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老師等長輩經常會提醒我們,有些事情是錯的,不要做,有些路是行不通,不要走。但正如張愛玲在《非走不可的彎路》中所言:“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是年輕時候的彎路。 ” 是的。我們在這條路上雖然“碰壁”、“摔跟頭,碰得頭破血流” ,但因為年輕,因為有激情,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勇往直前。
靜下心來,再一起慢慢地品味一下這篇美文:
非走不可的彎路
張愛玲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么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
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于走過來了。
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可以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有些事情,年輕的時候不懂得,總要等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因為沒有經歷,我們總相信前面的路會精彩紛呈,會充滿驚喜與期待,會對旁人的勸告置之不理。 青春不會因為勸告而停止前行,也正因為青春所走的彎路我們逐漸走向了成熟。
年少時,好奇,求知,執著,頑強,并樂于實踐,這是青春最寶貴的財富。“過來人”想讓后人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所以免不了要叮嚀囑咐,但是循序漸進的成長規律,不會因為長者的經歷,而廢除后來人的成長過程,沒有這一過程,就沒有真正的成長。所以,明智的長者,在叮嚀之余,會微笑著關注這一切。
心律開示:經歷挫折而成長,經歷任性而成熟,經歷失敗而成功,經歷痛苦而學會珍惜。因為走過彎路,對身邊的人、事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日漸成熟。青春,不懼怕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