲酒、鼻部外傷等所致或誘發。

12.1.3 鼻腔檢查有出血病灶。

12.1.4 盡可能作引起鼻衄疾病的有關實驗室檢查。

12.1.5 應與出血性疾病、腫瘤引起鼻衄相鑒別。

12.2 證候分類

12.2.1 肺經熱盛:鼻衄點滴滲出,血色鮮紅,伴鼻塞,咳嗽,或有發熱。舌質偏紅,脈數。

12.2.2 胃火熾盛:鼻中出血量多,血色深紅。身熱,口渴,便秘。鼻腔粘膜充血。舌紅,苔黃,脈洪數。

12.2.3 肝火上炎:鼻衄起于惱怒之后,頭痛頭暈,口苦咽干,胸脅苦滿。舌紅,苔黃,脈弦數。

12.2.4 陰虛火旺:鼻衄量少,口干咽燥,頭暈眼花,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

12.2.5 脾不統血:鼻衄量少,面白肢冷,大便溏薄,鼻粘膜色淡。舌淡,苔白,脈細弱。

12.3 療效評定

12.3.1 治愈:鼻衄停止,鼻腔內出血點或潰瘍、糜爛愈合。

12.3.2 好轉:鼻衄量及發作次數減少。

12.3.3 未愈:鼻衄癥狀無改善。

13 急喉痹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急喉痹是國外邪客于咽部所致,以咽痛、咽粘膜腫脹為特征的急性咽病。主要指急性咽炎。

13.1 診斷依據

13.1.1 咽痛,病情重者有吞咽困難及惡寒、發熱等癥。

13.1.2 咽部檢查:粘膜充血、腫脹,咽側索紅腫,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

13.1.3 起病較急,病程較短。

13.1.4 應與乳蛾、急喉風鑒別。

13.2 證候分類

13.2.1 風寒外襲:咽痛,口不渴,惡寒,不發熱或微發熱,咽粘膜水腫,不充血或輕度充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13.2.2 風熱外侵:咽痛而口微渴,發熱,微惡寒,咽部輕度充血,水腫。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13.2.3 肺胃實熱:咽痛較劇,口渴多飲,咳嗽,痰粘稠,發熱,大便偏干,小便短黃。咽部充血較甚。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13.3 療效評定

13.3.1 治愈:咽痛、發熱等癥狀消失,咽部檢查恢復正常。

13.3.2 好轉:咽痛及咽部腫脹明顯減輕。

13.3.3 未愈:咽部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

14 慢喉痹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慢喉痹是因臟腑虛弱,咽部失養,或邪滯于咽所致,以咽部不適,咽粘膜腫脹或萎縮為特征的慢性咽病。主要指慢性咽炎。

14.1 診斷依據

14.1.1 以咽部干燥,或癢、疼、異物感,脹緊感等為主要癥狀。

14.1.2 病程較長,咽部不適癥狀時輕時重。

14.1.3 常有急喉痹反復發作史,或因鼻窒而長期張口呼吸,或囚煙酒過度,環境空氣干燥、粉塵異氣刺激等導致發病。

14.1.4 咽部檢查粘膜腫脹,或有萎縮,或有暗紅色斑塊狀、樹枝狀充血。咽側索腫大,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

14.1.5 應與咽喉部及食道腫瘤相鑒別。

14.2 證候分類

14.2.1 陰虛肺燥:咽喉干疼、灼熱,多言之后癥狀加重,嗆咳無痰,頻頻求飲,而飲量不多,午后及黃昏時癥狀明顯。咽部充血呈暗紅色,粘膜干燥、或有萎縮,或有淋巴濾泡增生。舌紅,苔薄,脈細數。

14.2.2 肺脾氣虛:咽喉干燥,但不欲飲,咳嗽,有痰易咯,平時畏寒,易感冒,神倦乏力,語聲低微,大便溏薄。咽部充血較輕。舌苔白潤,脈細弱。

14.2.3 痰熱蘊結:咽喉不適,因受涼、疲勞、多言之后癥狀較重。咳嗽、咯痰粘稠,口渴喜飲。咽粘膜充血呈深紅色,肥厚,有黃白色分泌物附著。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14.3 療效評定

14.3.1 治愈:咽部癥狀消失,檢查正常。

14.3.2 好轉:咽部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

14.3.3 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

15 乳蛾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

乳蛾是因邪客喉核(扁桃體),核內血肉腐敗所致,以咽痛、喉核紅腫或化膿為特征的咽部疾病。分急乳蛾和慢乳蛾兩類,相當于急、慢性扁桃體炎。

15.1 診斷依據

15.1.1 以咽痛、吞咽困難為主要癥狀。急乳蛾有發熱,慢乳蛾不發熱或有低熱。

15.1.2 急乳蛾起病較急,病程較短;反復發作則轉化為慢乳蛾,病程較長。

15.1.3 咽部檢查

15.1.3.l 急乳蛾:扁桃體充血呈鮮紅或深紅色、腫大、表面有膿點,嚴重者有小膿腫。

15.1.3.2 慢乳蛾:扁桃體腫大、充血呈暗紅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膿點,或擠壓后有少許膿液溢出。

15.1.4 急乳蛾及部分慢乳蛾患者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15.1.5 應注意與爛喉痧(猩紅熱)、喉關癰相鑒別。

15.2 證候分類

15.2.1 風熱外侵:急乳蛾初起,咽痛,輕度吞咽困難。伴發熱、惡寒、咳嗽、咯痰等癥。咽粘膜及扁桃體充血,未成膿。舌苔薄白,脈浮數。

15.2.2 胃火熾盛:咽痛較甚,吞咽困難。身熱,口渴,大便秘結。咽部及扁桃體充血紅腫,上有膿點或小膿腫。舌紅,苔黃,脈滑數。

15.2.3 肺腎陰虛:咽部干燥、灼熱,微痛不適。干咳少痰,手足心熱,精神疲乏,或午后低熱,顴赤。扁桃體暗紅、腫大,或有少許膿液附于表面。舌紅,苔薄,脈細數。

15.2.4脾氣虛弱:咽部不適,微癢或干燥,或有異物感,咯痰色白,面色少華,聲音低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扁桃體腫大,充血較輕或不充血,擠壓時有少許膿液。舌質淡胖,苔白潤,脈細弱。

15.3 療效評定

15.3.1 治愈:咽部癥狀消失,扁桃體不充血,無膿點,或被摘除。

15.3.2 好轉:咽部癥狀減輕,扁桃體膿點消除。

15.3.3 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

16 喉關癰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喉關癰是因邪客乳蛾,熱毒蔓及周圍所致,以咽痛劇烈、喉核(扁桃體)旁紅腫隆起為特征的咽病。相當于扁桃體周圍膿腫。

16.1 診斷依據

16.1.1 以咽痛偏于一側,吞咽困難明顯,發熱為主要癥狀。伴張口受限,口涎外流,言語含混等癥。

16.1.2 多繼發于急乳蛾之后,起病較急。咽痛在34天左右達到高峰,膿液排出后癥狀減輕。

16.1.3 乳蛾發病后因勞累、飲酒、進食辛辣,熱性食物等易致本病。

16.1.4 咽部檢查充血、腫脹、扁桃體紅腫,有膿點;扁桃體周圍紅腫隆起,觸痛明顯,懸雍垂被推向對側。34日后膿腫成熟,觸之軟而有波動感。

16.1.5 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

16.2 證候分類

16.2.1 胃火熾盛:咽痛,吞咽困難,發熱。扁桃體旁充血,隆起,懸雍垂被推向對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16.2.2 陽明腑實:咽痛劇烈,湯水難下,口涎外流,語言含混,發熱,口渴,小便短黃,腹脹便秘,咽部充血,扁桃體周圍隆起明顯,觸之軟。舌紅,苔黃而厚,脈數有力。

16.2.3 陰虛邪戀:膿液排出,發熱漸退,咽痛漸減,口渴,尿黃,便結。舌紅,苔薄少,脈細數。

16.3 療效評定

16.3.1 治愈:咽痛、發熱等癥狀消失,咽部檢查及血白細胞總數、分類恢復正常。

16.3.2 好轉:咽痛及發熱等癥減輕。咽部紅腫范圍縮小。

16.3.3 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

17 急喉喑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急喉喑是因邪犯于喉所致,以聲音嘶啞、聲帶水腫為特征的急性喉病。主要指急性喉炎。

17.1 診斷依據

17.1.1 以聲音嘶啞,喉內干燥或疼痛為主要癥狀,重者伴發熱、惡寒。嬰幼兒患者可有呼吸困難。

17.1.2 起病較急,病程較短。

17.1.3 常以疲勞、感寒、發聲過度為發病誘因。

17.1.4 喉部檢查粘膜充血、腫脹,聲帶水腫,或有充血,聲門閉合不密。

17.2 證候分類

17.2.1 風寒襲肺:聲音嘶啞,發音低沉,咽喉脹緊,鼻塞、流清涕,咳嗽,咯痰清稀。聲帶腫脹而不、充血、舌苔薄白,脈浮緊。

17.2.2 風熱犯肺:聲音粗糙,嘶啞,咽喉干燥,疼痛,咳嗽,咯痰粘白或微黃,咽喉粘膜充血,腫脹。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17.2.3 肺熱壅盛:聲嘶,咽痛,口渴,咳嗽,咯痰色黃,身熱,便秘。咽喉粘膜充血深紅、腫脹,有黃白色分泌物粘附于表面。舌紅,苔黃,脈數。

17.3 療效評定

17.3.1 治愈:發音恢復正常,喉部檢查正常。

17.3.2 好轉:發音基本恢復正常,聲帶及喉部其他部位充血腫脹減輕。

17.3.3 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

18 慢喉喑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慢喉喑是因臟腑虛弱,聲門失養,或氣血瘀滯,痰濁凝聚于聲門所致,以長期聲音嘶啞為特征的慢性喉病。主要指慢性喉炎,亦包括聲帶小結、聲帶息肉。

18.1 診斷依據

18.1.1 以長期聲音嘶啞,喉部干燥不適為主要癥狀。伴有咳嗽、咯痰等癥。

18.1.2 病程較長,聲音嘶啞時輕時重。

18.1.3 從事教師、演員、營業員等用嗓較多職業者易患本病。多因急喉喑反復發作而轉化為慢性,亦有長期發聲過度,緩慢起病者。

18.1.4 喉部檢查粘膜多有暗紅色充血、腫脹或萎縮,聲帶腫脹、肥厚,聲門閉合不密,或有室帶肥厚、超越。

18.1.4.1 聲帶小結:兩側聲帶邊緣在前中1/3處有對稱性隆起。

18.1.4.2 聲帶息肉:一側或兩側聲帶上有贅生物,質軟,表面光滑。

18.1.5 應與喉癌相鑒別。

18.2 證候分類

18.2.1 肺腎陰虛:聲嘶日久,咽喉干燥、锨熱微痛,口干,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聲帶微紅。舌紅,少苔,脈細數。

18.2.2 肺脾氣虛:語聲低沉,氣短懶言,咳嗽咯痰,色白略稀,體倦乏力,納少便溏。聲帶腫而不紅,聲門關閉不密。舌淡,苔白,脈細弱。

18.2.3 氣滯血瘀:聲音嘶啞,咳嗽痰少,多言后喉中覺痛,痛處不移,胸脅脹悶。聲帶暗紅、增厚,或有聲帶小結、聲帶息肉,或室帶肥厚、超越。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澀。

18.2.4 痰濁凝聚:聲音粗濁,喉中痰多,痰白而粘,聲帶水腫,或有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色灰白。舌苔白膩,脈滑。

18.3 療效評定

18.3.1 治愈:發音恢復正常。喉部檢查正常。

18.3.2 好轉:聲音嘶啞及喉部不適感減輕,喉部體征改善。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縮小。

18.3.3 未愈:聲音嘶啞及喉部體征無變化。

19 梅核氣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梅核氣是因情志波動,氣機不暢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感為特征的疾病。相當于咽神經官能癥。

19.1 診斷依據

19.1.1 以咽中似有梅核或炙臠,或其他異物梗塞感,并隨情志波動而發作為主要癥狀。

19.1.2 一般見于成人,多見于女性。

19.1.3 對咽喉、食道及其他有關器官檢查,均無器質性病變。

19.2 證候分類

19.2.1 痰氣互結:咽中如有炙臠或其他異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時作噯氣、呃逆、惡心、泛泛欲吐,胸脘脹滿。舌苔白膩,脈弦滑。

19.2.2 肝郁氣滯:咽中梗阻感,噯氣頻頻,或作呃逆,脅下脹悶,噯氣后稍舒。舌苔薄白,脈弦。

19.2.3 心脾氣虛:咽中異物感,不思飲食,口中無味,面白神疲,少氣懶言,或時時悲傷欲哭,夜寐不實,易驚醒或惶恐不安,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弱。

19.3 療效評定

19.3.1 治愈:咽部異物感等癥狀消除。

19.3.2 好轉:咽部異物感等癥狀減輕。

19.3.3 未愈:咽部異物感無明顯變化。

20 牙宣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牙宣是因邪犯牙床,或臟腑虛損,齦肉失養所致,以齦肉腫脹或萎縮,牙根宣露,齦齒間滲出膿血為特征的疾病。主要指牙周炎,亦包括牙齦炎等其他牙周組織病。

20.1 診斷依據

20.1.1 以牙齦出血或齦齒間溢膿,牙齒松動,影響咬嚼為主要癥狀。

20.1.2 緩慢起病,逐漸加重,嚴重者發展為全口牙齒松動。病程中可有急性發作的牙周膿腫,局部紅腫熱痛,膿液量多,伴有發熱。

20.1.3 口腔檢查:牙齦紅腫或萎縮,易出血,牙根宣露,牙齒松動。牙齒上附著牙垢、牙石。齦齒間有逐漸擴大的牙周袋,袋內溢膿。有口臭。

20.1.4 牙根周圍X線片,示牙槽嵴吸收、牙間隙增寬等表現。

20.2 證候分類

20.2.1 胃火熾盛:牙齦作痛、出血,口氣熱臭,渴喜冷飲,大便干結。牙齦紅腫疼痛,溢出膿血。舌紅,苔黃,脈數。

20.2.2 腎陰虧虛:牙齦萎縮,牙根松動,牙齦粘膜微紅腫。或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津,苔薄,脈細數。

20.2.3 氣血虧虛:牙齦萎縮,顏色淡白,牙根宣露,牙齒松動,咀嚼無力,牙齦時有滲血。面白或萎黃,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弱。

20.3 療效評定

20.3.1 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牙周袋小于4mm

20.3.2 好轉: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或減輕。

20.3.3 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變化。

21 口瘡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口瘡是口腔粘膜受邪熱蒸灼,或失于氣血榮養所致,以局部出現小潰瘍,灼熱疼痛為特征的口腔粘膜病。包括復發性口瘡和口瘡性口炎。

21.1 診斷依據

21.1.1 以口腔粘膜出現單個或數個直徑35mm的潰瘍,灼熱疼痛為主要癥狀。

21.1.2 起病較快,一般7天左右愈合,若此伏彼起,則病程延長。愈后常易復發。

21.1.3 口腔檢查:口腔粘膜潰瘍較表淺,圓形或橢圓形,數量少則12個,多則10余個,表面有淡黃色分泌物附著,潰瘍周圍粘膜大多充血。

21.1.4 應與狐惑病(白塞氏綜合癥)、復發性壞死性粘膜周圍炎及皰疹性口腔炎相鑒別。

21.2 證候分類

21.2.1 心脾積熱:口內疼痛,口渴,口臭,尿短黃,便秘。口瘡數量多,周圍充血明顯。舌紅,苔黃,脈數。

21.2.2 陰虛火旺:口內疼痛,口干,手足心熱,乏力。口瘡12個或23個,周圍輕微充血。舌紅,苔少,脈細數。

21.2.3 氣血虧虛:口不渴,或伴畏寒,便溏。口瘡數量不多,周圍粘膜不充血。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21.3 療效評定

21.3.1 治愈:口腔潰瘍愈合,局部無不適感。

21.3.2 好轉:口瘡雖然時有復發,但數量減少,程度減輕。

21.3.3 未愈:口瘡癥狀及潰瘍無明顯變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耳鼻喉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鼻衄.鼻淵.鼻鼽.慢喉痹.梅核氣
『心悸集』心悸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心悸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心悸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轉載)
名老中醫經驗集---干祖望
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國標)@ 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岳县| 花垣县| 天峨县| 南雄市| 玉林市| 阳高县| 苍南县| 温宿县| 社旗县| 桑植县| 黎平县| 开江县| 察哈| 台东市| 宁河县| 高密市| 浮梁县| 包头市| 康保县| 疏附县| 西畴县| 邢台市| 饶平县| 称多县| 兴化市| 政和县| 安福县| 津市市| 潢川县| 社旗县| 响水县| 将乐县| 磐安县| 孟津县| 鹤壁市| 虹口区| 鄂伦春自治旗| 郎溪县| 明溪县| 乌拉特中旗|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