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記載了很多與風水相關(guān)的故事,現(xiàn)摘錄一些與大家分享:
秦國統(tǒng)一中國后,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到處破壞各地龍脈,后來秦始皇死后,蒙恬被賜死,后人認為破壞龍脈而促使死亡有關(guān)。《晉書·元帝紀》記載:“秦始皇時,望氣者說,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氣,故始皇東游以壓之,改其地曰秣陵,暫北山以絕其勢?!?/span>
傳聞東漢末年,孫堅四處覓地葬父孫鐘,因緣際會下遇到一位異人,對他說:“你是想當百世諸侯,還是想當四世皇帝?”孫堅聽到皇帝二字,不期然說要稱帝,異人便指示他埋葬父親于某地,他的后代由孫權(quán)至孫皓共四世稱帝。
《晉書·羊祜傳》記載有術(shù)士看到羊祜祖墳上有天子之氣,嚇得羊祜馬上破壞龍脈,免得被皇帝知道后滅族,術(shù)士后來發(fā)現(xiàn)成脈被破壞后,雖出不了天子,但也能出太傅(屬正一品官位,位列三公,專職判決軍國大事,為皇帝的左右手),況且龍脈受傷,是會出個受傷的太傅,折臂三公的故事因而產(chǎn)生。
東晉征西大將軍陶侃,四處尋找埋葬長輩的墓穴時,家里走失了一頭牛,后有人告知他說,失牛在某處正在睡眠,動物天生懂得尋找最好最舒適的地方休息,所以該處的風水必然很好,十分適合安葬先人,子孫富貴,“牛眠之地”的風水字眼便出現(xiàn)了。
隋宰相楊恭仁想要遷移祖墳,召集了眾多相地家卜地,可惜各執(zhí)一套見解,楊恭仁命人把祖墳四角的泥土拿到眾人面前,簡單描述一下地勢,其時沒一個說得準確,最后一位名叫舒綽的人說此土五尺內(nèi)有五谷,得其一即是福地,世為公侯,楊帶舒綽到該地堪察,挖至七尺發(fā)現(xiàn)有一洞穴,洞穴原先是粟田位置,螞蟻因而作穴。
唐玄宗十分相信風水,《大唐新語》及《太平廣記》中大量記載風水的故事,唐代更設(shè)有司天監(jiān),專職監(jiān)察天文現(xiàn)象,司天監(jiān)必懂風水。
宋徽宗是一個很相信風水的皇帝,他原先沒有生育兒子,后來有一位名叫劉混康的術(shù)士告訴他,京師西北隅地勢過低,如筑城增高,可得男兒,宋徽宗照他指示建載,果然得了兒子。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在風水上花了不少心機,金陵城外諸山都是面向城內(nèi),大有群山朝拱之意,只有牛首山和花山背對皇城,沒有朝拱之意,朱元璋下命令刑部帶著刑具前入牛首山痛打,更在牛鼻處擊洞穿上鐵鏈,企圖拉扯牛山面向皇都朝拜,至于花山則大肆伐山破壞,使其從此不再長花。
邊大綬的《虎口余生記》,詳細描述挖掘李自成祖墳的經(jīng)過,話說當年李自成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祟禎皇帝馬上通知邊大綬把李自成的祖父和父親墳墓開棺破壞,當時先掘李自成祖父李海的墳墓,發(fā)現(xiàn)一只黑碗,聽聞是按照異人指點于墓內(nèi)旋轉(zhuǎn)一只黑碗燈,李海的骸骨色黑如墨,額骨上長出了六七寸長的白毛,十分恐怖,而李自成父親李守忠的墓穴內(nèi)有一條白蛇,這蛇余下一只眼睛未變化外,身體各處皆己進化為龍的形態(tài),李守忠的骸骨色如青銅,額上也長出了相同的白毛。邊大綬遂命人把所有骸骨跟白蛇及黑碗一起打碎焚燒,四散荒野,又命人把墓址龍脈挖掘深坑,以斷脈氣輸送。李自成得悉自己的祖墳被破壞后,同樣對祟禎皇帝的皇陵作出報復,李自成最終做不成皇帝,兵敗身亡,祟禎自縊于煤山,兩敗俱傷,最后竟給多爾袞撿了便宜。
隨著中國清朝與英國的邦交,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祖屋城堡有銘文記載,當年清朝委派風水師替其城堡作風水堪探,除了為其陽宅作風水布局,還在鄰旁覓地作為一個家族墓園,從此以后,丘吉爾的家族十分興盛。
清朝衰敗,當時有一個傳言流傳著,說紫禁城的國都元運已經(jīng)走到盡頭,紫禁城內(nèi)的前三門代表三朝氣數(shù),正陽門表示元朝末代惠宗的至正年號,崇文門表示明朝末代明思宗的崇禎,而宣武門表示清朝末代愛新覺羅溥儀的宣統(tǒng)年號,有見及此,國民政府便定都于南京。